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赵村安阳观位于洛宁县赵村镇南赵村村东南,安阳观分上观和下观两部分建筑组成,上观正殿三间,下观东西两廊共四间,观内有侧柏一棵生长十分旺盛.。
中华古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华夏文明绵亘六千余年而从未中断。传统文化为全民族所尊崇、所信仰、所喜爱、所认可,具有极顽强的生命力。寺观,是供奉神佛的殿堂。一般来说,和尚住的叫寺庙,道士住的称宫观,尼姑所居称庵。我国古代的建筑、雕塑、壁画等,最初大多是从庙堂之处生长和发展起来的。戏台(楼),早先也大都是建在庙前或临时搭起的,唱庙台戏名义上是为酬神,实际还是娱人。
寺观开放之日,礼佛祭神,在寺内和庙旁空地摆摊售货,撂场卖艺,士女云集,五方杂处,十分热闹,这就是庙会或庙市。寺观不仅是善男信女的祈福之处,也是市场贸易和文艺演出的结合体。从前,我国城乡的祭祀、岁时、庆吊、聚议、宣传、商业和娱乐等,都是以庙会为会众之所。
庙会历史悠久,它始于远古的祭土地神的“ 社祭”。寺观是信徒们敬神拜佛的圣地,而庙会则是俗人的乐园。庙会既是古老的贸易场所,又是民众文化的荟萃之地。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庙会上各显其能,异彩纷呈。庙会汇集了民众底层的不少情况和社会史料。
中国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论语》里,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虽然是曾子说的,但也代表了孔子的思想。杨伯峻先生解释这句话:“慎终”,郑玄注:“老死曰终”,可见“终”是指父母的死亡。“慎终”的内容,刘宾楠《论语正义》引《檀弓》曾子的话是指附身(装殓)、附棺(埋葬)的事必诚必信,不要有后悔;“追远”具体说是指“祭祀尽其敬”。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
祭祀二字,祭侧重的是,向祖先向天地汇报工作。祀侧重的是,希望天地祖先,对自己未来给予指导、教诲和启发。
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周礼·春官》记载,周代最高神职“大宗伯”就“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神之礼”。《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祭祀的对象最初只是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后来,儒教吸收民俗百神,组成像人间官僚系统那样的等级体系。每个神的品级、爵位,一般说来,是由儒者规定的,并载入国家祀典,“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普通民众的祭祀活动,现在一般习见的是上坟、扫墓或者说墓祭,然而考之中国古代祭祀的历史,墓祭这种形式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
古代行祭礼有“三叩九拜”。《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
当然,祭祀并不是“九拜”并用。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拜礼中最重者。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拜是正拜。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
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
安阳观同其他道观一样,祭祀的都是中国道教的神灵,三清为道教最高神,上观包括,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教天尊(即太上老君)安阳观皆有三位尊神安坐其中。
元始天尊为三清首席,道教第一大神。道经上说他住在三天界最高的玉清仙境,“元始”是指宇宙起源之本原,开始,说他生于宇宙形成之前,也叫他“盘古真人”。元始天尊是道教塑造的“上帝”。
灵宝天尊是道教第二大神,象征混沌初判,阴阳分明的第二大纪。他住在三天界的第二层上清仙境,是由宇宙未形成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三元气之一。这是道教理论家故弄玄虚的实例之一,可以蒙住和吓住许多人。
道德天尊又叫太上老君,即人们熟知的老子。道教最初尊老子为祖师,以其《道德经》为经典,但后来,道教徒们觉得只有老君一人不够用了,比不上大雄宝殿中的三世佛气派,于是又造出了元始和灵宝二天尊,老子虽是最高神但已屈居第三把交椅。道教说他住在天界之太清仙境。
下观祭祀的是碧霞元君即娘娘庙主要有王母娘娘、天妃娘娘、九天玄女娘娘和泰山娘娘、观世音菩萨、送子观音。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说法有多种:
一、她的前身是玉女,据说:在汉朝时宫中一座殿内有金童玉女雕像,到了五代大殿塌圯,金童风化,玉女掉入池中。宋朝真宗到泰山封禅来到池边洗手,忽然冒出个石人,派人捞出,洗净一看,正是玉女雕像。就在泰山上建祠供祀,以其为圣帝之女,因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二、碧霞元君本是黄帝手下的一个仙女。说是黄帝建岱岳观时,曾派七仙女,云冠羽衣,迎接西昆仑真人。其中一位仙女随真人刻苦修行,终于得道,成为碧霞元君。
三、《玉女卷》说:汉明帝时有个大善人叫石守道,她的太太金氏生了个女神童,三岁知人伦,七岁通晓诸法,日夜礼拜西王母;十四岁得曹仙长指点,入泰山黄花洞修炼,道成飞升,成为碧霞元君。
四、道教称碧霞元君乃应九炁以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攝岳府神兵,遍察人间善恶。这是道教赋予这位女仙护国佑民的职责。
五、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以上五种说法以第五种最为流行。都是山神的人格化,他们都源于古人原始崇拜中的山岳崇拜。泰山神是中国所有山神中最著者,后来成为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山岳神。
安阳观为道教的宣传阵地,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安阳观原观在文革中被毁。现看到的是人们又重修的,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为安阳观庙会,届时赵村原和马营峪人们都到这里举行物资交流,祈福美好生活。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存环境的期待,把一切寄托给未来。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从富強到強大,人民迈向幸福生活,建设强盛国家,领导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

附碑文
大清
重修安阳观碑记
尝思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溥尔村西南有安阳观/旧矣其庙宇创自何人修之何代他碑载之详矣始不復赘自乾隆/三十年重修以至今日多历年所风雨摧折庙宇墙壁无不零落 神/粧亦自倾圯虽庙之不美亦斯村之无先也苟有善念擊著畴不/因有感於信民许君克信徐君報礼许君万鎰万育宋君怀仁兆魁/发银发财并张君永祥等道光九年经理本观地租蓄积三年口积/百有余仟於是修葺庙宇洗画金 神炳炳烺烺桀然其有章可辉/煌焕然其改观乎所谓废者举颓者与不忘初建之意者此也兹庙/於道光拾叁年四月成於拾伍年正月功成告竣余逰此观属余/以援笔以誌令後之覽其盛者因端竟委穷流溯源不昧其庙之重望
邑 学 生 许 克 兴 敬书
五 里 庙 後 学 雷 作 霖 撰文
道 光 拾 伍 年 仲 夏 吉 旦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