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城诗家****诗选****

秋凉徒步有感
文/京川
晓临溪水碧波长,
暮近穹山紫气苍。
暑气渐消人舒畅,
户外徒步更爽凉。
回首风云
文/周家良
回首风云千万年,
历朝历代富贫悬。
朱门酒肉时时臭,
寒户糟糠日日难。
王李均之挥义囊,
闯洪倡号卷狂澜。
如今亿众同康裕,
辟地开天庆舜天。
庚子年洪水记
文/林培安
一、
庚子八月份,
太阳隐重云。
暴雨三次下,
洪水五袭城。
天公不作美,
地域险象生。
三天两头雨,
愁煞农家人。
二、
昨夜雨水泻瓦沟,
今晨洪水肆意流。
远山依旧秀色在,
近水新添庄户忧。
千户农民皆受损,
百姓人家不同愁。
秋收时节不祈雨,
奈何正值多事秋。
三、
无情洪水乱流窜,
侵园漫桥路毁断。
灾后重建有干群,
冲天之劲不一般。
男儿甩开膀子干,
美女不惜弱身段。
扫污除垢重环保,
街头巷尾闻赞叹。
****婆城散文****

邹惟山辛丑年系列散文(之四)

曾经多次登上俩母山,却从来没有在俩母山上住过一宿。在此次回川的路上,我就与同行的卢南宁说,我们到俩母山上住一晚上。他听后很兴奋,说能在人称小峨眉山的俩母山上住一晚,一定不虚此行。回到黄荆屋基五天之后,我与吴岳辉老表在电话中说,我今天想去俩母山上住一晚上,以便夜观天象,早看云海。他与俩母山寺联系之后,说可以住宿,他也会上山陪我闲聊。晚上六点半,接我们上山的车已到,坐上以后,就进了唐家沟。不想在瓦房湾口,又上来了三个人,原来他们也想看一下俩母山的夜景。我说,同行快乐。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到了俩母山脚下。从铁门坎到俩母山,原来是一条毛基路,现已修成一条沥青路,又平又宽,只不过还没有完全完工。所以,很快就开上来了,一点也不费劲。王司机说,几十年下来,总算有所进步。我们都为此而高兴。上得山来,没想到吴老表已经先到了。这时天色已晚,与几位工作人员见面,十分热情,说住宿已安排好,就在西方三圣殿的右边不远处,在一个风口上,会比较凉快一些。我对此表示感谢,就坐在西方三圣殿的台阶外,边聊天边观察天象。星星布满天空,并且离我们很近。没想到从600米上升到约800米,天与地之间的关系,就有了如此大的变化。时有飞机飞过,传来了一点声音。而山下则万籁俱静,由于周边的山脉距此较远,几乎看不见什么灯火。只有汪洋方向的天空,有一些明亮,说明汪洋是一个大镇的存在。在俩母山周围有两个大镇,一个是连界,一个是汪洋,估计在10万居民以上。而连界在俩母山背面,我们在这边就看不见了。时间过得很快,上下古今,天南地北,我们的话题十分广泛。一是俩母山周围的山形水势,犹如太极,而俩母山则是祖山。有人认为石牛山是祖山,吴老表说,石牛山虽然高一些,但绝不是祖山,因为如此则许多现象则无法解释。俩母山、青峰砦和石牛山,是俩母山系的三个高峰,长约三十多公里,为穹窿背斜之主体。二是俩母山地区的历史人物众多,包括了古代的苌弘、王褒、赵贞吉、虞允文、胡子昭等,近代以来的赵熙、廖平、吴玉章、张大千、范长江、罗念生、萧萋父、杨汝岱等。当然,还有一些尚无定论的当代人物。三是俩母山地区的文化传统,包括民俗、石刻、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也包括寺庙、古村和古砦群,应当加以保护。人间天上,古今中外,都纳入了讨论的范围。由于吴老表和我有相同的爱好,也有相似的地理基因,我们几乎无所不谈,但观点不尽相同,但可以求同存异。卢博士在场,并有所记录,会部分地体现在他的调研报告中。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始向山顶进发。随着移步而上,目之所及,吴老表与我们一一介绍。他说要改一条直接上去的路,以便观看岩石之美,我说一是不方便,二是不必要,三是太陡峭。再上去就是层积岩,一层层地包起来,一层也许代表一次地壳运动。他说,里面可能还有鱼或蛇等生物,并且很有可能是污的,我说有可能,但不能验证,因为一打开就破坏了自然山水的原始形态。再往上,看见一幅毛泽东画像,且形象生动,我问吴老表,他说应当是建国之后的五十年代所绘,白油漆原料,所以多年不褪色,也不变形。由于位置选得好,可以保留下去。再往上,就到了巨幅的铜墙铁壁,其上色彩斑斓,如天然油画,乃大自然之神奇造化也。俩母山上之最可宝贵之地也。再往上,就是南天门,上俩母山顶最险要的一段路。不仅很陡,并且很榨。门上的对联,只留下了左半。吴老表说,是他的小学老师所写,我一看,书法水平还比较高。再往上,就到了一个小小的观景台,可以环视从尖山子到余家湾的大半圈景观。真是山脉纵横,气势非凡,气象万千,而道存于一。这个一,就是俩母仙山。吴老表由手一指,那是青峰砦,那是凤凰砦,那是左家砦,那是石牛砦,那是青宁砦,那是人砦,那是牛砦,那是雷家砦,那是高顶砦,那是向家砦,那是四六砦,九十多个千年古砦,似乎尽收眼底。今天没有看到云海,因为头一天没有下雨。但正因为没有云海,才看清了周围的山形水势。周围所有的山,似乎都是围绕俩母山的,头都是勒着俩母山峰的。有三头狮子,三条大象,九头牛,六只凤凰,都朝向了俩母山。吴老表一一点出,令人感叹神奇不已。这也是他坚持认为俩母山才是祖山的最重要依据。当然还有依据,如传说中的诸葛亮和杨钧松的故事,及马凡若和吴绍游的诗作,也都是重要的证据。夜宿俩母山,不见云海升。但对俩母山之夜,印象深刻,记忆丰满,认识丰富,离道近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一,就是俩母仙山。而所谓越溪河,所谓牛灯舞,所谓抬工号子,所谓元帅,所谓宰相,所谓作家,所谓艺术家,皆为世间之万物也。在回来的路上,看到杨家沟里的人们在打谷子,梅子坝的人们在修桥,三星桥的人们在打麻将,唐家沟的人们在修房子,黄荆屋基的人们在背包谷,忙得不亦乐乎!我想,俩母殿中巨形石座上的菩萨,也应当看到了这一切。
2021年8月16日
唐家沟里

《婆城徒步史略》连载(之十三、十四)

文图/风云
第十三章 徒步慈菇塘
2015年2月8日,徒步慈菇塘,共74人。
徒步线路:早晨6:50分在老车站乘坐到卡房店的班车,在卡房店下车,开始徒步,卡房店——四岔路口——慈菇塘汪家房子——背湾——左牛角山——回到汪家吃午饭,下午唱歌跳舞娱乐后,到卡房店坐车回家,全程约10公里。特邀向导:快乐老头。

四川省慈菇塘森林公园位于威远县西部新场镇、镇西镇及荣县墨林乡交汇处,隶属威远县林场,公园前身为威远县林场新场工区,于2009年申报省级森林公园,2009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四川省白牛寨森林公园并新建四川省慈菇塘森林公园的批复》(川府函[2009]277号)正式批准成立。
公园《总体规划》于2010年11月由四川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完成,四川省林业厅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复通过。
公园由慈菇塘、铙钵顶两个景区组成,公园总面积为241.36公顷,其中慈菇塘景区面积为148.06hm2。其中林地面积为147.42hm2,水域、道路等其他面积0.64hm2,主要景点有马帮古道、云头顶、牛角尖山、琵琶山、观音庙、雷打坡、落锅凼、神仙沟等。铙钵顶景区面积为93.30hm2。其中林地面积为92.71hm2,水域等其他面积0.59hm2,主要景点:桂花水库、鹰嘴岩、天星桥、大湾等。
公园森林覆盖率93.59%,公园内植物主要分上中下三层分布上层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香樟、榕树、慈竹、楠竹等。中层灌木树种多为有林地内的下木,少有灌木林。主要有黄荆、马桑、灌栎、野山楂、刺梨等种类。下层草本植物主要有蓑草、茅草、铁芒箕等。此外还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植物群落结构总体较丰富,但季相变化不显著。从景观学来评价,公园内的森林景观空间变化少,水平郁闭型居多,少垂直郁闭型、稀疏型、园林型三种空间变化。
第十四章 徒步葫芦口
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徒步葫芦口,共43人。
今天是情人节,有情人的都忙着约会去了。那些没有情人的孤独者、喜爱徒步活动的空闲朋友们,下午1:20分老车站等候到葫芦口的客车。快乐老头带路,徒步葫芦口——冷家洞——狮子山——破头山——甘家寺。我们一起打发寂寞,互相安慰。因为我们也有共同的情人,她就是威远的穹窿地貌 :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峻岭峡谷 、奇峰怪石、动物森林......

葫芦口水库,位于威远县新场镇、山王镇和观英滩镇境内,长沙坝水库下游,是威远河第二梯级水库,因坝址所在地形似葫芦嘴而得名。1979年建成,系浆砌条石溢流重力坝,坝高71米,为全国水利“双优”工程。“葫芦口水库”五个大字为原四川省委书记杨超书写。
葫芦口水库大坝雄伟壮观,湖面开阔,水域纵深达10平方公里。大坝锥形闸放水时,水花在阳光照耀下,宛如横跨蓝天的彩虹。沿湖荡舟,举目四望,山恋重叠,怪石嵯峨,湖面烟波浩淼,天水相连,恰似一幅绝妙的泼墨山水画。湖区沿岸为石灰岩,经多年冲刷,形成许多引人暇想的怪石,如“龙头望天”、“狮子回背”、“罗汉迎宾”、“三星红岩”等。湖中有一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小岛,岛岸经水拍浪击,白石嶙峋,恰似白龙戏水,人称“白龙海岛”。岛右前方是有名的“美姑山”,远眺有仙女醉酒之态,妙不可言。上行左岸有一半岛,斜伸入湖水,壮如“金龟戏水”。右岸有一溶洞,入洞是一个约70平方米宽的洞厅,靠山有三条遂道,各长近2米,洞中遍布石笋、石钟乳,堪称“溶洞奇观”。湖区附近有芦高山、风桠寺、象鼻山石刻等景点。县城有公共汽车直通葫芦口大坝。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婆城文讯****

周功会当选为威远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罗侯勇当选为威远县人民政府县长
8月27日,威远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了选举。周功会当选为威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远、刘期文、钟玉钦、郭秀英当选为威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按姓名笔画排序);
罗侯勇当选为威远县人民政府县长,马小飞、许 凤、倪永秋、卿 波、唐浩然、蔡 硕当选为威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按姓名笔画排序);
苏宗波当选为威远县监察委员会主任,程满华当选为威远县人民法院院长,蒋亚峰当选为威远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朗诵提供者:
《婆城文学》主张:自由、开放、博雅、共享。写真景物,发真感情;讲真道理,抒真性灵。诚望全县文友,含威远籍的外地文友和曾在威远工作、学习、生活过的文友,包括认同婆城文学主张“诗文贵真,我手写我心”的文友,踊跃赐稿(诗词作品最好用新韵)。文稿力求可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通俗易懂,不事雕琢,切忌无病呻吟。以电子文档发到413234192@qq.com。文章版权由平台和作者共有。平台属公益性质,旨在刷一刷婆城之文学存在感。特别优秀者,可向《逐日》刊物推荐,欢迎全国各级报刊选用。作者文责自负,编者水平、时间有限,错漏难免,读者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