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不居 感悟人生
文/杨熙荣
诵/聽琴
屡历磨炼打拼,稳步惊涛骇浪,百年不屈不挠,启航新征程。党的百年华诞,举国上下献礼——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百年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2021,回眸巨变、放眼未来、诸多感慨。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从牙牙学语,父母引领,朋友关爱,成学成事成人,风雨打磨、坎坎坷坷、磕磕绊绊。“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仁人志士陶冶、古今智者启迪、大师先贤引领,精进向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毋庸讳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大多数,一般人,黎民百姓,江山之本。迈步知命有余,穿越春夏秋冬、笑对急湍猛浪,或者顺风顺水、平步人生,不无感怀、多有回味,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活属于自己,卓尔不群圆润人生,天然又必然。

看到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一句话:“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揣摩、细想人这一辈子,似乎谁也逃不过这个必然定律。少时的“顺风顺水”,现在觉得:命中所有的馈赠,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中年时悠然清闲,如今感悟:闲的越久,愁的越多;暮年恍然大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是人生一大幸事。修炼自己的心境——乃人生永恒的追求。
朱熹看见路旁乱草,有一首充满哲理小诗,值得玩味——《次韵择之见路旁乱草有感》“世间无处不阳春,道路何曾困得人。若向此中生厌斁,不知何处可安身。”

“世间无处不阳春,道路何曾困得 人。” 起篇就直抒胸臆,老天爷是非常公平的,阳光普照,春天只会迟到,从来不会缺席。世路艰难,但只要意志坚定,就不畏任何艰难险阻。
“若向此中生厌斁,不知何处可安身。” 后篇传达诗人的感悟。朱熹一生也坎坷连连,作为理学大师,一代宗师,虽然很多人欣赏和研究,但也有人反对,他甚至为此不得不背井离乡。在朱熹眼中,面对逆境和低谷,若只是一味地抱怨和惆怅,既无法解决问题,又会逐渐丧失斗志。只有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才能争取更多的机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言之有理。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不可妄自菲薄。朋友可以忘记你,命运可以折磨你,上天可以抛弃你,但自己要珍惜自己。只要坚持不懈,终究会战胜各种困难,就像路边的小草那样,无所畏惧地随风起舞。

左宗棠有:“发上等愿”、“择高处立”——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结中等缘”、“寻平处住”——脚踏实地,积极稳妥;“享下等福”、“向宽处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左氏至理名言,诉说着成功人生运行法则,不可不佩服思考。

作为中国哲学的开山鼻祖,冯友兰先生说过: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从自然境界到天地境界,才华是铺路石,道德修养是催化剂。没有才华就没有认识上的洞察力、穿透力;“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道德修养高,方可做到两袖清风、心怀天下,真正成为“天之骄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生胸怀“天光云影共徘徊”,需要持之以续敬业修为,探赜索隐、格物致知,“清如许的渠水”源头,缘于我们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地吮吸、锲而不舍的追求、不到长城非好汉地坚持。社会人生学问遍地、知识技能汗牛充栋,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讲效率。讲道德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讲效率要对得起自己不多的生命流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季节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处小暑节气,万木吐艳、葱茏芳华,岁月不居、人生箭速。我们在回味人生中稳步前行,我们在回眸往昔中勠力作为,我们在风驰电掣中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党的百年奋斗,是我们可以珍视、励志人生的最好借鉴,敬业修德、奋发有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不懈努力,毅然追逐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