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曲悲歌无尽时
文/朱双顶
西汉一朝,自高祖刘邦到新朝王莽篡位止,后宫围绕“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之争斗,一直未有消停,上演了一幕幕腥风血雨、惨不忍睹之悲剧,酝酿出悲与戚的妃与后。其中最悲惨的莫过于“人彘”的戚夫人,最悽戚的莫过于“金屋藏娇”的陈皇后。
宠爱终有期,“如意”不如意;“人彘”天下无,唯有吕后致。刘邦晚年,后宫围绕"子以母贵”,打响皇位争夺战,结果是吕后完胜,独揽皇权;戚夫人惨收,惨绝人寰。
吕后在争斗中,以保太子位为核心,处于绝对优势。她是一狠二智三为主,力挽狂澜于废立之争危机之中。凭着帮助刘邦打天下及后来杀大臣保江山,身为皇后之位,积有一大批支持力量,用他们力保刘盈现有太子之位,且进行死谏;采纳张良的建议,请来避见刘邦而隐居的“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弄得刘邦仰天长叹;以封建宗法为依据,扛起立长立嫡继承皇位正道宗法大旗,理直气壮昭示天下,刘盈为太子,且无过错,何以要废,驳得刘邦哑口无言。此时的刘邦只能是哀唱:“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只有缯缴,尚安所施!”
戚夫人在较量中,以废长立幼为核心,以自己得宠之优势,为儿子争立太子。她的唯一资源、也是最大资本就是皇上的笼幸,唯有一媚二哭三用子,用尽女人自身资源。她利用自己貌若西施、技同弄玉、能歌善舞,极尽所能,献媚于刘邦,迷得刘邦宠爱成癖,不能自已,出居洛阳,必令她相随;她又善哭媚,一有机会,就掩袖工啼、颦眉泪眼,哀求立子如意为太子,是“妾并非定欲废长立幼,但妾母子的性命,悬诸皇后手中,总望陛下曲为保全”,深得刘邦之怜悯;她利用儿子如意肖似刘邦,深得刘邦喜爱之心理,力争立为太子,因为刘邦认为太子刘盈不像他,仁爱软弱,一直想废掉他而欲立如意。但到了晚年,刘邦虽宠爱戚姬和儿子如意,但已是心有余力不足了,不久后就命归西天。
刘邦过世后,吕后即对戚姬痛下毒手,先将她贬为用奴,要她舂米。可怜的她边哭边舂边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相离三千里,谁当使告汝!”这还了得,吕后大骂道:“贱奴尚想侍靠儿子么?”随将她的儿子从赵国调回毒杀,以绝后患。接着将戚姬残无人道地砍断手足,挖出眼珠,薰聋双耳,药哑喉咙,弄成“人彘”,投入厕所中,折磨至死。他的儿子孝惠帝看后,当场惊傻,从此终日饮酒淫乐,不理朝政,“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可请太后自行主宰罢!”

阿娇藏金屋,无子也狂然;《长门赋》虽佳,门锁宫深长。在汉武帝刘彻朝中,后宫“母以子贵”的皇后争夺战,是在陈皇后与卫子夫之间展开。结果是陈皇后被废,卫子夫上位,虽无腥风血雨,但暗中较劲也毫不逊色。
陈阿娇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她的母亲长公主、皇帝的姐姐为刘彻争得太子,只为刘彻有“若得阿娇为妇,后贮金屋”之言。刘彻当上太子后,娶阿娇为妃,继承皇位后,即立阿娇为皇后,以践当初“金屋藏娇”之诺, 从此陈皇后得宠于刘彻十余年。但天不佑人,她一直没有生养子女,引发刘彻的不瞒而担忧,加之陈皇后又好妒嫉,就渐渐失宠。被唐李白在《妾薄命》诗中评为“昔日芙蓉花,今成无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在一次路过平阳公主家,平阳公主为讨好刘彻有意安排一班歌女佐酒,卫子夫就在其中。由于她娇喉宛转、曲调铿锵,引起刘彻注意。卫子夫因此而被刘彻临幸而带回宫。但遭到陈皇后嫉妒设阻,卫子夫被打入冷宫一年有余,在清理后宫宫女时,卫子夫才得以再见刘彻。刘彻情不可忍,再次临幸卫子夫,至使她有了身孕。
陈皇后得知后,醋劲大发,十分光火,想方设法陷害卫子夫。但卫子夫在刘彻的保护下,一一化险为夷,这引发刘彻的大为不满,斥责陈皇后不为他生子,驳得陈皇后无话可说。从此不待见陈皇后,更加宠爱卫子夫。陈皇后万般无奈下,使出了歪招,召诬蛊惑,被刘彻抓个正着,借此毫不犹豫地废掉她的皇后之位,将她打入长门宫。心有不甘的她,用百金购得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命宫人日日传诵,也唤不回刘彻的回心转意,只好在《长门赋》中倍受煎熬,“魂逾佚而不返兮,形枯而独居”,愈加悲戚,在“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中”,郁闷而死于长门宫中。
而卫子夫乘势而宠,一连生下三个女儿后,再喜添皇子,被立为皇后,一举正位成功,由一位歌女晋升为母仪天下。

只要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制度的存在,就有为争夺皇后之位的后宫之乱的肥沃土壤;只要有“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皇位继承之宗法的漏洞,“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就会成为两条主线争斗之源,皇宫中的妃后之悲剧,就会不止不休、反复循环地演下去。西汉一朝是这样,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更是如此。卫皇后最终也没能逃过这一恶运,同样受巫蛊事件之诬陷,与太子双双被逼自杀。更有甚者,汉武帝晚年竟荒唐而又残忍地搞出了一个“立子杀母”,这更是后宫中的悲中之悲了。而北魏拓跋王朝则将“立子杀母”立为皇位继承的最高制度,竟然坚持上百年之长。到清朝晚期时,有人还要捡起这一残忍的制度。可见女人之悲,悲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没落文化思想,根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宗法继承制度。一曲悲歌无尽时,只有在推翻万恶之源的封建专制后,才终于划上了休止符。
二〇二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