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做了34年不烦,并且越做越有劲,除了经济效益外,与个人对其喜欢也是分不开的。王继峰,从1987年弃教从商,34年来,他在酒的世界里驰骋纵横,打造出一片属于他的酒文化王国。读一读他,也许能给前行中迷茫的人一点指引。
从小对酒有情结
提到酒,王继峰就会莫名的兴奋。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对酒非常熟悉。父亲喝了一辈子的酒,就是困难时期,也没间断过。父亲的待客之道是,饭桌上可以没有肉,但不可以没有酒。所以在他的记忆里,父亲的酒场隔三差五的就会摆一场。由于从小在酒桌前长大,从小的时候父亲用筷子蘸酒逗他,到长大后偷着喝父亲的酒,总之他传承了父亲的嗜好。以酒待客的传统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
后来给父亲送礼,他也是投其所好,送酒,送整箱的酒。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父亲说过酒不论贵贱,度数要高,质地要纯,酒必须壮喝着才有滋味。每次回家,父亲看他搬着酒回来,都会笑眯眯的说好,然后笑呵呵的去集市买来新鲜的鱼肉,多炒几个菜。一家人一起喝酒聊天拉家常,这是他回忆中最幸福的时刻。
后来,他把民办教师转正的指标让给了别人,自己一转身,扎进了酒的世界。
探寻中国人与酒的不解情缘
由于读过高中,当过老师,所以王继峰他对酒的文化并不陌生。酒,五谷的精华,粮食的神韵。俗话说,“千年酒文化,一部中国史”,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处处都有酒文化的身影。
从人类穿上衣服之后,便陪同人类文明一路的走来,可谓风光无限。历朝历代中,不管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乃至乡野村夫,无不对酒钟爱有加。在酒中发生的故事那也是数不胜数。正所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酒难成席。将士出征以酒壮行,那叫一个豪气;家有喜事摆酒宴客,那叫一个喜气;朋友结盟以酒铭志那叫一个意气;文人雅士酒间赋诗,那叫一个才气……总而言之,酒同人类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试想,如果《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没有那些带着酒气豪气的情结,作品恐怕会黯然失色,如何跻身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的笔下若无美酒的话,贾家一日三餐的宴席,即使网罗山珍,也是索然无味,更谈不上奢华了。所以酒文化以它自身的魅力,征服着一代又一代的崇尚者,打造着人类酒文化的一个又一个的品牌。
酒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一种以酒为载体,集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民俗、人情、社交、礼仪、医学、健身、饮食、风尚于一体;融诗词、歌赋、绘画、书法、歌曲、戏剧等艺术灵气于一身,并体现着人类高尚智慧情趣的社会文化现象。
酒,成了人们心情的外在体现。得意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忧愁时,“举杯浇愁愁更愁”;欢聚时,“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酒相关的故事、典故、佳话、诗文、词语简直数不胜数。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说不尽的酒文化,蕴涵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与民族情结。
如今中国来到了新时代,但酒文化并未丢失,反而历久弥新,它就像是一坛陈年老酒一般,时间愈久,就愈发醇香。
一心只想卖好酒
做了34年的酒,如今王继峰选择酱酒来重新打造他的酒世界。他在骏马路上自建楼房,一楼为销售大厅,二楼为品鉴大厅,三楼为酒文化展示大厅。
王继峰说,作为传统古法和先进技术结合的结晶,酱酒继承了古酒由粮食酿造这个优点的同时,还具有透明无色的美感,酱香醇厚的味感,味道细腻幽雅,入口柔绵,回味悠长。
如果说先民的美酒起源在洛阳,明清的酒都在京城,那么如今的酱香之都,就在茅台镇。所以他代理的80多个品种的酱酒全部产自茅台镇。
王继峰说,如何选择一款酱香酒?对于广大的酒友来讲,是一个既重要,又头疼的问题,喜欢喝酱酒的酒友,多少是对白酒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是十分的深入,他们只是对酒的品质有要求,但不是十分的懂酒,有些白酒的知识也是很碎片化的,可以说只知道大概,但作为喜爱酒的人,总会想有一款自己喜爱的酱香酒。
王继峰曾在一次会议上满怀深情地说:“风风雨雨几十年,我始终没有离开过酒行业。出售让老百姓喜欢喝又买得起的好酒是我一生的追求和理想,甚至连做梦都跟酒有关系。中国酒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可近年来也受到洋酒的挑战。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中华美酒能够和世界接轨并健康发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和生产厂家共同探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问题。”
我问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全市闻名的酒家,从个人素质看靠的是什么?"胸怀开阔,承受一切!”他说:“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有许多难事、烦事、伤心事,但选择的理想不能轻易放弃,认定的目标一定要坚持到底。碰到困难时要顶住,遭到挫折时要挺住,受到误解时要承受得住。‘两耳不闻闲杂事,一心只想卖好酒’就是我的座右铭。”
(天中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文 王建成/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