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入则孝》一章有云:“亲所好,力为具。”为了践行这一古训,今年清明前夕,我忽发奇想:娘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培养四个儿女成家立业,却从未因她自己向我们提过一个要求。作儿女的应该主动想老人所想,满足那一个个从未说出口的“微心愿”。明天何不陪老娘回娘家看看?虽说姥爷姥姥早已作古,回娘家会引起娘的哀思,但我还是执意跟老娘去走趟亲。我在通话中表明意图,满以为娘会一口答应。谁知娘竟说:“你那么忙,道又远,算了吧。”当提到我家三口都回老家,老娘才说:“道上小心点。”

由于跨省工作,十多年没跟娘回娘家了。娘的老家在山东省鲁西北的一个平原小村。小时候常跟娘去姥姥家走亲。我是长子,娘愿意带我做个伴儿。六七十年代在农村走亲可是个苦差。那时一律步行,上午去下午回,要走三十来里路。刚出村时还兴致勃勃地跑着摘路边粉红色的燕子尾花,走累了就没精神头了。
娘命苦。姥爷姥姥在她出阁前就已亡殁,可以说是为养活七个孩子累死的。娘上有仨哥俩姐,下有一个小弟。现在娘都年逾七旬了,五位舅姨均已过世,回家也只能跟幼时相依为命的小舅见个面。

一路娘没多说,好像在谱算今天的行程。到娘家后,娘非要先去上坟。小舅说不用去了,道远又是沙土地,明儿把烧纸带到坟上烧烧就行了。“爹娘没了五十多年了,依着上坟得来多少趟呀?”但老娘坚持要去,而且还要带着我和小舅走着去。
一路上小舅跟娘说着姥爷姥姥迁坟的事和家长里短,不觉来到坟前。起先娘和舅都没哭,只是跪着烧了纸。我在坟地里放了两挂鞭,在落地的鞭炮沉闷的响声和炸起的尘土中,燃着的纸钱如灰蝴蝶般随风飞去。走出墓地,娘回头又看了一眼姥爷姥姥的坟头,我看到娘的眼晴红了,眼眶湿了。娘一边倒走着一边叨念着:“爹呀娘啊,多咱还回来看你……”

回到小舅的新房,看到自来水浇着的绿莹莹的菠菜畦,特别是看到侄媳妇,娘马上像换了个人,脸上漾着笑意,说话声音也高起来。她从小妗子手上抱过侄孙子,更是合不拢嘴:
“宝贝蛋子有福呀!你老爷爷老奶奶哪成想有今天呀!”娘是对着孩子说,又像自言自语。
吃过午饭,见过几个常叨念的小学同学,又串了两三个门之后,娘谢绝了亲戚的留住踏上归途。坐在车上,娘的话就多了。“原先不想让你回来,这么远。今儿个也亏着来了,人一老腿脚懒。今年要不来,还不知等到多咱!”娘的话音里透着圆梦后的轻松和满足。
真庆幸没“愚孝”地听老娘的话,陪娘回了趟娘家!

作者简介:
刘用良,原籍山东宁津,1963年生于河北南皮。笔名石缘。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沧州师范学院报》总编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河北民俗文化协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在《中国青年报》《师范教育》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40余万字。日记《享受孤独》散文《陪娘回娘家》《想起当年吃月饼》等10余篇散文获全国和省征文奖。著有话剧剧本《热土难离》。

主播简介:
晚风,退休教师。喜爱诵读,喜马拉雅优质主播,滨州头条金牌主播,鸿雁文学等多个平台的金牌主播,以声音交朋友,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