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神名片:
机械之都
竹编艺术之乡
中国椪柑之乡
东坡初恋地
白脸青天陈希亮故里
革命老区
四川省青神县高台镇河坝子社区千亩“玉蟾茶”茶叶基地欢迎你!
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社区“四川眉山三龙食品有限公司欢迎你!
所收寺庙目录:
之一:玉蟾寺
之二:慧光寺
之三:法王寺
之四:息台庵
之五:兴隆寺
之六:中岩寺
之七:壁山寺
之八:华藏寺

之一:玉蟾寺
玉蟾寺,位于四川眉山市青神县高台镇玉蟾寺村。玉蟾寺创修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清雍正二年(1724)重修。六十年代期间,其庙宇、文物、丛林均遭严重破坏。历史上的玉蟾寺,香火兴旺,规模宏大,方圆十里,整个建筑巧借山势,参差错落,皆为斗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甚为壮观。整个寺庙“大和尚万万五,小和尚不用数”,“鸣钟晓吃饭,骑马关山门”。


之二:慧光寺
慧光寺,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江口镇的彭祖山山顶,彭祖仙女山之巅[1]。属省级风景旅游区文物保护单位。
慧光寺,初名彭女宅,彭祖的三女儿三峨仙逝后,祠庙名仙女庙,民国末期改名慧光寺,1958年时庙被毁。庙宇是1985年恢复了三月三朝山会后,海果法师化缘重建的。

慧光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60余亩,主要由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仙女洞等组成。在弥勒殿右侧,有一处仙山胜地——仙女洞,传说此洞是彭祖的三女儿三峨炼丹修真的地方。后来三峨死于洞中,其身躯与生前无二,乡民视她为仙女。为感其乐于助人,祛病免灾的恩德,塑像于洞中加以祭祀。


之三:法王寺
法王寺始建于明代中期,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应昭僧募资重建。嘉庆十二年(1807),寺门外建照壁,上饰仙人走兽。
道光二十五年(1845),正殿再度重修至今。1984年彭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法王寺成为彭山县第一座开放寺院,恢复宗教活动。
之四:息台庵
息台庵地处眉山西门外的息台山下,风景独特,历史悠久,过去曾香火鼎盛,享誉全川,成为眉州的一座名山胜地。
相传许一真人曾在这里结茅炼丹,直到南北朝时,在丹房的基础上方建立了息台庵,息台者,息天心地热恼尘念,入性相不二,心佛一体之宝台也,在无始无终因果律中,宇宙万有俱在缘起缘灭中转化此庵自南北朝到现在经历1500多年的沧桑中,业经五次重建扩修。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落实了宗教政策,有上党下清长老,上昌下明师父,隆西师父等人的积极努力及+信众的鼎力相助,再次重建息台庵纱勒殿、观音殿及大雄宝殿。




之五:兴隆寺
这个寺庙属于邛崃彭山新津三交界地段,位置非常偏僻,人迹罕至。两位师父一直30年来坚守这个寺庙,做的苦修。环境也不是很好。


之六:中岩寺
中岩寺始创于东晋,彰显于唐、宋的古中岩,早期为著名佛教圣地,传说是十六罗汉之第五罗汉诺巨那尊者的道场,其佛法弘大,古与峨眉山齐名。“岩壑胜景,不减峨山”,有“先游中岩,后游峨山”之说。在诺巨那之前,中岩被称为慈姥山。明代僧人园睿《中岩山碑记》说:“中岩在诺巨那开创之前,旧名玉泉岩,本为慈姥夫人显迹之地。所以又称慈姥山、慈姥岩或慈姥矾。作为尊者道场之后,始逐步形成今名。
中岩寺乃苏东坡初恋地方。




之七:壁山寺
壁山寺始建于清代,毁于1954年,位于江囗镇茶场村,1988年6月经彭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建有山门、观音殿、大雄宝、天王殿、僚房等,殿内有佛像25尊,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26平方米。

之八 松江华藏寺
松江华藏寺原名净永寺,始建于唐朝。相传,苏东坡少年时曾在净永寺读书。
在松江华藏寺大雄宝殿门前有一棵数百年的荔枝老树,据说是苏东坡亲手栽种,当时,苏东坡共栽两棵荔枝树,一棵在三苏祠,一棵在净永寺,十分遗憾的是,春去冬来,时世飞越近千年,荔枝青青思故人,硕果累累成祭品,可苏轼远涉仕途,再也没有回到可爱的故乡——眉山,只寄回一首诗: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枝待我归,荔枝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未完待续)
眉山名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