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是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第十五届“三木秉凤”杯征文的序幕
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五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征文时间:
本届征文自2021年6月1日起至 2021年9月底截稿,共4个月。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1200元。
一等奖2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名:奖金300元。
三等奖5名:奖金150元。
优秀奖30名:奖金 6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30元。
投稿处:
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1年3月26日





《诗魂邃孤》37

文/三木秉凤

古人品诗,缠绵其魂,今者言诗,斟酌其文。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一,先祖思想,以诗承载,代至先秦。《诗经.蒹葭》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三千年前诗文之境,远在千年唐宋诗词之上!倬远甚之 。 子曰,“不读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此之“言”者,并非交流,而是言为心声,心为思想,内外一致则为礼。中华文明五千年之起落,就在于道术之争,此长彼隐,此起彼伏。
今者常以诗文写景,方知景难道尽。 常以思纠论证,方得药取所方。 《关雎》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何之逑?偶焉!瑟瑟之音,鼔鼔之乐,参差之菜。 品读之湫,《诗经》本味,往往胜于汉史、唐诗、宋词、元曲等等…… 诗经, 有一种,天然之美,除壳修饰,源于最本真的哪品声音。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诗经·周南》之中“桃夭”的摘录,人感与诗魂相应,灼灼其华,人思与元事道同,燃燃其霞。
诗赏未能,言隅未行, 仅以诗经之历历几篇难概诗经几百之义,但面对《诗经》之尊,回首默蹙,高山仰止。 《诗经·谷风》曰:“行行迟迟…谁谓荼苦,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这里语以男女定位问题。人,造化于自然,故当适应自然之律,而非超越自然之规? 万物生存方式,其实向人类无私提供自然之鉴,只是今逛,妄以自骄,将脱离自然、超越物界为能事罢了,其实“物极必将返”!人类所超越的,正好未来后悔的而设法弥补的!
1 儒家的四书五经,总是引用《诗经》中的观点,作为思想基础,其实, 自中华文明五千余年来,我们就在两种思想之间进行博弈,一者1有为,一者无为。 无为,以人类当遵循自然规律为人之方向,其为道家, 有为者,以人类当“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人可以改造自然,打破自然之道, 此为法家 中国两千年的君主却选择了儒家!为什么? 因为儒家将“道法自然”之所“德”与“刑统人则”之为“刑”非常巧妙的结合为“德主刑辅”。
中国先祖之伟大,在于“与时倶进”。 从“以德配天”到“德主刑辅”, 德!始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之重要基因组成。 “氓之淇淇,抱之丝丝…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这是《诗经·氓》中段辞, 虽改几字,感觉比《诗经》更畅以之, 此为文狂之共性, 犹如《王风》之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逑” 悠悠苍天,对之靡否?摇摇泪酥,离离苗久。 诗之浓倶,《采葛》曰“彼采萧兮,一日勿见,如三兮秋”。 而千之憾 无以言羞, “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月”,《大车》之句。 《诗经》之美,非唐诗宋辞元曲所拟, “执子之手,与子皆老”,“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纵之以千篇,落之以心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宁不司音”。 仅仅因吾诗借鉴《诗经》些多元素而感慨,非我不及,天地之时,寰寰其中,冥冥匿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