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李夫人歌
[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关于“一顾倾人城”等四句
倪其心先生《汉诗精华二百首》注曰:“倾人城:使那个城里的人全都为她倾倒。人:人家的。指被顾望的那个。”(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14页)
又注曰:“国:指全国的人。”(第14页)
又注曰:“‘不知’两句:意思是说,人们并没有想到所有的人都被这个美女倾倒,只知道这样的美女再也看不到了,所以争先恐后地拥去看她。”(第14页)
又说曰:“李延年唱这首歌的目的是诱使汉武帝向自己探询美女,以便推荐他的妹妹。因为这歌开门见山就是夸耀一位绝世佳人。既然美到了极点,举世无双,那就不可比拟,很难用比喻来正面形容她的美了。所以他聪明地用极其夸张的反衬手法,从人们看见她的反应来表现她的美丽。不论到哪里,她回头一望,那里所有的人都为她倾倒,忘乎一切。”(第14页)
曹道衡先生《两汉诗选》注曰:“‘一顾’二句:言美女一顾盼,即使一城之人倾倒,再顾则使举国之人倾倒。”(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64页)
按:以上二说,将“倾人城”“倾人国”理解为使全城之人、举国之人倾倒。这样理解,下文“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云云,便没了着落。因为使全城之人、举国之人倾倒,并非什么灾难性的后果。而只有在“灾难”与“佳人”二选一的情况下,能使人摒弃理智而放任情欲,才能凸显出那“难再得”之“佳人”的魅力!那“宁不知”云云,才惊心动魄!
所以,那“倾城”“倾国”的“倾”字,似不应解作“使人倾倒”,而当训作“倾覆”。
其实,诗人之所谓“倾城”“倾国”,是有出典的。
《诗·大雅·瞻卬》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小序》云:“《瞻卬》,凡伯刺幽王大坏也。”
汉郑玄《笺》云:“哲,谓多谋虑也。城,犹国也。丈夫阳也,阳动,故多谋虑则成国;妇人阴也,阴静,故多谋虑乃乱国。”
唐孔颖达《正义》云:“谓妇人之言,不可听用。若为智多谋虑之丈夫,则兴成人之城国;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妇言是用,国必灭亡。”
又曰:“国之所存,必筑城居之,作者以城表国。”
又曰:“《笺》以丈夫阳,阳动,故多谋虑则成国;妇人阴,阴静,故多谋虑则乱国。由阴阳不等,动静事异,故俱多谋虑,而成倾有殊也。若然谋虑苟当,则妇人亦成国,任、姒(按:指周文王之母太任和周文王正妃太姒,两人都是古代的贤妇人)是也;谋虑理乖,虽丈夫亦倾城,宰噽(按:春秋时期吴国的奸臣)、无极(按:春秋时期楚国的奸臣)是也。然则成败在于是非得失,不由动静。而云阴阳不同者,于时褒姒(按:春秋时期,周幽王的宠妃,后被立为王后)用事,干预朝政。其意言褒姒……非有益国之谋,劝王不使听用,非言妇人有智皆将乱邦也。”
李延年唱这歌的目的,是想把妹妹推荐给汉武帝作嫔妃。怎样才能让汉武帝动心呢?他大胆地用了一次“激将法”。歌词的大意是:北方有个美人啊,魅力天下第一。一顾倾人之城啊,再顾倾人之国。难道不知她能倾人之城倾人之国?美人实难再得!
言外之意是:陛下有没有胆量冒亡国的风险,见一见这位美女?
汉武帝果然被李延年牵着鼻子走了,叹道:“善!世岂有此人乎?”乃召见并娶了这位美女。她,便是李夫人,事见《汉书》卷九七《外戚传》。
李延年歌,可以说是“危言耸听”的一个成功案例。他对汉武帝的性格与心理拿捏得十分精准。汉武帝生性好奇,极端夸张的言语对他比较有效。何以见得?我们不妨看一看东方朔是如何给这位老板写求职信的。
《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载:“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鼔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
李延年推荐妹妹,东方朔推荐自己,所用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二事对勘,很值得玩味。
当然,以美女为覆国乱邦之“祸水”,是男权社会的偏见,应予批判。但那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今天的读者自有分辨能力,用不着在这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