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聚雅阁文学 关注精彩

聚雅阁文学投稿邮箱:
553952083@qq.com


【编者按】:
郑毅先生诗词,构思新奇,立意优雅,风格秾丽,韵美辞工,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其虚实对仗,结构严谨。文笔之洒脱,感情之奔放,心境之辽阔,语言之流畅,不同凡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又逢周末时,还读郑公诗。
细嚼平凡字,欣然解渴饥!
——开卷有益
郑毅诗作欣赏(97)


七律.夜宿石笋山
十月二日
一方云彩落山青,障目惟因翠似屏。
欲寐杂来邻已满,推窗剩滤夜归零。
路歧疑绕流音去,风正还须侧耳听。
虽叹星稀月成隐,城中更觅苦无星。
【注】:此前误以此山为黄瓜山。
“落”,赚;出自《西游记》中“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句。 “杂”,聚会、聚集;出自《广雅》中“杂,聚也”句。

七律.破晓攀石笋山半山途中
十月三日
比邻几道翠岚多,目力关天仰望何?
日欲跃金风自起,径曾蔽古迹新磨。
一弹草露摇如汗,几旋云鹰啸似歌。
此愿时空飞不动,乏心筑驿憩能么?
【注】:
“迹新磨”,借问山农,知古山顶上之景,乃今人所建复古之墙、寨、堡也,因失人文价值,故止步。

七律.游松溉古镇
十月四日
劫秋暑恶竟狂追,火抹阳光辣劲来。
老路声敲青石板,残墙篾夹黑泥胎。
千帮马客连山忆,万扎舟篷要镇陪。
欲忘乡愁语犹近,豆花一碗释今怀。
【注】:
“千帮马客”,自古镇上驮运山货每日需近千匹马(骡),马帮、马房应运而生,但因现、当代公路之出现,1978年最后一家马房关闭、马帮消失。
“万扎舟篷”,古镇水路分上、中、下三个码头,昔船只川流不息。
“语犹近”,吾祖籍地自贡富顺离此地仅百余公里矣。

七律.山中
十月五日
朝阳醉似酣红脸,放了光明泼万金。
一往山溪人顾野,并非市井景才吟。
竹筐打水兜何底,泥手搓绳力好沉。
再作儿时淘气我,摸魚恰是不闲心。

七律.“农家乐”随吟
十月六日
日照坡田映水云,便飘斜坝彩纷纷。
鸡雏忙食同争啄,房客闲茶独不群?
择菜挑葱附人事,观邻推磨酿诗文。
烦它鹅犬双双斗,呛得声尖起伏勤。
【注】:
“附”,增益,出自《荀子.礼论》中“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句,“附,增益也”。
“人事”,人情事理,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是以君子…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句。

七律.偶赏菊图
十月七日
图残拢住小天涯,浓淡还劳卷轴遮?
雏菊一声秋万里,疏篱半寸竹三家。
气涵黑土吾为主,雨染红金客是花。
湿重滴层香再起,宜吹几瓣灿升霞!
【注】:
“涵”,浸润、滋润,出自《诗.小雅.巧言》中“僭始既涵”句,即浸润渐渍也。
“红金”,名菊。

七律.答诸友
十月八日
风转楼台任鼓吹,心如借露绽新曦。
秋清岂共村邀钓,节“火”难嫌手上诗。
漫绪红尘走天下,急踪白浪警江湄。
当求行脚三更定,在我炎凉笑不疑。
【注】:
“上”,动词。
“警江湄”,昨嘉陵江洪峰过渝,吾疑倒灌长江、致居家岸边水位跌后又高矣。 “绪”,寻绎、整理,出自《汉书》中“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句。 “踪”,追随,出自《晋书.刘曜载书》中“朕欲远追周文,近踪光武,使宗庙有太山之安”句。
“行脚”,僧人求法游食四方,出自南宋禅僧赜藏主编集之《古尊宿语录》卷六中“老僧三十年来行脚,未曾置此一问” 句。此自喻。


言言若抵玑,好个郑公诗。
不厌萦回品,直教来者痴!
【作者简介】:
郑毅,大学专攻汉语言及古典文学。从事过工农军学商教政警等职业,长期从事涉外经济工作;同时作为社会学者,曾连续参加中韩东亚文史学术交流、全国和省级海峡两岸文史学术交流并宣读诗词研究成果,连续为教育部中美交流项目中的美国高校教授访华团开办诗词讲座等。
历经人生甘苦心路,重学养、重生活积累,包括长期囯内外行旅经验,创作大量诗词,极少投稿,诗词作品及理论研究也尚未整理出专著。担任市内外一批文化、经济团体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