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篇小说‖荣成市第二故乡
李萍.著
第三章
遭遇疯犬
初次进工地对张龙来说都是陌生的,时间长了脸就熟了,到哪里都一样,荣成市这个地方在建筑工地打工的人,大多数都是年纪大的,年轻人很少很少,张龙在这里年龄是最小的,另一个车长老滕的年龄和张龙差不多,其余都是六十岁到七十岁之间了,老年建筑队的称呼不为过。今天砌墙,抹灰,沾磁砖,本地瓦工见证了张龙的功力,他们自叹不如,有俩人根本就不是瓦工,他们一上手,张龙一眼就看穿了,做人那能这样,诚实才好,看破不说破,人在外边还是少说话才好,这是张龙做人的底线。
一天的接触和交流,就像熟人了,不过荣成方言还是有时听不清楚,有的语句根本不明白,交流时就得随时翻择。土豆他们说地蛋子,吃中午饭他们说吃晌,想要喝水渴了,他们说咔了,去喝酒,他们说去哈酒,喝水他们说哈水,外孙儿,他们说小外甥……再比如,说某人处事差劲,他们说做事差大的了,东西放在家里,他们说在家稳着,看看怎么回事,他们说芒芒怎么回事……这让张龙想起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倪萍八几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小品,模仿村里女播音员,地道的荣成方言记忆犹新,因为倪萍是纯正的荣成人的缘故吧,张龙心里想着这些方言,山东“棒子“也挺有趣,谁让他们叫我东北“驴“呢。
下班回到家里王岚先打了招呼,“他爸干一天了,活怎么样啊,小菜一碟,和他们干活,闲半个身子,一个个干活像看家谱,慢悠悠的,你说这的大工一天才一百五十块钱,谁还用力干”,“理是这个理,不过他们的速度太慢,手把也差远了,和黑龙江的瓦工没法比”,“老伴说的在理,洗洗吃饭吧”,“姥爷你辛苦了,欢迎回家哈”,“今天去幼儿园怎么样啊”,“好啊,中午还吃大西瓜了,可甜了”,张龙又夸起了静静,看着餐桌上的家拌凉菜,张龙乐了,这道菜是他最喜欢的,这道菜除了干豆腐,黄瓜丝,香菜,胡萝卜呢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他吃这道菜必须放土豆淀粉做成的粉皮,放点白糖,加点醋,才觉得味道更好,热气腾腾的炖三样也端上来了,这也是东北人爱吃的小菜,冻水豆腐,海带片,白菜条,这三样组合起来,吃菜喝汤冬天就不觉得冷了,一杯白酒下肚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着,“爸!谁要欺负你,您就告诉我收拾他”,“小子,没那么严重,就爸这块头,他们想出手,也得掂量掂量,我没事儿,再说,这年头可打不起仗,买不起单,就连老美都不敢轻易开战了,何况老百姓了,有钱用在正地方是上策,这才是硬道理嘛,年轻人好冲动,爸爸也在那个时候过来的,要不那年把咱村小地痞刘二狗打坏了,陪了五百块钱,想想我现在还心疼呢,是咱们有理,打坏人了就不行,派出所可不管这些,不说这些了,先锋咱爷俩再喝瓶啤酒”。
吃完晚饭后,张龙领着静静出门遛弯去了。王岚收拾好家务,一边看电视,一边想着今天接触的人和事,荣成市这个地方,方言她们说快了,她根本听不懂,有时一头雾水,心想,这好像在国外,说话也听不出个头尾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时间长了就好了,劝着自己,娜娜进了屋,“妈,这地方好吧”,“不好,她们说话都听不清”,“过一段时间就好了,这的环境比咱老家好吧”,“那当然了,人家有海,有山,又比咱老家暖和,不过这的人长相可不怎么好”,“妈你好眼力,这的人想看美女没那么容易,一个地方一个样吧,去哈尔滨大街上随处可见,不说了,这的人有的还是不错的,都八点多了,睡觉吧”。
一晃来荣成都一个星期了,崂山街道成了熟悉的街道,崂山村没有陌生感了,工地又换了地方,去成山镇里修路。荣成市离成山镇有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座落于本市最东北部,这里有成山头,还有西霞口,有白天鹅自然保护区,和韩国隔海相望,也是中国离韩国最近的地方,有码头,贸易和往来人员活跃,据说威海在韩国打工的就有十几万。
老滕早上六点十分就出发了,一路上经过荣成市东南外环樱花湖公园,市第三中学,过市政府广场右转后沿着环海公路朝东北方向疾进,经过寻山街道,俚岛镇三星船厂,这是中韩合资的企业,路过时上班时间人可不少,有大巴班车,据说工人待遇好,有几千人呢,各种级别的电焊工颇多,张龙一路上开了眼界,一会山,一会海,一会儿花,一会村庄,路两侧绿化也好,那都是钱换来的结果,张龙知道家乡穷,不能比,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镇子很大有六个村住扎在这,这里是荣成市的前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才移到现在崖头镇这个地方,时过境迁,物事人非,一切都变了。
打道就是打混凝土路面或者油渣路面,建筑工地很少干油渣路,一般都是路桥工程公司去干,活不是很累,按路两侧的标高用铁耙子找平就可以了,这种铁耙子是专打混凝土用的,不薄不厚的铁皮,扎成长三十厘米,宽十厘米的铁片,长度的一端扎成三角缺口,这样便于减轻阻力,好就好在这,另一端扎成7倒三角型,在对称的另一面焊个五公分长的铁管按上木杆就可以了,铁锹这样的工具就很少用了,他们管铁锹叫铁掀,天气很热,强度来的就快,瓦工用抹平机抹面,机械化就是超快,以前用人工擀光,就是抹面,特累手腕,这地方说累就是吃大劲了,两个冒充的瓦工,其中有个叫肖战的,总爱和张龙搭话,此人中等个头,大眼睛,头发略有秃顶,胡须很密很黑很打眼,圆脸面,不黑也不白,今年六十三岁了,从交谈中得知他有一个女儿结婚了,在石岛镇打工,女婿在工厂开车,外孙女都十二了老婆是云南人,肖战是大家族出身,他讲祖上是清朝初年哥俩从河南来这里闯荡后定居此地滕家滕家镇村,到现在也几百年光景了,这两股血脉到今天繁衍了两万多口人,说是动乱那年月墓碑被破坏了,现在找不到了。肖战不抽烟,就能喝一瓶啤酒,他有和张龙交朋友的意思,这地方叫做噶活计,张龙也看出来了,心里想,多条朋友多条路,我张龙走南闯北,一身正义感,和我交朋友是福份。就这样俩人越唠越是投机,友谊的心情不言而喻。
第二天肖战给张龙拿了一兜地瓜干,足有十斤多,山东的特产,甜软,有咬头,又很好吃,王岚给肖战准备了一袋黑木耳,老家的特产,虽说不如野生的好,但是,吃起来口感还是不错的,软滑的感觉。
这支建筑队伍像游击队,两天去这,三天又去那的,这天又来到了夏庄工地施工,夏庄是荣成市的一个小镇,挨着市区北郊,这里和崖头镇崖西镇埠柳镇相连,青山绿水在这里常见,工地坐落在镇政府南约不到一公里地的地方,紧靠南北通往镇里主道东侧,在这里建一座娱乐中心,投资得上千万,甲方是兴隆商业有限公司,俗称的混凝土搅拌总站,本公司实力雄厚,有自己的矿山采石粉料,大大降价了成本,价格上比别的商家便宜,生意越做越火,亲哥仨在这坐镇运营,老二是大老板,他一天光吸烟钱就五百到六百,其它消费不算,开一辆限量版顶级黑色奔驰车,真是有钱的主,有钱限制了穷人的想像,这话不假啊!人比人得活着,货比货得留着。今天去贵公司干活的三支人马都到齐了,张龙一伙人的车长是腾连群,这伙车长叫龙飞,那伙车长是个女的叫赵丽,此人长的挺健壮的,不到一米七的个头,不胖不瘦的,就是屁股大点,说话贱贱的感觉,有着一双勾男人的大眼睛,略黑的长瓜脸,初次见面,抹着很浓的口红,一看就不是省油的灯。
张龙他们在这里施工有几天了,也知道了一些这伙人的个人情况。原来,张龙坐的班车滕车长和赵丽车长是老情人关系,还知道了老滕的户口在上庄镇某村,他是党支部书记,干建筑是兼职,是为了和赵丽幽会也方便吧,这是肖战告诉张龙的,不是秘密了,建筑队一般人都知道,张龙心想老滕原来是个老色鬼。通过这些日子的接触,他发现滕连群这个人不咋地,同样当过兵出身,和龙飞比差远了,一个傲气十足,一个心地善良,鲜明的对比,这次也知道了龙飞离张龙的住地也不远,张龙想着能坐龙飞的车就好了,看老滕牛逼哄哄的样子,心烦的很。
这天是星期天,本地秋收开始了,每年这个时候工地都休几天让农民工收地,这也变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张龙只好休息在家,下午睡醒了觉,老两口领着静静在文化广场遛达,老地方很熟了,广场上人们三三二二的说笑,聊着家话,好热闹的气氛。过了有时候了,要回家了,突然!张龙看见一条大黄狗不知从何处窜出来,摇摇晃晃的歪着头向广场走过来,附近有两个小女孩正在玩耍,不好!那可能是疯狗,俩孩子危险了,顾不了那么多了,来不及和王岚说话了,疾风般的来到俩孩子身前,一个腋窝一个,夹着二个孩子从疯狗旁闪过,王岚抱着静静看呆了,广场上的所有人也都傻了眼,快报派出所,有人说着。
人们散开了,孩子的监护人也急忙过来了,一个是孩子的姥爷,一个是孩子的奶奶,两家大人道了谢,现在安全了,疯狗朝西走去,没一会儿工夫不远处就传来了几声枪响,一定是特警把疯狗击毙了。

作家简介
李萍(男)网名(松嫰灵鹰)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人,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九洲诗刊】签约作家【都市头条】优秀主编。曾获相约北京第六届全国文学艺术大赛银奖,有很多诗歌发表于各家文学平台和报刊。畅享诗歌,与您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