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根同魂同筑梦 再创辉煌铸新篇
——热烈祝贺《千岛日报》发刊21周年
池朝兴
2021年10月7日

2021年10月10日,是《千岛日报》发刊21周年。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我们热烈祝贺《千岛日报》发刊21周年,并且向《千岛日报》人学习致敬!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印度尼西亚华文报纸《千岛日报》(HARIAN NUSANTARA)在2000年10月10日创刊的时候,就定下了与中华民族同根同魂同筑梦的办报宗旨是——争取和维护华人正当权益,促进各族和谐共处,共创国家社会的繁荣。报纸刊头上以"千岛安祥,人民幸福"八字涵盖此宗旨。
21年来,《千岛日报》不怕艰难,在办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咬定青山不放松,加强团结互助,传播中华文化,建设和谐侨社,不断树立了和睦相融、合作共赢、团结互助、充满活力的良好形象。

经过21年的历练,《千岛日报》已是印尼华社成熟的华文报纸:版面固定,内容充实,立论公证,报道翔实,文字严谨。是印尼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千岛日报》作为连接中国和印尼的友谊金桥,为宣传发动海内外华人华侨,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热情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2008年5月份起,《千岛日报》周一至周六每天出版四大张(间或增版),共16版:第一版:国际、国内重大新闻;第二版:国内次要新闻:第三版:泗水 与地区新闻版;第四版:华社动态版;第五版:经济新闻;第六版:医药保健;第七版:副刊版;第八版:文娱、体育版。

此外,"两岸四地"、"台湾信息"、"国际新闻",以及广东老报人每月为《千岛日报》编纂《中华文化》、《天南地北》、《家庭彩色版》、《童心》各两版;中国新闻社也按期为《千岛日报》代编"天下华人"、"健康养生"、"中国影片"、"新闻追踪"、"古今轶事"、"两岸焦点"、"华文园地" 等,广东海外交流协会每月为《千岛日报》编纂一期"侨乡广东",这些都按期安排在第9至16版栏目内。
《千岛日报》销行印尼全国,以印尼东部 地区为主,并有寄至港、澳、中国大陆等地。服务对象是广大印尼华人读者。为目前印尼国内销行量较多、销行地区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华文报刊之一。香港凤凰 台杨锦麟先生主持的《有报天天读》栏目,不时介绍《千岛日报》重大新闻标题和主笔莫非、南山仔的"时评"撰文,足见《千岛日报》的分量。
2010年2月1日,《千岛日报》与时俱进,开设网站,每日更新当日出版的重要信息,方便海内外华文读者点击阅读,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千岛日报》不断开拓进取的这些举措,让海内外华人华侨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中华民族的根,记得住中华民族的魂,记得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千岛日报》以及印尼广大华人华侨与祖国同根同魂同筑梦,铸筑了最大的同心圆,作出了可歌可泣的积极贡献!

这里不妨看看《千岛日报》作为传播文化、宣扬教育的华文媒体,在为促进族群和睦友好团结的工作上不遗余力的一些事迹——
2002年底印尼西加里曼丹发生特大水灾,《千岛日报》首先开设赈灾"窗口",发动读者、各界社会人士热心捐献,赈济灾区难民;并派遣两名资深记者深入灾区,亲自将赈款交给灾民;接着又陪同凤凰台摄制组深入西加三发市 的"日本沟",慰问1967年"红碗"排华事件被集中在此地仅存的30多户华人难民;
2004年12月26日苏北亚齐爆发地震海啸空前灾难,《千岛日报》 于28日又率先开设赈灾"窗口"展开爱心活动。除将部分赈款通过印尼红十字会转送灾民,并于2005年1月19日由社长张明开亲率《千岛日报》两位记者前往苏北棉兰,将义款送交"苏北华社赈灾委员会"赈灾。
2006年5月27日中爪日惹特区发生5.9级强烈地震及2007年末东爪的严重水灾后,《千岛日 报》都开设赈济"窗口",筹集款项,第一时间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扶济灾民,并资助日惹有关单位修葺当地地震受损校舍。中国汶川大地震时,《千岛日报》也 立即开设"窗口",广收印尼各族人民以及广大华人的捐款,善款在"窗口"结束后,已通过中国驻泗水总领馆转交灾区有关单位。
2010年,门达威地震海啸与 日惹默拉比火山爆发,《千岛日报》再次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泗水华裔联谊会联合开设赈灾"窗口",在短时间内募集了一笔善款,并悉数交由东爪哇企业家慈 善基金会用于赈灾工作。上述一系列赈灾献爱心活动为促进族群和谐、稳定社会,以及推动印中两国友好关系起着积极的作用。
2021年10月7日,为了庆祝《千岛日报》发刊21周年,《千岛日报》新老办报人在广州欢聚一堂,回顾来时之路的艰难,回顾老社长、老骨干为办好报纸勇于担当奉献的感人事迹,等等。与会人员无不感到,《千岛日报》人所走过的路,其实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基因在新时代实践中孕育出来的一种伟大情怀、伟大精神!大家唯有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华人华侨的时代特点,在创新中再创辉煌,才是对这种情怀精神的最大弘扬和回报!
大家最不能忘怀的就是老社长张明开。
张明开君祖籍广东开平县,1934年出生于江门,1938年(4岁)时随母亲南迁到印尼,与在印尼的父亲团聚,至今旅居印尼70多年。上个世纪60年代当过教师,曾任东爪哇华文教育协调机构理事,后在印尼经营制冷配件公司,事业有成。为推动华文教育在印尼的发展,服务华人社会,十多年来为《千岛日报》的创办和发展倾注了心血和精力。张明开君积极传播中华文化、热心推动华文教育,对促进族群和睦友好团结等工作上不遗余力。从印尼发生重大水灾、地震、海啸到中国的汶川大地震,他透过《千岛日报》开设赈灾"窗口",发动读者、各界社会人士热心捐献,赈济灾区民众。
张明开的离世是印尼华文媒体界和侨社的一大损失。《千岛日报》人表示,将继承张社长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把"千岛"精神发扬光大,为宏扬中华文化及服务印尼华社继续努力。

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一起来更精彩,我们一定能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都市头条岭南作家编辑,作者简介:
池朝兴,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外诗人注册会员,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委员,广州市荔湾区作协理事,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2019 世界华语诗王争霸赛亚军获得者;中国新诗百年征文大赛100位城市文学影响力诗人;“龙盟爱心梦影回廊”诗词歌赋优秀作品百强铜奖获得者。出版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诗歌著作《金色的阳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