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龚如仲(Ralph)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毕业,曾任外贸部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驻美国公司总裁。
有关作品: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翻译作品——美国动画电影小说《忍者神龟》(Ninja Turtles),台湾采薇出版社出版、发行《岁月如重—兼谈华国锋》(此书已被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纽约市市立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东西南北中国人---细谈如何在大陆做生意》、《悠然时光》、《如仲诗语》、《My Life--Family, Career & VIPs》,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悠然斋诗文选》《花儿在身边开放》。
作者现旅居美国,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经典文学网特约作家、台湾采薇出版社资深顾问、奥地利英文网Sinopress特聘专栏作家、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会员、中诗报七室创作者。

《浅谈华国锋》之三
文/龚如仲(Ralph)
(三)功过分明,才能正确评价华国锋
作为一位曾经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领袖级人物,一位年轻时就投身抗日战争、并在以后中国解放和建设事业中建树颇多的老革命,华国锋应该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正确而全面的评价,我们不仅要摆足他的功,也应充分认识到他的过。
首先,让我们来摆摆华国锋的功。
要谈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在这里简单回顾一下华国锋的革命历史:华国锋原名苏铸,1921 年出生于山西交城县一个制革工人家庭。当他年仅16 岁时就参加了革命。为表达做“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的决心,他就改名为华国锋。华国锋18 岁就加入了共产党。1945年抗战胜利后,24岁的他就当上了他家乡山西交城县的县委书记。
1949年,华国锋随解放军南下到了湖南,先当湖南湘阴的县委书记,后任湘潭地区地委负责人。几年后,华国锋得到不断升迁,从湖南省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直至省长、省委书记。
在文化大革命的紧要关头,毛泽东主席把华国锋调至中央。到了北京后,华国锋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1976年初,周恩来总理去世后,华国锋任总理、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就任党和军委的主席,并兼国务院总理。
从以上的简单回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华国锋的一生是为他追求的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所以后人称华国锋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恰如其分的。
但我认为,华国锋先生作为革命家、优秀党员外,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过不可忽略的功劳:
其一,抓基建,大力发展湖南省。
其二,抓农业,扶持造就袁隆平。
其三,抓民生,改善医疗得人心。
其四,抓“特区”,改革开放作先行。
下面我就具体说说华国锋在这四个方面的建树:
其一,抓“基建”,大力发展湖南省。
众所周知,湖南省是中国农业大省,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但其为工农业发展的基础建设(简称“基建”)并不十分发达。华国锋在湖南工作期间,根据毛泽东关于“要把湖南建成工业省”的指示,狠抓了基建工程。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主持兴建了位于毛泽东故乡的“韶山灌溉区大型水利工程”。
华国锋亲自担任建设这项工程的总指挥兼政委(政治委员)。这项工程成了湖南第一个可灌溉百万亩农田的大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对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国锋在指挥修建这水利工程的良好表现深得毛泽东的嘉许(也就是因为指挥建设这项水利工程,华国锋有机会几次见到回湖南韶山老家视察的毛泽东,由此而进入了毛泽东的视线范围,自然会受到毛泽东的特别垂青和关注)。
除了这项水利工程外,华国锋在湖南主政期间,还为促进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引进了三十套小氮肥设备以及用于制糖、矿山、冶金、汽车生产等方面的机器或设备。为加速湖南向工业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华国锋还狠抓了交通运输的基本建设项目。比如,他亲自领导了为修建湘黔、枝湘铁路在湖南的会战。总而言之,华国锋对湖南的基础建设的发展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其二,抓农业,扶持造就袁隆平。袁隆平先生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是名扬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教授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2006年,袁隆平还被美国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在2011年,他是“马哈蒂尔科学奖”的获得者。在中国,人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之为“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人”。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中国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曾经是湖南省怀化地区“安江农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当这位早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后来是一位中等技校老师的袁隆平先生于1960年开始进行水稻杂交实验时,他的研究工作根本没有引起任何地方领导的注意。
直到1964 年华国锋先生获悉此事后,马上就得到了省里的重视。华国锋立即请袁隆平在湖南省农业科学实验交流大会上作专题发言,并将杂交水稻作为全省重点研究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华国锋调到中央后,仍然关心杂交水稻的研究情况。
袁隆平的成功当然主要是靠他个人的刻苦钻研、不断实验,个人的能力和功劳是第一位的。但华国锋的“伯乐”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其三,抓民生,改善医疗得人心。
在湖南工作期间,华国锋相当关心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努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他刚到湖南任湘阴县县委书记不久,他就在湖南建立了第一批农业卫生所,培训了湖南第一代医生,充实发展了县人民医院。这一切措施对于当时缺医少药的农民来说是一个功德匪浅的好事情。后来,他又按照中央指示,满腔热情地推广农村“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发展医学院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国锋特别重视消灭千百年来危害老百姓健康的血吸虫病。华国锋亲自负责湖南省的“血吸虫防治”工作,并主持制定了全省消灭血吸虫病的规划。在华国锋的督促下,加上各级机构的共同努力,湖南省血吸虫病的防治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使以前一些被血吸虫病危害的荒洲、湖汊逐步变成林茂粮丰、五业兴旺的新农村。华国锋在湖南抓医疗卫生、为人民谋利的做法还是颇得人心的。
其四,抓“特区”,改革开放作先行。
一提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设立特区,人们立即会想到在中国被称之为“改革开放之父”的邓小平先生。然而很少人知道,早在邓小平尚未带领中国全面走向改革之路的1977年,华国锋就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上来。”要求全党一定要学习外国的好经验,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在这一前提下,于1978 年6 月,一个由谷牧副总理为团长、七八个部长参加的“国务院经济考察团”访问了几个西欧国家。访问回来后,考察团向中央汇报时建议:“可否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建立加工区,把周围封闭起来,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
接着华国锋会同赵紫阳、谷牧、纪登奎等政府领导人研究,打算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大连五个城市设立特区,进行改革开放。但让华国锋始料不及的是,这一构想遭到了党内守旧派的反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共产党元老、“红色秀才”胡乔木先生。
胡乔木去深圳看了一下,回来后就发表意见说:“去了一次深圳,感到这个城市都变白色了,只有国旗还是红色的”。言下之意,这个与香港接壤、当时已具开放雏形的深圳似乎不再是红色中国的城市了。这顶大帽子往下一扣,当时在党内资历不如胡乔木的华国锋就不好再坚持了。但不管怎么说,华国锋在设立特区、进行开放改革这件大事上还是很想有所作为的。
谈过华国锋的功,接着再聊聊华国锋的过。
请允许我再次声明:本人不是评论家,本文不是什么研究华国锋的正式论文,我只是一介草民,只是浅谈有关华国锋的点点滴滴。浅谈的内容,一部分是来自有关报导和资料,一部分只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看法。我个人感到,华国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过失:
其一,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立场
其二,热衷个人崇拜的错误做法
其三,拖延解放老干部的错误心理
其四,有一点“打实用主义小算盘”。
先讲讲关于“两个凡是”的问题。
我在前文中提到过,“两个凡是”就是华国锋当时所坚持的一种治国方略,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四人帮倒台后,国家急需拨乱反正、发展经济,这就需要华国锋以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新思路来安排国家发展的新格局。首先,文化大革命必须停止;同时,立即请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前者可以终结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浩劫,是一件得人心的好事;后者则是得到一位掌管国务的帅才,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如果根据“两个凡是”,文化大革命就得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因为这场革命是毛泽东发动的,后人是绝不可违背的;如果根据“两个凡是”,邓小平是绝不可以重新出山的,因为“”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毛泽东首肯的政治运动。倘若解放了邓小平就是对毛泽东的“不忠”。
这是一种十分荒唐的理论,因为坚持“两个凡是”的本身就不符合毛泽东一贯主张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两个凡是”就是坚持文化大革命这一错误,就是大大降低了粉碎“四人帮”这场斗争的重大意义。
打倒“四人帮”绝不是为华国锋当上国家领袖而准备的一场斗争,打倒“四人帮”是为了顺应天意和民心,终结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所以说,华国锋对“两个凡是”的部分坚持(华国锋没有坚持继续“软禁”邓小平,而是最后解放了他)是一个路线性错误,是导致他下台的根本原因。
第二点,关于个人崇拜。
我感到,华国锋热衷于个人崇拜是有一定的帝王思想的。这种对个人崇拜的做法既是脱离群众的,也会把自己最后孤立起来。其实早在毛泽东时代,人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也不是没有看法,大家私底下议论不少。但因为当时毛泽东威望太高,没人敢反对诸如“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的荒唐口号(人怎么可能永远不死?只有古代君王才命令臣民对自己三呼万岁)。这种对个人的崇拜是不符合共产党为广大民众求解放、谋幸福的初衷。而华国锋在资历、能力、声望上根本无法与毛泽东相比,然而他当时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形势,从而就陷入了一种飘飘然的帝王幻觉的可悲境遇。这种错误的做法显然是不可能长久地被大家所接受的。
第三条,关于拖延解放老干部。
从华国锋的为人来看,他当然不会有意拖延甚至阻挠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一批老干部的复出。他一定在“立即解放”和“等等再说”这两个方面很是纠结,因为他当时依然被毛泽东的“两个凡是”所困扰。
但是在邓小平的问题上,确实反映了华国锋的一种矛盾心态。因为华国锋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无法与邓小平相比的。邓小平何许人也?他是被毛泽东称赞为“德才兼备”,是一个“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邓小平的复出到底是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弊,华国锋当时心里没有底。但后来在集体领导的决策下,华国锋最终还是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了。
与此同时,华国锋也平反了冤假错案,摘除了所有右派分子的帽子,接着又为 年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天安门事件平了反,更是解放了被陷害的所谓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的老干部。但不管怎么说,华国锋所犯的拖延、阻挠老干部复出的错误依然是相当严重的。
第四条,关于“实用主义”。
在毛泽东在去世之前的日子里,他老人家的头脑已经不清楚,讲话都费劲,所以他只好用写纸条的办法来传递他的指令。在这期间,据说毛泽东给了华国锋三张纸条,内含三条“最高指示”。一是“你办事,我放心”;二是“慢慢来,不要招着急”;三是“照过去的方针办”。
华国锋正是用毛泽东给他的“你办事,我放心”确立了他是毛泽东法定接班人的位置。对于毛泽东选定华国锋为其接班人这一点,不用怀疑。因为毛泽东在此之前挑过接班人,但都不理想。他首选的接班人是刘少奇,但后来他感到刘少奇似乎是前苏联“赫鲁晓夫式的人物”,于是发动了一场文化大革命把刘少奇打倒(刘少奇的冤案后来得到了彻底平反)。
接着他老人家挑选了林彪。想不到林彪是个企图谋害他的反叛人物,后来他阴谋败露后,在逃亡的路上坠机身亡。
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又选定了靠造反起家的王洪文,但不久便发现这位王先生是个不学无术的无用之徒。
所以在最后阶段,毛泽东放弃了要找能力超强的接班人的打算,挑选了为人老实忠厚的华国锋。但问题的关键是:这张“你办事,我放心”的纸条到底是在什么前提下交到华国锋手中的?是毛泽东郑重地和华国锋谈交接班这个大问题时赐给的?还是毛泽东只是让华国锋去落实某件具体事情时交代的?所以华国锋用“你办事,我放心”这张纸条来向全党、全民宣布毛泽东指定他为接班人这件事上,很容易让人引发“华国锋有实用主义”的联想。
(未完待续)
***此文选择我的拙作《岁月如重---兼谈华国锋》之第六章“返回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