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鼓手就是乡下吹锁呐的师傅。在乡下每有红白喜事,就有“呜哩啊哩”的锁呐声参与其中,或烘托热闹喜庆的场面,或表达庄严悲哀的气氛。
“戏子王八吹鼓手”。说的是吹鼓手和戏子这两个行业在古代是不受人待见的行业,要不他们怎么会和乌龟王八划成一块了呢?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现在的戏子和吹鼓手都翻了身,成了炙手可热的赚钱行业。他们吃吃喝喝、玩玩耍耍,既有钞票,又有香烟,表演一天的收入,相当于一个农民泥里水里,辛苦劳作两天的收入。
高老冇从小好吃懒做,父母对他百依百顺,眼看着双亲一天天老去,他的生活也日渐过得窘迫。忽然有一天,在一家婚庆会上,一个吹鼓手鼓着腮帮,吹着锁呐所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他的父亲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何不让他随老师傅学吹锁呐,这样有一门手艺,以后也好自谋生路。
他的父亲这一想法,也确实还是正确的。他也确实还有这方面的天赋,跟着师傅没学几天,就能够独挡一面,出外揽活了。
手艺学到手了,活可不是那么好找。别的师傅都有自己的班子,比如,一班道士先生就有一个固定的吹鼓手,别人想插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万事开头难”。机会总是有的!这不,他家里的一个堂伯去逝了,本家里有一个吹鼓手,所以堂哥就只接了一班道士先生来做法事,让他配合着先生们来吹锁呐。第一次与先生们合作,他竟表演得天衣无缝,音区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停的停,该拖的拖。更重要的是他做事灵活机动,休场的时候,便忙着为先生们提茶倒水,拿烟递火。
第一次的合作就大获先生们的青睐,从此,老冇的生意便渐渐多起来了,在这个行业里,他如鱼得水,除了手艺精湛之外,他更是利用各种关系,比如姑爷的舅爷,姨妈的媳妇,不管是转弯抹角也好,还是东扯西拉也好,只要能攀得上一点亲戚关系,他就厚着脸皮,提前就带着一点礼品,上别人家去意思意思,别人也心知肚明,反正是要接吹鼓手的,既然他先来了,不如就做个顺水人情。
除了擅长攀亲结戚之外,他还拉拢各种关系,先是各个地方管事的知宾先生,逢年过节,小恩小惠;还有地方上的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也是麻风细雨,广种薄收。因此,他一年到头,总比别人的事要多一些,有时候一下子接到几个活,做不过来,他就分些事别人做,别人好歹总要对他有所表示。
这样春风得意的日子没过多久,他的二老也先后离世,一个人的日子,靠一个锁呐,不愁吃,不愁喝,“饱暖思淫欲”,淫欲他好像还没有那么想,只是渐渐的他迷上了抹牌赌搏,每天和那些赌徒搅在一起,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慢慢地对锁呐失去了热情,有事不去做,做也不认真,人们便渐渐的把他忘记了。
再后来的日子,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渐渐的昔日的牌朋赌友,也都和他越走越远,最后竟躲而远之,慢慢地他竟到了去捡拾垃圾桶食物的地步了。
其间有一天,以前一起做事的道士先生,里面的吹鼓手突然临时生病,住进了医院,于是大家念及往昔还有一点情义的份上,便又想到了老冇,希望能把他叫过来,帮忙吹两天,至多至少还可以赚个几百块钱的生活费。
已经饿得只剩皮包骨的老冇,听说有人请他去做吹鼓手,忽然眼睛一亮,好像打了一针鸡血一样,来了精神。
当他听说是要接替那个生病的吹鼓手去吹的时候,他高高的举起锁呐,狠狠的朝地上砸去,嘴里喃喃的挤出几个字:“要我去吃别人的碗蔸子,没门……”
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了胡子拉茬的老冇,倒在了一个垃圾桶旁边,已经没有一点气息,一旁的锁呐锈迹斑斑,头上的树枝呜呜作响,几片黄叶随风飘舞,好像有什么心事要向人们诉说。
谢康平,湖北监利周老逸群市场4号,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