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下去,看见美好
文:青子
前日,跟着一位朋友到博物馆参观了浙江台州画家陶文元先生的“山河无象”中国画展。我们去的时间不是白天,而是晚上。因为,当天晚上,还有一个琴茶书画的雅集,陶文元先生也在列。
琴茶书画,这四样,皆为我所爱。
这里的琴特指的是古琴,作为“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不论是其古典优雅的外表,还是人们通过它弹拨出来的或涓涓如溪水,或浑浑似天籁的美妙节律,抑或是人们为了搭配它而做的庄重的款款古装,等等,皆为俘获我心的缘由。
茶,本我所爱,虽不太懂茶,白茶、红茶、黑茶分不清也。然而,却不影响我对茶的喜爱之情。于我而言,茶有四美。茶的不拘一形为一美,茶的种类繁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形状也是极尽缤纷的。单茶有片装的,块装的,颗粒状的,螺旋状的,等等,形状嘛,圆饼形的,四方形的、各种创意造型的,难以尽罗列。那么,其包装就更加是乾坤广大,根本不可一语而尽的。纸盒装的,陶罐、铁罐、玻璃罐装的,等等,应有尽有。再加上各种考究的审美元素加入到包装当中,观之,即是一种美的享受。茶的颜色为第二美,绿色的,红色的,黑色的,还有金黄色的。品茶,除了品,还有赏的成份,比如看开水将茶叶泡开,茶叶片片升腾,如闻歌起舞的仙子。是真美。茶具是为第三美。喜欢喝茶的人,大抵都会难过器皿关。各种精美绝伦的茶具,揉进了不同的茶具创作者们不同的审美理念,如百花齐放般绚烂多姿。进入茶店,首当其冲要看的就是茶具了。茶之美,还有茶艺。融合了古典美与静美的茶艺,看过,都会给人一种荡涤心灵的畅快之感,总让人难以忘却。这是茶之第四美。这么多的美,怎能不叫人心生喜欢?
书法与画基本是不分家的。我是写作爱好者,按理来说,也应当要会一点书法的。无奈,我虽零零散散地学过一些,也都是没有完全沉进去的粗浅地学了学,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画画呢,也是纯属兴趣地瞎扒拉。喜欢归喜欢,却没有投入去系统地学习。但是,说心里话,喜爱是真喜爱,一见字,一见画就挪不动步子的。加之,女儿也是国画爱好者,所以,对于书画又多了一份钟爱的理由。有时候,也想疯狂一下,去报个班学习学习,但是,想了想,人生如此短暂,愚笨如我,能尽心做好一件事情就不错的,为免分心,我还是安心地读书写作吧。所以,几次兴起,都作罢了。如若将来老了,还有那种“孔夫子不嫌字丑”的勇气,到那时,如若生活肯眷顾我,给我几分闲时,也可能还会鼓起勇气提起毛笔胡写乱画也未可知。想来,自己不觉得心中莞尔一笑。
琴茶书画,皆与静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结。不论哪一样,皆是要用心去做领会才能得见其美好的。
那天晚上,雅集足足有三十余人,我算是较晚赶到的。只见有十余位画家还有文史爱好者们,先是围着一长桌而坐,在那里聊画画的创作等。外围有人在泡茶,有两位古装打扮的女童时而穿梭在他们中添茶添水。也有三五贴耳在聊心得的,也有拍照留念的,来回欣赏展示在墙上的画作的。一架古琴上,会弹的各位古琴老师还有学生,一一轮流抚琴,为了贴合那份幽静,琴曲皆为细水长流的低且慢的曲子,应着秋夜晚上,还有这书香墨香的怡静,真真的是恰到好处。
座谈的老师们完全没有在意外围的这些变化,只是认真地沉浸在他们关于书画的交流当中,就如他们是在一个世界,我们是在一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静静地附合着他们那个世界,为他们当背景,仰望着他们。我在那一个当下,突然心中升起一种难以言状的敬畏。他们,在那一刻,心是自由地徜徉地他们那个书画的世界里的,外面无论是风动,还是雨下,于他们而言,皆无动于衷。我看着墙上那些鸿幅巨制,感叹着画家的妙笔和精谌的艺术造诣的同时,也在想,大抵画家们,每一次创作皆是这样“如入无人之境”般的忘我状态,才能成就这样的艺术作品吧。
唯有沉得下去,才能看得见美好。

作者简介
原名:王嫦青,笔名:青子
女,浙江省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台州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台州冰心散文研究会会员,江西省吉安市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