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中秋特刊】诗词荟‖根在河洛
#诗词楹联佳作选
【写在前面】
迟到了,但总算没有错过!


大鹏中秋特刊‖诗萃
大鹏文友 大鹏扶摇文学 9月20日
中秋节特刊
董正元
我生一世真如梦,
小字几行才堪夸。
霜起时逢抚衰草,
雁飞犹是透云纱。
渔舟似欲随烟景,
薄酒偏宜就菊花。
水洗天青浮落霞,
三分秋色有人家。
中秋特刊
本期收稿:董正元
本期审核:董正元
本期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董正元 王钦荣 李玉强 黄科 唐广才 洪茂喜 潘强 商帅 李梅芳 杨正忠 时亚文 肖芹 刘井海 王西成 王文雪 黄善邦 杨博 徐化君 何勤 陈桂元 戴明庚 孙荣 李乃寒 叶野 戎晨辉 刘文辉 朱天生 韩登俊 程华 梁俪昀 薛周海 童学臻 廖芝金 匡翠明 张学丰 成萍 吴继忠 王卢俊茹 吴立峰
——01——
吟红叶
文/唐广才
千林旷野沐秋霜,万树青枫换赤妆。
衰草满阶清影静,枯蓬遍地峭寒凉。
遐情寄兴题诗句,茜意萦怀赋雅章。
竹笛悠悠迎夕月,炊烟袅袅送斜阳。
——02——
枫叶
文/洪茂喜
夜幕拥秋秋醉朦,轩开罕见一株枫。
流丹花叶浓如火,着意高歌中国红。
——03——
秋
文/廖芝金
倒映清明碧水中,蓼花开放数枝红。
柳飘和媚篮天景,大地悠然赋咏翁。
——04——
我所思
文/李玉强
我所思之在汉江,越山楚木悦枝长。
江头江尾清同饮,脉脉含情桂子香。
——05——
枫叶
文/潘强
秋雨捎来一夜风,层林深处似迷宫。
若赊落叶飞天力,仙女何须织彩虹。
——06——
秋殇古绝
文/王卢俊茹
日暮湖边独久坐,夕阳天上水中央。
心无挂碍犹闲适,望柳观亭不复伤。
——07——
中秋赏月
文/商帅
中秋岁岁为佳节,月满焉能旧迹圆?
世上多情痴想者,夜升说是玉盘悬。
——08——
题《红枫图》
文/李梅芳
非花色艳妆秋野,似火情浓燃自身。
志愿迎寒余热奉,丹心化泥铸长城。
——09——
中秋
文/杨正忠
桂花飘尽菊增香,铁骨轻肌靓倩妆。
盈月年年诗满目,欲邀同赏递酥章。
——10——
尽朝晖
文/时亚文
芙蓉数朵斗芳菲,叶茂枝繁草翠微。
霜打雨淋何所惧?婷婷玉立尽朝晖。
——11——
小菊
文/肖芹
西风一夜几多凉,小菊依篱尽染黄。
叶下秋虫鸣不断,犹哀岁月太匆忙。
——12——
中秋
文/刘井海
序转时更稻谷黄。东篱小菊正芬芳。
几声雁叫随风远,惹我秋心到故乡。
——13——
荷花 (通韵)
文/匡翠明
玉立藕花塘,娇妍紫粉妆。
轻风拂岸过,未睹早闻香。
——14——
荷韵
文/张学丰
碧水含烟柳影长,柔波翠盖舞红裳。
闲身一任徜徉处,曲岸荷风夏韵香。
——15——
秋山
文/王西成
归隐山林五柳东,悠然世外北窗风。
约茶吟律知更替,煮酒开怀善始终。
远雁声声明月夜,亲情切切暖心绒。
清秋已有三分意,苍翠还凭一抹红。
——16——
如梦令 题图
文/王文雪
南吕风归云宿,
独坐不觉沉暮,
敢问世间人,
闻道萧辰凄苦。
难渡,难渡,
早已哀思绕骨。
——17——
赋韵中秋 古风入律
文/杨博
宋词歌赋华章漫,大唐始兴秋月赏。
荷塘几度观鱼跃,流溪夙夜载饼香。
蝉鸣三更为谁醒,雁征十五迎凤阳。
游纱惆怅绕亭榭,银盘璞玉掩半窗。
远眺清光凉露晒,饮酌桂花情意扬。
吹彻笙箫梧桐影,立尽阑干青枝长。
凌空潇洒奏五岳,归幕踌躇梦故乡。
垂柳思亲忘来路,黄菊含羞溢芬芳。
玉兔踏弦乱曲谱,嫦娥探珠舞霓裳。
佳期年华争今朝,良辰美景共渠江。
金波荡漾月连月,琼楼逶迤梁叠梁。
遥望飞瀑倾八九,欣逢煮酒沐凝霜。
袅袅风雨邀婵娟,悠悠潮信催鸳鸯。
怎料倦旅醉中问,犹觉尊前忆周郎。
阴晴圆缺随青天,悲欢离合诉衷肠。
多少情怀寄灵凫,万里轻绡比翼翔
注:1,根据之前的《赋韵中秋》和《中秋遐思》重新创作。
2,凤阳,古时指朝阳。
——18——
中秋情思 (孤雁格)
文/黄善邦
烟雨霏霏夜市稀,恋人对对惹人迷。
有情最是中秋月,依旧舒波十里堤。
——19——
沁园春 中秋
文/童学臻
岁序中秋,桂香庭院,
露冷田畴。望远山近壑,
翆篁风软;横渠纵路,
枫老情柔。忍许荷残,
懒闻蝉蜕,独爱归鸿落故洲。
抬花眼,
看夕阳西下,月上枝头。
千般暮影随浮,亲朋聚,
团圆自得悠。
任俚歌乡曲,声声悦耳;
蜂灯蝶舞,点点馋眸。
把蟹衔杯,敲诗索句,
笑语盈盈乐满楼。
喜今日,勿聊廉颇老,
只信娱游。
——20——
月圆仲秋 古风
文/吴继忠
夜伴金轮碧海升,霓虹闪亮照蓝空。
街灯守望苍穹见,宿地思迁广茂宫。
北斗三星晨户晓,秋节舞曲暮霞红。
乡愁旧貌村庄恋,皎月新颜旷野中。
——21——
已倦
文/清婉 梁俪昀
伫立有夕阳的明窗
洞见烟霞潆潆的湖水
已倦
在尘世流奔的心
不知桨声何在
层叠的油画
它尚与深秋还隔着一层纱
浮着明玉般的冷绿
浮着淡淡的树木香
还有那几颗晶亮的星芒
我等在亭台
等在远山如黛的地方
——22——
中秋 现代诗
文/徐化君
漏月的纱窗卷起来
夜有多高 你就挂多高
推开一轮圆月
爬山 涉河 入阡陌
四方的饭桌已围满三角
还有一角等我
等不来 你就黑
赊来的一地月色
怎么压也压不住
——23——
秋醉 散笔
文/成萍
又是个妩媚之秋
黄的叶 绿的柳 风的柔
拾起诗笔来写秋
搜肠刮肚恨词空
好想牵起一缕云
随风飘走
饱赏秋的全容
不用去月宫去讨酒
已醉在这彩色的秋
……
——24——
秋日晚晴
文/王钦荣
乡国秋初霁,寒庐唱晚晴。
金风穿竹去,雨露绕枝迎。
雁过浮云暗,天开叠海平。
幽人心未觉,已是月初明。
——25——
中秋湖景
文/何勤
滟滟秋光映晚霞,霞飞弄影落江花。
孤云断雁了无迹,醉看黄昏共品茶。
——26——
黄昏(通韵)
文/陈桂元
暮霞烟水愈温柔,客舍戚戚泪不收。
虽爱夕阳无限好,黄昏却易惹乡愁。
——27——
中秋抒怀
文/戴明庚
荏苒光阴转瞬流,黄昏借酒赋中秋。
人生易老遐苍淡,岁序更新征雁休。
但愿安居能乐业,何需出仕效雍丘。
团圆便有乡心意,醉藕敲诗月滿楼。
注:雍丘,曹植晚年的封地。
——28——
月亮河
文/李乃寒
今日的月亮河在倾泻人间
这拍打心岸很久的潮汐
让一个次次缱绻的柔情
紧系遥望的双眸
今夜银色的河流上没有桥
我动荡的心成了月亮船
载满三百六十五个日夜的思念
向彼岸轻轻摆渡
悬于头顶的满月照亮故乡
一地银光让我与这世界溶化为一体
我看见——
远方的亲人举起团圆的杯盏
还有人笑盈盈在月光中正点泊岸
我还看见——
对岸那些还没归来的兄弟姐妹
正面向祖国
在月亮河的那一边载歌载舞
——29——
月圆散笔
文/程华
夜幕覆盖了喧嚣的城池
也覆盖了远古而来的宫楼殿宇
一些光亮埋藏在壁幕背后
窥探着那个幽深宫殿的落寞
唐风翻云覆雨
终不能抵达宋词的华丽
唯有那轮床前明月
依然占领着游子的半壁江山
你我皆过客
抛开一阕浅词
需要用大红灯笼 延续烟火
我在灯影里
为大明宫词
谱写一曲阙歌
——30——
中秋夕照 (新韵)
文/叶野
金枝浅映水泠泠,桥漫微岚几望卿。
朔日相盟无月老,今宵圆满自双晴!
【注】朔日:农历的每月初一。是日之月多不可见。双晴:一指自然气象之“晴”,一指恋情发展之“晴”。
——31——
悲秋
文/戎晨辉
渐去秋声盼雪痕,霜侵雾锁扣柴门。
街边老柳仍衔梦,落寞残荷只剩魂。
幽寂金英空对月,清高枫叶艳黄昏。
沽来老酒同愁饮,试问诗家几处温?
——32——
秋林
文/刘文辉
一叶方邀客赏光,西风忽送满林霜。
谁持彩笔沾秋水,画出萧萧四野黄。
——33——
中秋怀乡
文/朱天生
飘流外地已多年,一直家音挂嘴边。
梦境常回儿稚岁,人间浊酒弟兄贤。
朱庄土屋今犹在,草木青山许共传。
月下中秋怀故里,乡村面貌换新天。
——34——
中秋思怀(古风入律)
文/韩登俊
月圆人未静,风爽酒醇香。
举对成双影,相逢互相望。
一年秋又月,岁去思更长。
共赏中秋月,相知在异乡。
——35——
行香子 仲秋节
文/孙荣
红叶堆云,碧水新凉。
中秋节桂树花香。
高天雁影,五谷金光。
慢动琴弦,东篱酒,菊花黄。
清风私语,眸盈满月。
月含情百媚柔肠。
秋声袅袅,落墨词章。
聚时容易,别时难,立苍茫。
——36——
苏幕遮 中秋叹
文/薛周海
逐流云,摧落叶,
又遇中秋,又遇中秋月。
独转冰轮愁百结。
鬓.上添霜,鬓上添霜雪。
发幽思,书怨帖。
无语空淋,无语空淋噎。
惊看西风排雁列,
冷落黄花,冷落黄花蝶!
——37——
中秋赏月 古风
文/吴立峰
桂魄盈圆露水凝,举头望月引诗情。
华灯照亮前行路,碧色丹霞惬意心。
······· ··
秋天可以熟睡
生命孕育下一个轮回
这一切
都可以让人沉醉
·········
商务合作 : 139eyjs7097
欢迎阅读和转发
编辑:张秀艳
编审:董正元
配图:罗大平
校对:肖芹 张光友


补录(真入刊,也只能是一首):
五绝·中秋节病室闻风雨打窗有感(折腰体)
一夫鲁白翁(洛阳)
愁心寄明月,明月远天涯。
天涯何路遥,遥路系心家。
【七绝】中秋节病室闻风雨声有感
一夫鲁白翁(洛阳)
愁心明月所何寄?身困心疲空寂寥。
闻得秋风窗打雨,但将诗笔付逍遥。
(作者:本文编辑,大鹏扶摇文学社社长兼新疆分社社长)


附录:
中秋 | 释名、典故、诗选
搜韵 2018-09-22
编者按:值此中秋佳节,特选释名、典故及唐诗若干,与读者共飨。
释名
月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
圆月
中秋节亲人团聚,饮宴赏月,谓之“圆月”。《红楼梦》第七六回:“ 贾母 看时, 宝釵 姊妹二人不在坐内,知他家去圆月。”
秋半
秋季过半之时;中秋。
秋半百物变,溪鱼去不来。 唐·韩愈 独钓
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 唐·元稹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
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 唐·姚合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
素节
特指中秋、重阳等秋季佳节。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唐·王绩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况素节扬辉,长是十分清彻。 宋·辛弃疾 满江红·中秋
斗香
旧时, 江苏 六合 地区中秋时节将各种食品堆成尖塔形,上插小旗,谓之斗香。
走月亮
吴 地旧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中秋日…… 吴 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 清 顾禄 《清嘉录·走月亮》:“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菴,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
椓月姑
闽 粤 俗称中秋拜月的妇女。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粤俗好歌》:“ 长乐 妇女,中秋夕拜月,曰‘椓月姑’。”
兔儿爷
中秋节应景的一种兔头人身的小玩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兔儿爷摊子》:“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歇眼
指 南宋 京城中秋节皇宫附近的夜市。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中秋》:“禁中是夕有赏月延桂……夜深天乐直彻人间。御街如绒綫、蜜煎、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烛灯华灿,竟夕乃止。”
月光纸
绘有月神和月宫的纸。旧俗为中秋节祭月之用。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月饼》:“纸肆市月光纸,繢满月像,趺坐莲花者, 月光徧照菩萨 也。花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緻工者金碧繽纷。家设 月光 位於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
团圆饼
北京 地方称中秋祭月毕而食或留至除夕而食的月饼为团圆饼。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如有剩月饼,仍整收於乾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月饼》:“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典故
霓裳羽衣曲
唐《逸史》:“罗公远,鄂州人。开元中中秋夜侍明皇于宫中玩月,奏曰:「陛下能从臣月中游否?」乃取拄杖,向室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帝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气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裳,舞于广庭。帝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曲也。」帝密记其声调而回,却顾其桥,随步而灭,旦召伶官依其声作霓裳羽衣之曲。”
撤烛
《天宝遗事》:“苏颋与李乂对掌文诰,明皇顾念之深也。八月十五夜于禁中直宿,诸学士备文酒之宴。时长天无云,月色如昼,苏曰:「清光可爱,何用灯烛。」遂命撤去。”
水调歌
《复雅歌词》:“东坡居士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水调歌头〉词,都下传唱。神宗问内侍,外面新行小词,内侍录此进呈,读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上曰:「苏轼终是爱君,乃命量移汝州。」”
阴晴同
《使燕录》:“中秋天色阴晴,与夷狄同。苏东坡曰:「故人史生为予言。」尝见海贾云:「中秋之月,虽相去万里,他日会合相问,阴晴无不同者。」公集中有中秋诗:「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天公自著意,此会那可轻。」又咏月诗:「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常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上梯取月
《宣室志》云:“唐太和中,周生善道术,中秋客至。周曰:「」我能梯云取月置怀袖中,因取莇数百条,绳梯架之,闭目良久,忽天黑,仰视无云,俄呼曰:「至矣。」手举其衣,出月寸许,一室尽明,寒入肌骨,食顷如初。”
唐代中秋诗汇评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唐·韩愈)
题注:张功曹,署也。愈与署以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赦自南方,俱徙掾江陵,至是俟命于郴,而作是诗。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祗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昌黎集》中,酬赠张十一功曹署诗颇多,而署诗绝不见,惟《韩子年谱》载其一篇,云:“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亦联翩。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署与退之同为御史,又同迁谪,故诗中皆言之。退之答署诗云:“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初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又有祭署文云:“我落阳山,君飘临武。君止于县,我又南逾。”临武属郴州,在阳山之北。二诗皆此时作也。
韩文考异
言张之歌同酸苦,而己直归之于命,盖反《骚》之意,而其词气抑扬顿挫,正一篇转换用力处也(“我歌今与”句下)。
竹庄诗话
《集注》云:公与张署以贞元二十一年二月赦自南方,俱徙掾江陵。至是俟命于郴,而作是诗,怨而不乱,有《小雅》之风。
批韩诗
朱彝尊曰:写景语净(“沙平水息”句下)。借张作宾主,又借歌分悲乐,总是抑人扬己(“我歌今与”句下)。汪琬曰: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得反客为主之法。观起结自知。
初白庵诗评
用意在起结,中间不过述迁谪最移之苦耳。
声调谱拾遗
纯用古调,无一联是律者,转韵亦极变化。
古诗选批
韩诗七古之最有停蓄顿折者。
昭昧詹言
一篇古文章法。前叙,中间以正意苦语重语作宾,避实法也。一线言中秋,中间以实为虚,亦一法也。收应起,笔力转换。
十八家诗钞
顾侠君曰:起即嵇叔夜“微风清扇,云气四除。皎皎亮月,丽于高隅”意,而兴象尤清旷。
增评韩苏诗钞
三溪曰:声清句稳,无一点尘滓气,可谓不食人间烟火矣。
评注韩昌黎诗集
用韵殊变化,首尾极轻清之致,是以圆巧胜皆,集中亦不多见。
韩诗臆说
此诗料峭悲凉,源出楚《骚》。入后换调,正所谓一唱三叹有遗音者矣。
唐宋诗举要
吴北江曰:写哀之词,纳入客语,运实于虚(“海气湿蛰”句下)。一句中顿挫(“州家申名”句下)。此转尤胜(“天路幽险”句下)。高步瀛曰:以上代张署歌辞。贬谪之苦,判司之移,皆于张歌同出之,所谓避实法也(“天路幽险”句下)。以上韩公歌辞。高朗雄秀,情韵兼美(末句下)。
中秋禁直(唐·韩偓)
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栏。
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
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
长卿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
唐诗鼓吹笺注
通首只“君臣际会难”五字耳……“天衬”二句,写禁中入直之所见、所闻也。当此君臣际会,自有一段忠君爱国念头,一番忠君爱国事业。托“长卿”正以自况耳。
一瓢诗话
韩致尧《中秋禁直》,望宫阙于九霄,听弦歌于五夜,欲使上亲贤远佞而不可得,展转不寐,隐约可念。
小清华园诗谈
记幼时先祖铁庵公每于花间小酌,辄呼寿昌至前,口授唐诗数首。一日,诵“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栏……”诵至前六句,忽觉无限晶光异彩,陆离于眉睫之间;一片金石清音,琳琅于檐隙之际,此盖有自然之神韵,溢乎楮墨之外,初非人力所能与也。
瀛奎律髓汇评
陆贻典:中四句是中秋禁中,挪移不得。何义门:陈后废,以相如一赋复得召幸。昭宗幽于东内,身为内相,不能建复辟之绩,岂不负此际会乎?当于言外求之。
纪昀:致尧诗或纤或俚,此独深稳。第五句“衬”字炼得稳,以新巧论之,则胜下句,而下句却以天然胜。又云:胜前篇(按指《雨后月中玉堂闲坐》)处,在结句深挚。
韩翰林集
吴汝纶曰:旧说此为朱全忠之毁,非也。昭宗待韩公始终不衰,并不以全忠之毁而异。此诗当是未播迁时入直禁中之作。
唐宋诗举要
吴曰:此奏封事后作。前六句皆自幸遭际,故末句云云:言为《长门赋》者徒知沦落可怜,未知遭际后之弥不易也。盖公与昭宗有鱼水之契,而事势至亟,故叹其不易。此其忠悃勃郁处,词意至为深沉。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唐·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瀛奎律髓
元微之为江陵法曹,乐天在翰林。
唐七律选
色相虽变,犹饶声势(“渚宫东面”二句下)。
唐宋诗醇
次联本色语,属对却极工,后来惟苏轼深得此妙,他人效颦,则浅率无味矣。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香山最沉着之笔,结处弥见沉挚。
唐诗近体
忆元九(“二千里外”句下)。禁中(“浴殿西头”句下)。恐秋阴之蔽月(末二下)。
小清华园诗谈
情之深者,白乐天之“银台金阙夕沉沉……”是也。
鹤林寺中秋夜玩月(唐·许浑)
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前后二解,皆写当天宝月。然前解是写“待”,后解是写“惜”,待在未当天前,惜在正当天后,此理本自面前,而并无一人猛省,偶因读此,不胜太息。二句七字,写尽“待月中庭”四字神理。三四十四字,写尽“月正圆”三字神理。唐人每用先唱七字,而后以三句了之,此其法也(首四句下)。“端挂”前,遽写渐移,使人心惊。“渐移”下,仍写“端挂”,使人心慰。若在俗笔,必将换转,写“端挂”在前,“渐移”在后,便是满纸衰飒,灭尽无限神理。一将“渐移”字换转“端挂”字下,便心笔都竭矣。偏将“端挂”字转换“渐移”字下,而反觉心头眼底有事忽忽,恐失信知;“一堕西岩”,正是天生妙结(末四句下)。
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
朱东岩曰:题是《中秋玩月》,通首只写“月正圆”三字。……五六须看托换笔之妙,如先写“犹挂”,后写“渐移”,顺笔也;先写“渐移”,后写“犹桂”,倒笔也;一经转换,便觉生气灵动,意味无穷,于此可分雅俗之别。
诗学纂闻
(彭茶江)先生曰:此诗意境似平,格律实细。首云“待月东林月正圆”,月从东出,“待”在来出之时;既出,则“月正圆”也。次曰“广庭无树草无烟”,写月之明,一句尽矣。三曰“中秋云净出沧海”,此特补点中秋,以别于他月之望。四云“午夜露凉当碧天”,半夜月正当头也。五云“轮影渐移金殿外”,月昃时西移矣。六云“镜光犹挂玉楼前”,将落而犹未落也。结云“不辞达旦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隔年又以醒“中秋”之意。八句次第写尽达旦之景,此唐律所以胜于后人,不然,轮影镜光玉楼金殿,抑何尘容俗状欤?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题是玩月,诗却从月未出以前写起,故先著一“待”字。既言“东林”,又补出东林之“广庭”,言此寺中最好玩月也。三,月初出;四,月已中:此二句只写中秋夜月。以下方是写“玩”。五,影渐移,惜之;六,光端挂,幸之。一捺一抬,恰好翻起。七之“莫辞”,八之“一堕”,回翔婉转,最为有情存趣之笔也。
附录(续):
中秋待月(唐·陆龟蒙)
转缺霜轮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澹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未似初圆欲午时。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转缺”,是意思已坏;“转迟”,是意思初好。人生年过五十,偏是意思已坏,偏是意思初好,便果然有如此痴事也。好风送佳期,又妙!风之与月,曾有何与?乃为待月不到,且借风来自解。人生在不得意中,便又真有之也。“帘斜树隔”,妙,妙!不是月来被遮,乃是月未来时先自为之清宫除道。“烛暗香残”,妙,妙!不是真到黑暗,乃是未曾暗前先自发愿终身勿谖也。真是世间异样笔墨(首四句下)。五、六,又妙,又妙!言极意待月却不到,才分念月却已来也。七、八忽作微言,言今夜是十六,前夜是十四,昨夜是十五。十六是欲减,十四是初圆,十五是及午。此三夜相去至微,粗心人万乃不觉。然而但差一分气候,必差一分斤两,由辨之不早,辨此,胡可以不校耶?五、六,真出神人化妙笔,七、八,真茧丝牛毛妙理,并非笔墨之家之恒睹也(后四句下)。金雍补注:日以一日经天,故日中为午;月以一月经天,故月半为午。
唐诗鼓吹评注
“南箕”四句,皆“待”字意。“清凉力”,月之精魄,何人为校?今夜之月魄,欲减于初圆八分,必待月午经天,风露俱清,云霞都敛,乃始知之耳。“待”宇意得此更觉玄远、
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
朱东岩曰:此于望后待月,故首曰“转缺”,惜之也。又曰“转迟”,望之也。二曰“送佳期”,而先言好风者,是待月不至,反借好风自解,故曰“偏似”也。三“帘斜树隔”,是从月未来时设想,四“烛暗香残”,是从未曾暗前坐守。五六言专意待月,月偏来迟,偶然分念,却已月来,皆极写“待”字意也。七八结得极细。盖日以日经天,敁日中为午,月以一月经天,故月半为午。“欲减”是望后,“初圆”是望前,三夜相去甚微,必待相校而始知。此真至精至微之妙理也。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转缺”是“后”,“转迟”是“待”也。二忽引出“好风”,而曰“偏似送佳期”,妙。未见月,先得风,正如小姐未离香阁,红娘先敛衾携枕而报曰“至矣,至矣”也者。三、四故作曲折,然俱是预拟之词。“帘斜树隔”,言虽上犹未易相亲,然正妙于掩映也,故曰“情何限”。“烛暗香残”,言欲待势必至甚久,然誓弗忍抛弃也,故曰“坐不辞”……一结,其言至微,其义至显。“清凉力”,“力”字妙。犹是清,犹是凉,而以既阙之月校之初圆之月,及午之月,其力减矣。


【编后感言】
感谢平台《大鹏扶摇文学》,感谢诗词名师、亦师亦友的知己董正元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