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信息化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发展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政府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身发展的关键。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对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要求将扶贫攻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信息化的应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及信息化发展现状,对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达到通过精准扶贫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引言
扶贫攻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总书记提出,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想要真正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提升扶贫工作的准确性是根本,“精准”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所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关键是要扶贫对象精准化、项目安排精准化、资金应用精准化,保障脱贫的质量以及效果。而这一系列工作的展开,都需要进行准确评估,确保扶贫的科学性、准确性,鉴于此,引入信息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精准扶贫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精准扶贫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关键,也是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本,为真正实现脱贫攻坚,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精准扶贫信息化建设意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提升精准扶贫决策的科学性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最关键的是保障扶贫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扶贫工作的决策层是高层政府,政府高层对基层发展情况的了解有限,信息来源渠道较为单一,通常情况下,高层政府获得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下级政府层层上报。这种情况下,上级政府难以全面了解基层信息,同时,个别基层政府为了提升绩效等,会出现虚假上报的情况,导致高层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出现偏差。而信息化的应用,可以让政府高层更为深入的了解基层发展实际情况,通过信息化渠道,搜集到更多基层信息,保障信息的全面性,进而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二)提升精准扶贫基层执行有效性
精准扶贫工作想要达到最佳效果,关键是要保障高层政府的决策有效落实。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基层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受人员配备不足、基层政府工作量较大、精准扶贫涉及面较广等因素影响,加大了精准扶贫的工作难度。同时,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扶贫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或信息交接方面存在误差等情况,进而导致扶贫工作开展质量受到影响。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提升信息交流的有效性,除此之外,通过信息化的利用,可对基层扶贫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促使精准扶贫质量得到提升。
(三)提升监管力度保障精准扶贫质量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多个部门,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在扶贫攻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大监管力度,避免有关人员利用自身权利徇私舞弊至关重要。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不断完善现有监管体制,进一步对资金的应用规模和应用走向展开全面有效的监管。
二、精准扶贫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政府工作开展情况看,信息化在精准扶贫中应用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相关工作开展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虽然当前信息化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应用得到了一定关注,如在扶贫人员信息登记、录入等方面,一些地区已经引入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过在很多地区,信息化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平台建设尚不完善。这种情况下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建设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现有信息化平台的功能体系不够完善,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若是可以对进行技术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拓宽信息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则能有效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二)精准扶贫信息化部门交流合作不畅
由于精准扶贫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在具体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保障相关信息的交流顺畅,使各部门都能够及时了解到精准扶贫的具体信息。而当前有关精准扶贫信息化建设并未考虑到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部门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交流体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相关扶贫工作的开展也会受到严重阻碍,影响扶贫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三)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政府政策规定有深入了解与认识,将政府政策落到实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学会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扶贫工作,保障扶贫信息安全快速录入,同时确保信息检索的高效性和精准性,实现扶贫信息全面跟踪管理的目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扶贫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仅仅是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无法做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精准扶贫工作。如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年纪较大,对信息化了解有限,这种情况下,即便拥有健全的信息化体系,也难以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作用。
三、信息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作用的建议
精准扶贫工作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应对信息化的应用给予重视,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以此保障精准扶贫工作质量。
(一)加速信息化精准扶贫系统建设
信息化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技术保障,因此应进一步增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特点,构建与精准扶贫工作相适应的信息化系统,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优势,以信息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进行精准扶贫化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由相关公司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也需要相关技术服务部门深入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系统体系,以确保信息化系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其实际效用。
(二)注重部门之间信息化交流合作体系构建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对精准扶贫工作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给予重视,确保不同部门彼此之间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及时交流以及互动,以此提升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与质量。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对各部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任务及工作内容加以全面了解,进一步确定各个部门所需的信息内容,制定满足各部门实际需求的信息化软件,同时,要兼顾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及交流情况,保障信息传递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加大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培训力度
政府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信息化建设质量与效果,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不但要引入信息化,而且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给予重视。通过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使其充分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相关工作。首先,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意识,促使政府工作人员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作用以及优势,能够积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扶贫工作。其次,加强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开展专门培训,使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够熟练操作信息化系统,只有这样,在具体开展工作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搜集质量与效率,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除此之外,可以采取系统化培训,保障精准扶贫工作人员能够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并将信息技术水平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总结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为保障扶贫工作有序开展,确保政府扶贫资金应用到实处,避免出现资金滥用等情况,引入信息技术至关重要。而想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与优势,还需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构建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系统,同时,要注重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合作,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为提升精准扶贫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荆杰
审核:晓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