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城诗家****诗选****

得句(二首)
文/三缄
冬游
朝阳冉冉树间升,
万丈霞光透九层。
人立索桥浮幻海,
风携鸥梦远华灯。
抬头只见鸿飞过,
侧耳犹闻市闹腾。
借问此时何以得,
烟波江上满帆征。
赏腊梅
彩红桥下赏黄梅,
阵阵清香扑鼻来。
欲折一枝犹怕责,
植移几颗恐难栽。
当年玉貌无从识,
此际心花有限开。
恍若流光倒回转,
云鸦堆起两霞腮。
话酒(二首)
文/林培安
今日下雨又赶场,
恰逢店主酒开张。
帅哥沿街去宣传,
美女店外洋溢讲。
中华美酒蕴文化,
酿酒历史渊源长。
五粮上灶酿美酒,
三杯下肚话琼浆。
少杯清晰无乱语,
多杯糊涂有语狂。
少喝有益保身体,
多喝无益损健康。
宴会四季总是有,
酒过三巡诉衷肠。
桌上一壶人情酒,
劝君三思自斟量。
****婆城散文****

邹惟山辛丑年系列散文(之三)

文/邹惟山
我今年暑假回到家乡,主要是为了给母亲过九十四岁生日,没想到八月一日之后,又在老家住了半月之久。过了一周时间,石坂街的王文宁从西北回来了,约我去爬凤凰砦,由于我们是多年老友,也就答应了。八月十日一大早,他就开车到黄荆屋基来接我。开始并未下雨,可是当我们到了石坂庙,参观了石坂及周围之后,雨却下起来了,并且越来越大。好在作家杨美成夫妇,还有成都的一位朋友,已从裸伊谷赶过来。由于下雨,我们只有坐在石坂街大门口的街阳上聊天,等候雨停。
石坂街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因建在一个大石坂上而得名。据说最初是由王文宁的祖母捐资,由当地村民一起,历时一年多而建立起来的。由于王文宁的父亲是本地有名的石匠,加了一些石刻,内容越来越丰富,规模也有所扩大,才成为了今天远近闻名的场所,也成为十里八乡村民们的休闲之处。今天,我能在雨中一坐,并与众友畅谈人生与世界,是一件幸福而奢侈的事情。
围绕石坂街,发生过许多传奇的故事。王启汉老人今年七十有八,他曾在河对面雕刻一尊,后因上面人家说有损他家风水而阻止,让他有些郁闷。他在石坂之河边建吊脚楼,不占一分农田,给当地一个活动场所。他多次做梦而成真,依梦而行事,皆为顺理成章之举,甚为神奇。我们不能目之为封建迷信,而是民间之信仰,世界构成形态和本质的一部分。当他来到石坂街时,我见他双目有神,神采依然,和六十岁的人沒有什么区别。一个有信念的人,和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完全不同。
到十点半,雨终于停了下来。我提议去看一下王家坝尖山子和金鸡坳风景。于是,两车七人一同前往。站在尖山子上,周围烟雾迷茫,虽看不清楚,却大概明白山形水势。不想在这个地方,尖山子如此之高。并且这只是三个山顶之一,还有两个在外面,一气直奔五皇方向,越溪河和玉林河相汇之处。山顶上有一巨石,上有不少刻符,由于众多而乱,我们不知究竟。
正在指点江山之际,一群迷迷阳飞翔而至,围绕在我们周围,久久不肯离去。所谓迷迷阳,是本地人的方言,其实就是蜻蜓。她们是来欢迎我们吗?她们是要与我们同行吗?不得而知。每一个人都有所感知,有所发现,都很高兴。一下云雾散去了一些,周围的山水露了出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时,小河的朋友黎刚打来电话,说马上过来与我们汇合,一同前往金鸡坳。
我们开始下山之时,我发现迷迷阳送了我们一程,就开始散去。此时,我又看见了山下的石坂街,在烟雾之中若隐若现。据说这个小庙,还没有得到政府的批准,被认定为封闭场所,而不准开放。对此,我有些不同的意见。一是要认可群众的创造,二是要认识历史的延续,三是要认清民众的需要,四是要承认民间的信念,五是要重识民间的文化。
我们在雨中的石坂街聊天,我们也将在风中的世界散去。母亲生日那天,她显得神采奕奕,忽然说,观世音的生日那天,她面向南方而念念有词,观音说,今年一过,天下太平。很巧的是,六月十九,是我妻子的生日。九月十九,是我父亲的生日,侄女邹玲的生日。至尊的观音,保佑世间所有的生灵,以及世界之万物。母亲说,心中有佛,头上有月。
但愿如此。
2021年8月16日
黄荆屋基

《婆城徒步史略》连载(之十一、十二)

文图/风云
第十一章 徒步周家沟
2015年1月24日,婆城徒步群第一次有了群旗,徒步周家沟,共59人。
徒步线路:早晨7:40分在老车站乘坐到新场方向的班车,在新场车站下车,开始徒步,新场车站——三溪桥——周家沟——龙凤水库——另一条路回到周家沟——新场车站,全程约10公里,用时约3-4小时,中午统一在新场镇的哈哈饭店吃午饭。特邀向导:快乐老头。 周家沟是威远县新场镇新权村通往龙奉村以及连界方向的要道,沟长5公里有余,沟深五六十米。随当地人进到沟内一游,才发现这幽深峡长的山沟奇景连绵,故事多多。
从新场出场口穿过威连路,就算进入了周家沟。乍一看,两旁山坡的房屋星罗棋布,并非狭窄荒凉。
越往里走,两边的山崖距离越近。出场口一公里多,一座寺庙矗立路旁。据77岁的雷谊鹏说,是唐朝时期所建,虽然有过整修,可那古老的砖瓦仍让人不难看出年代的久远。再向前十来米,只见一栋房子依路而建,房前河边有一株需四五人才能合围的黄葛树,10年前,县林业局就为这树“上了户口”,标注树龄110年。顺河而进,便是一座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双孔“三溪桥”,桥虽不稀奇,可这个位置比较特殊,这里正处3条山溪交汇处,可一脚踏三溪。所以叫三溪桥。再延伸几百米,开始进入狭窄的沟口。这便开始了一个接一个的神秘故事。
周家沟的窄口处左边是陡峭的石梯路,直通山巅。有人说这叫“礼性坡”,也有人称“李雄坡”。这两种叫法都有道理。龙奉村82岁的罗井泉说:“礼性坡,意思是这坡很陡很长,得礼礼性性走,不然会累着。”
而就住在半坡、今年86岁的唐文金说:“因为李雄(274年―334年,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6年―334年在位,笔者注)在这里囤过兵,所以叫李雄坡。”站在半坡,唐文金指着一块大石头讲起了一段神话:一百多年前,人们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石头里发出敲锣打鼓的响声,就像里面有人在唱戏,但是,只要外面有人说了话,或是四周有什么动静,那声音就没了。
以前,一般都是有钱人才请得起戏班唱戏,所以取其名曰“富贵石”。自家的爷爷和两个叔爷好奇,想看看这石头里面到底怎么回事。便拿着錾子手锤去打开石头来看。遗憾的是,石头才只打了一条槽,里面的声音就没了。虽然后悔,可已经打坏,再也无法挽回。
步入狭窄谷段,一股凉意迎面而至,明显感到空气中除了青藤草丛的翠绿清晰,没有任何浑浊和杂味。两边是墙壁似的石崖,俯看横看,都像是一座山被锯开了一条缝。因为没有泥土,石崖上除了藤蔓和野草,看不到树木,只有山顶面才有树。翘首仰望,一排排树好似守护这条山沟的卫士。山沟最窄的地段不过几米之余,七弯八拐,每到一个拐点都以为走到了尽头,近前却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沟头到沟尾,看不到一户人家。
一路前行,四方牌、钟乳岩、转转石、老观音、 新观音、三观音、乌龟凼、响水滩等怪石奇景,神秘莫测。每一景点的传说都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新观音往上几十米,有一花马石。传说这石马以前每到晚上就会偷偷地出来吃庄稼。不仅在龙奉村地里吃,还跑到村外随意吃,无拘无束,猖狂任性,连自贡、内江也常去光顾,人们毫无对策。后来惹怒了天庭,派出雷公,一个炸雷将这石马藏身处的一块大石头劈下一半,把石马死死压在河底,才终止了它糟蹋庄稼的行径。据龙奉村82岁的罗井泉说:“传说从前人们过路就能看到崖下的花石马,被半块大石压制后,只能钻进河底石缝里能隐约可见。我小时候也进去看过,但淤泥太深,难以进入,我没有看到石马,但崖壁上有半块石头,上面有一个印记,大家说,那是雷公烙下的马嘴形。”
再往上,沟底的河边有块长石,很像一条正在过河的龙。据传说,在一次暴雨中,一条龙正准备过河,观音知道这龙一旦过河,将连同山体把河拦腰一截,后果难测,于是,刚见其露头,就神指一点,龙即止步不前,永远停在河边。龙深感委屈,两眼(一对石窝)一直含泪(水)不干。奇妙的是,这对龙睛(石窝)只要无泪(水干了),天一定就会下大雨。人们便把这处景点叫作“石龙过江”。
沟里还有6道小石拱桥,桥下溪水潺潺(整个场镇的饮用水就取源于此),时不时还会出现一道又一道瀑布,给周家沟增添了几分看点。
行走到位于龙奉的中心沟,条石筑就的龙奉水库大坝将沟横切,这周家沟似乎到了头。但再往上走,还可以看到民新水库、小竹海、天堡寨等景点,那又是一番天地了。
第十二章 周家花园团年
婆城徒步群在友友们的大力参与和无私的呵护下,不断发展壮大,从2014年11月30日成立以来,不到两个月时间,已经发展到群成员300多名、在威远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徒步群,新成立了夜徒、欢乐两个队,各组活动开展得正常、健康、有序,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在即将告别马年迎来羊年之际,婆城徒步群特搭建一个平台,请友友们自娱自乐,自唱自舞,互相认识,互谈人生,互聊奇闻,互展未来。
2015年1月31日,婆城徒步群在县城二环路周家花园,举行了团年活动,有八十余人参加,特邀主持人河边看柳罗敏女士主持节目,还邀请了主持人廖洁先生表演节目。节目有舞蹈、独唱、合唱、朗诵等,都是群友们利用休息时间,自编自演,体现了群友们良好的精神风貌。 婆城徒步群迎新年文娱演出节目单
1、新年致辞(风云)
2、舞蹈《红梅赞》(蓝月亮、秀秀、七星瓢虫、我只在乎你等)
3、独唱《点燃一根烟》(威远胡杨广告)
4、合唱《我的童年》(蓝月亮母女)
5、少儿诗朗诵《赠汪伦》(陈紫琳)
6、舞蹈《我要去西藏》(蓝月亮、我只在乎你、绿茶、秀秀等)
7、少儿独唱《虫儿飞》(王艺霖)
8、独唱《朋友的酒》(潇洒)
9、朗诵《时光静好,品味孤独的唯美》(云卷云舒)
10、独唱《有娘叫最幸福》(柱石)
11、舞蹈《恰恰》
12、配乐朗诵《远方》(风住尘香)
13、少儿舞蹈《小小水蜜桃》(蒋易伶)
14、舞蹈《32步》
15、合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全体管理)
16、少儿舞蹈《倍儿爽》(蒋易伶)
17、舞蹈《苗岭迎客歌》(云水禅心、云卷云舒、汶玲等)
18、舞蹈《小苹果》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婆城文讯****婆城朗读者****婆城小品****


热烈祝贺罗奇伟画作《圣境》入选《大国脊梁.圣境风光》高原雪山派作品展(2021全国巡展)
朗诵提供者:
《婆城文学》主张:自由、开放、博雅、共享。写真景物,发真感情;讲真道理,抒真性灵。诚望全县文友,含威远籍的外地文友和曾在威远工作、学习、生活过的文友,包括认同婆城文学主张“诗文贵真,我手写我心”的文友,踊跃赐稿(诗词作品最好用新韵)。文稿力求可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通俗易懂,不事雕琢,切忌无病呻吟。以电子文档发到413234192@qq.com。文章版权由平台和作者共有。平台属公益性质,旨在刷一刷婆城之文学存在感。特别优秀者,可向《逐日》刊物推荐,欢迎全国各级报刊选用。作者文责自负,编者水平、时间有限,错漏难免,读者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