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在《南游杂感》中写道:“世间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阳朔乎!江水盈盈之,照人如镜,萦回缭绕,平流细泻,有同吐丝。山光荡漾,明媚如画,真乃人间仙镜也!”
十几年来,我一直最渴望去的地方是西藏拉萨,以及桂林、阳朔。记忆中西藏,太过遥远,那是一种空间上的遥远,而不是时间上的,遥远得有些陌生。一首李娜的《青藏高原》让我产生了强烈去的愿望,我深信所有人都会有一种西藏情结;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叫《桂林山水》,我想那一定是当初背过的,现在还记得以下几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真奇啊”“漓江的水真清啊!二十元人民币背面绘画的山水美景,就在阳朔,千千万万人都曾窥见阳朔的美貌,你何不亲自来揭开阳朔神秘的面纱?第一次去桂林是八年前了,记忆的起点如此之远,又如此之近。哲学家认为,时间的存在乃因为记忆,因此时间是有弹性的,也会有断层。如此才会有永恒与地老天荒,有“永不磨灭的记忆”。
桂林山奇,奇在千岩万象。似玉笋冲天、青葱入云;似书生吟月、玉女梳妆。也或许它只是一座山,不过是我们内心装有太多的纷杂或伧俗罢了。如若清澈地望去,山依然是山,庄严地镌刻岁月,笑纳世间浮尘。若无一水抱城,桂林会多一份沉默和寂寥。
漓江于我,曾是一帧水墨,悬挂在我的遥想里。而那一段浩瀚的时空,早已风干了山水和想象,当一切变得苍白,凝眸时,它定是惜墨如金。
当我走来,漓江静谧地于那里等待,等待那份流水岁月里如初的虔诚与遥望。
万物大多不负钟情,漓江亦是如此。当碧空如洗,平波上峰峦垂悬,岩影波光,交相辉映;当晨岚如纱,奇峰间云雾缭绕,度野拂林,迷柳暗花;若是细雨如丝,山水处便飞烟飘渺,轻锁淡笼,罩树连云了。当然,漓江是不乏磅礴与大气的,看群峰林立、碧水中流,草木浮光、江湖落影,此中风情,当是丹青无限画难成吧。 漓江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临岸群峰倒映,青山浮水,置虚实之境,如梦似幻。江边蓊郁的凤尾竹间,村舍隐约可见,一派地悠然恬淡。浅滩上的孩童,赤脚而行或倒骑牛背,黝黑的皮肤,甜美的笑,或许转眼便入了水;飞溅的水花,如日子抑或心情,激越并快乐。那些挑着鱼鹰的渔夫,淡然地行走或停留。风景在红尘,他们却在世外,似乎从来无关王侯与城堡,只是坐观风云,看清水慢流细穿,安静地送别光阴,以及光阴中的过客。
浅滩上的鹅卵石怕是沉然了许久,置于水,棱角无存;置于岸,遍布风痕。但我却愈发地喜欢,喜欢它以圆润见证磨砺与光阴。如水般流淌的年华,钝磨棱角。那些曾经锐利的是非、好恶,渐渐地逝去,触摸时,顿感一份柔软的刚毅,且微笑地看着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灵性便也在其中。
漓江两岸,韵味多少有些清泠。无人的野渡、轻荡的横舟、清脆的山歌,似乎淹没了世俗的繁华与喧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