北宋李师师″上善若水"的慈光普照
文:梦在远方 朗诵:凤凰之歌

北宋名动朝野的李师师
据说她出身在佛庙
4岁父母双亡
依附于青楼老鸨
天生丽质
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认真调教
15岁正式接客
因为气质不俗,高贵,典雅,俊俏
让无数男人为其才艺倾倒
最早慧眼看重李师师的
是著名的词人张先
张先是北宋文坛″婉约派"代表
当时己经八十多岁
而李师师芳龄十八
正当青春年少
是张先的诗词文笔
将李师师带进了北宋历史舞台
为士大夫“凝眸聚焦″
是张择端″落魄相国寺"与李师师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情缘
为《清明上河图》
浸染了生命力无限的岁月静好
是浪子燕青的笛声
悠扬了李师师侠女柔肠的风姿卓约
是周邦彦的《少年游》
将宋徽宗″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游龙戏凤
在汴梁城传得家瑜户晓: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
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
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
北宋的文化传播,
作词的文人占有一半的功劳
另一半的功劳属于唱曲的歌妓。
就像我们的今天的流行歌曲
传播得广,耳熟能详
才能引领时代风骚
张先是个很特殊的文人
历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五朝
生前与欧阳修、晏殊,王安石,苏东坡
等文化巨擘交游甚广
一生官不显达
但文化影响不小
无″经天纬地”之胸襟
开″风流意蕴"之情调
引″疏散浪漫"之士风
通″杯酒释兵权”之玄妙

自宋太祖、宋太宗
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执政目标
我们都知道
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宋初就逐渐消失
并且加强中央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轻歌曼舞
咬文嚼字翰海文苑中沉迷逍遥
众多词人也常常会因为一两句佳句
而得到一个雅号
”山抹微云"秦学士(秦观)
″红杏尚书"春意闹(宋祁)
"白衣卿相"柳三变”(柳永)
″宰相词人”晏几道(晏小山)
到了″靖康之变”后来的国破家亡
李师师红颜祸水,在所难逃
我们解读历史的目的
是以史为鉴的理性探讨
不是人云亦云的附庸风骚
李师师妓女出身、戏子出道
有人说这个女人的床上
躺着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
看似开玩笑
实质上有厚重的辩证历史思考
女子如水
上善如水
大禹治水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掷地有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因此岁月风尘始终遮掩不住
缄默无语李师师
在历史文化长廊中的人文光耀
倒是中国的男人
应该多一份家国责任的担当
不能以"甩祸″的心态
反复重弹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这类陈词滥调

无论正史野史
李师师从来没有“美人心计”的勾心斗角
李师师从来没让男人为她争风吃醋打闹
并且还分明和解着
宋徽宗,周邦彦,燕青之间
不共戴天的恩怨仇报
红袖添香
让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定格了万物萌动的世俗风貌
她也没有明确地归服于哪个男人
她到底最爱谁?
没有人知道
以李师师的胸襟格局似乎也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她用一辈子的
善良,书香,温柔活成了她自己
并且滋润了北宋的
词坛、画坛、乐坛和政坛。
皇帝,才子,文人墨客,武将官僚
创造传奇
而不是自以为传奇
才是真正成为流传千古的传奇女人
厚德载物
而不以德自居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才是李师师关于
女人境界中″地母精神"慈光普照
善行天下
境界至高
善行天下
境界至高

作者简介】梦在远方:李新明, 河南洛阳汝阳人,崇尚简约,追慕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念,高山仰之(止),景行行之(止),虽不能至,心向往至。

【主播简介】凤凰之歌,中共党员,1945.1.8日出生,2000年公务员退休,教育工作者,北京市人,热爱唱歌、朗诵,愿用优美的声音歌颂伟大的党和人民,直到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