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松原创
潘安兴整理
🌹潘平松从黄陂到黄石转身
🌹老家在黄陂木兰山祈𠻸顶下,一汪溪水蜿蜒穿越山冲大坳,缭绕着磨镰港潘家湾,径直向西流去,在仙河口庙,聆听着“道法自然”的神曲,注入滠水,高吭着“江汉朝宗”的皈依。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逝水韶华的无声,来到黄石这座城市,不觉31年了。一路走来,尝试的酸甜苦辣,蓦然回首,非个中人难以体会。无悔青春的拼搏,让人感慨万千。
🌹时间回放到难忘的岁月,那是1986年,刚走出校门,即将踏入社会。打工潮在乡村涌动,伴随着潮音的旋律,也打点行囊,跃跃欲试,去闯荡世界。
🌹加入“农民工”的浩浩荡荡队伍,在黄陂十三建序,挺进到了武钢机械总厂建筑工地。从农村长大的伢,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特别能吃苦,也很单纯,什么脏话重活都抢着干,肯下力下神,做事肯动脑筋带窍。在建筑队做小工跑龙套,与师傅们配合得很默契,得心应手。这一切,被公司领导看在眼里。
🌹机会给那些冒尖的人。不久,公司承接盖一座办公楼,水电班缺人手,现场施工员点将,让他进入技术活的行列。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抱着老规矩“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态度,虔诚听候师傅的召唤,虚心学习,领悟师傅的传帮带,摸爬滚打,一干就是4年。深得师傅的喜爱,就将自己的电焊氧割技术和肚子倒给了他,毫无保留地给予嫡传弟子。比别人优秀,干得出色, 脱颖而出当了领头羊。
🌹干建筑行,就是不断在转换舞台。进入1990年年初,过完春节,挥手告别武钢,在江岸二七开辟了新战场。岁月的磨砺,他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在工地水电安装工程上唱主角了。什么难事难题,只要有金刚钻的硬功夫,别人做不了的硬骨头活,他都能轻松拿下。用技术实力在工地展示着卓尔不凡,同仁们刮目相看,领导格外垂青,报酬跟着上来,与施工员在同一档次上。
🌹“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民谣,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清明上河图”,他很想转换角色,到商场闯一闯、搏一搏,做不一样的我。这个苗头滋生,驱动力是改变家庭的贫困。
🌹放弃昨天的熟悉,进入陌生的领域。1990年秋,登上了去黄石的列车,开启了人生又一旅程。
🌹来到桂枝姐姐家,4年前嫁到这里,已经融入黄石这座地级城市。听了她的介绍,又住了几天,考察她居所周围环境,处在城市中心地段,旁边有大型农贸市场,两条繁华的商业街,每天来往客流川流不息,熙熙攘攘。一条小街衔接着喧哗闹市,可谓“得天独厚”。

🌹将自己的想法,在市场调查的感觉告诉了姐姐,征求她的意见,以免少走弯路。听了弟弟萌动下海经商的念头,也挺支持。
🌹回到家中,与父母商量。母亲很赞成这一举措,父亲却有风险忧虑,恐怕做不好亏了。他劝慰老人家,即使是这样,自己年轻,大不了从头来,只当交了学费。见老人家不做声,就是默认了。
🌹带上几年的积蓄,横下一条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为了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从摆地摊开始试水。血浓于水的姐弟搭一手,帮助在工商申请了摊位,在手头不凑巧的情况下,给予支持一下,度过难关。
🌹万事从头难,有了立足之地,暂时因陋就简,就用两条凳子,搭上一副铺板,铺上床单,摆上陈列商品,正式开业了。遇到下雨下雪,只得临时撑上竹竿,扯上胶布,下大了时,连忙收摊。每天早出晚归,不存在休息。有一个顾客光临摊位,堆满笑脸;做成一笔生意,满面春风。
🌹到汉正街进货,是最让人担心受怕,怵目犯愁的事,一路上发生难以预测的风险。打开潘多拉盒,森林法则的弱肉强食随时上演,社会治安秩序处在混沌时期。
🌹每天早上3点半起床乘车到汉正街,正好5点半,2个小时的车程。在冬季天还没亮,不能随便在街上游弋,碰上打劫与吃黑的匪恶团伙,身上带的现金,被洗劫一空还不算,还有性命之虞,后果可想而知。要么待在车里,等警察上岗再去批发点,要么几个人结伙互为关照,一起去找个餐馆过早。
🌹就是打货,初出茅庐,没有经验,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碰上不良商贩,窥探新手,便做笼子下套子,将伪劣商品、水货、滞货推荐给你,强买强卖,花钱买了一批废品,拿去一文不值。初到汉正街,不知道水的深浅,他就上了当,吃了亏,只能自认倒霉,花钱买教训。
🌹满街的吼货招引你上钩,“摆地脑壳”的随处可见。这些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来无影去无踪,大海捞针也找不到。只有心有定力,眼有鉴别真假,才不会上当受骗。
🌹吃一堑长一智,货看准了,心算口算迅速,付款不会出现失误。上车下车,特别注意,多留点神,看好随带的系列,不会掉货。这趟货,全是日用消费品与针织品,销售快,资金周转也快,让他心里乐滋滋的。
🌹在一起做生意,摊位紧挨在一起,讲究和气生财。自己还必须懂得一个潜规则,进货品种不能雷同,更不能互相杀价。只能互补互惠互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隔阂。做到位了,就不会烧焖火,以至公开化。
🌹三年五载的苦心探索,初步实现了原始积累。经验有了,胆子大了,底气足了。便打算扩大经营,多租摊位,将哥、姐、侄们拉进了行列,共享扩张的成果,抱团发展。一个家族的经营团队,应运而生。在这条街上,我们能够时机,看准市场需求,购销两旺火爆,同行投来羡慕的眼光。
🌹匆匆忙忙在汉正街一瞥,世态百像图的经过,完全可以拍一部电视剧,印象一个时代的缩影。汉正街这个大舞台,各种人物都在登台表演。
🌹几个年头,来回在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熟悉地穿走于大街小巷,绷紧的弦渐渐松弛了。
🌹在一次进棉拖鞋,天还没有亮便下车。一个青年与之擦肩而过,身上塑料袋的钱掉在地上。他刚躬身弯腰,从旁边有个小伙子先下手为强,对他说:“别声张,见者有份”。示意跟其走到一个巷子,脚刚移了七、八步,在昏暗的路灯下,朦胧看见几个影子晃动。
🌹他马上反应过来了,碰瓷设局洗钱!他如梦初醒,转身反向,飞起腿来就跑!“喂!你莫走了”!听他一喊,加快了脚步,如闪电疾风,一口气跑到了大街。回头一看,摆脱了魔魇,才松了一口气。心里像打鼓一样,咚咚不停。险啊!回想起来,心有余悸。

🌹他把经过与同行、哥哥姐姐讲了。他们都说:“多亏了你能见风转舵,不然的话,身上的钱早被人打劫了,还有性命之忧”。这个镜头,如民国的《上海滩》一样,起伏跌宕,上了难忘的一课。
🌹三伏天炎热酷暑,到汉正街打货,喉咙冒烟。在谦祥益巷子口这个地方,有个三大五粗,一身横肉的胖子,瞅准了这个时机,摆起了西瓜摊,叫嚷着:“一块钱一块”!对路过的外地妇女,提高嗓门,推满笑脸,当吃完付钱时,他便说“大一块”,即10元。无奈,恶虎难斗地头蛇。做拦路抢劫式的生意,大捞一季。
🌹打货的人都知道胖子的鬼把戏,在这一带臭名昭著。有一次,他打贷经过此处,胖子见机,玩起了“撞猴子”的游戏。把切好的西瓜故意扒得东倒西歪,推车从他身边擦过,找茬儿要他买瓜,年轻气盛的他,看穿了他的伎俩,便说:“我是黄陂人,少在我面前玩这一套”!对方见他血气方刚,不好惹,只得挥手让他走。
🌹市场千变万化,商机无限。他已经不满足小百货,仔细观察,服装生意的诱惑,让他思考着如何转型转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走出摊位,更上层楼坐柜台,朝正规化、集的化迈进,又一次的大胆抉择。
🌹举棋若定,重新调整布局。一座大型的“黄石购物广场”九层建筑,突兀在市中心南京路最繁华的地段,仅一、二楼就有10000多平方米,每个店铺22平方米,吸纳500多家商户。信息传来,时不我待催着他走出关键的一步。立即筹措资金,签订合同,入住大楼,由游兵散勇进入名正言顺的行序,堂而皇之的有金字招牌。
🌹由小百货生意到买服装,谈何容易!告别昨日的熟悉,这是一场提档升级的大考。新的课程摆在面前,一切从头学。
🌹饕餮服装市场的盛宴,进入桌面的内功修炼,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与实践。需要头脑灵活,应对敏捷,当机立断综合素质。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风吹斗转,八面玲珑”。做服装首先要懂得美学原理,站在时代潮流的制高点,审视把握服装的流行款式,花色品种,市场的销售趋势,在生产与销售的链条上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在销售渠道上,与上游产业无缝对接,如何掌握顾客的消费心理需求,吸引顾客的眼球,留住顾客的脚步,把生意谈拢做成,满面春风去迎合对的脉动,最终成交。高兴而来,,满载而归。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磁场一样,连声“再见”,带来的“回头率”,发酵为“引娣”群雁的落定,纷沓而至的老客户,不断带来新客户,试衣现场,如模特表演,引起围观效应,却是大学问。

🌹一年的摸索,在经营中总结经验,找到薄弱环节,自我完善改进,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气候变化无常,2008年的一场大雪,出行困难,客货时不时停运。同行们店内的货吐得差不多。大家焦急万分,30多人合议打伙租一辆大客,花了几倍的价钱,跑一趟汉正街。为防打滑,车轮上加了链条。司机小心翼翼驾驶,车子像蜗牛一样蠕动,到了汉口,已经华灯初上,就在多福路和长堤街交汇处的一家旅社打店,挨着附近的一家酒店开了两桌。席间,大家有说有笑,洋溢着快乐。
🌹晚餐毕,又驱车到江汉路,逛了步行街。道路两旁堆着积雪,行人寥寥无几。一行饶有兴致,走进商店,各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知不觉逛了1个多小时,余兴未尽,天色已晚,才回旅店休息。
🌹翌日五更,大家早早起床,来到汉正街进货,走了一家又一家的批发商埠,竟然都是一样,价格比平时普遍高了20%!没有办法,不能跑空路,花钱买信誉,不能让自己的老顾客失望,咬咬牙,每人还是打了三、四大包货,为了保障门庭若市的兴隆啊!
🌹老话说:“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做生意不发混账财,也是催生客流量的推手。“童叟无欺”是过去做生意的老规矩,恪守这个信条,考验着人的良知。一个耄耋老者光临店里试穿,商品价格是40元,这位老者拿出4张伟人头像,井冈山图案蓝色的老版100元的人民币付款。他马上想到,一定是老人没有转过弯来,把两种同色的货币搞混淆了,把100元当成10元。他便告诉老人,换成4张10元。老人连说:“遇上好人了,遇上好人了”!同行们知道,都赞扬他做了一个好样子。往来的顾客有时疏忽,将随带物品,掉到柜台,他便存放妥当,等候失物者认领。

🌹血脉关系是无法割舍的情缘。帮人帮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城市建设的发展,地摊逐渐影响着市容市貌,淘汰出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几年市场的闯荡,大长了见识,在家族中,他作为领军人物,不能只顾自己赚钱偷着乐,扔下姐姐侄儿们。把大家召集一起,决定在市场旺角地段租门面经营。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从黄陂到黄石,从粥锅到肉锅,告别祖辈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得盖于桂枝姐的桥头堡作用,让我在黄石扎根,成功华丽转身,能够与大家跻身于中产阶层,共享优裕的生活。他更感恩黄石这座沿江城市的包容,让他在宽松的环境中发展。
🌹少小离家,未忘根在潘家湾,眷念儿时的伙伴,亲切的父老乡亲。潘家湾两次修路,他都不曾缺席缺位。上次踊跃,二度慷慨以尽绵薄,表达游子的九曲衷肠。
🌹“潘氏家族”微信群,给大家提供了交流平台,他是群中最活跃的分子。“潘家湾的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是先知先觉者。有他和奠亚做出了示范,主动联系,提供详细书面资料,不知不觉,撰写着“感动中国”的故事,留给明天。
🌹平松,顾名思义,平常的松树。不论在哪里,坚忍不拔地挣展着峥嵘风貌,这就是他的品格。以松的顽强不屈,实践最好的自己,礼赞不愧挺拔的形象。
🌹一部奋斗史,一部课读书,还在延续。更多的精彩,文中的主人公把闪亮一笔笔让读者去猜测,将是什么?
🌹公元2021年9月4日(辛丑七月二十八)
🌹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桃花村曹家湾35号
🌹潘安兴电话☎️:13397133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