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一种野生的可食小生物。又名石百合,野小蒜,性寒,味辛,有祛痰止呕和消肿消炎等功效,既可食用也可入药,多生长在山洼和丘陵的半阴半阳环境,耐旱耐寒,多年生植物,全国各地都有生长。就这种野生的石蒜,唯有西北地区最厚最大的黄土大原镇原县生长的最有名声,味鲜略甘,而且还列入宫廷御膳食谱里,成为小生物族里的香饽饽!

在明朝的正德年间,镇原县(古时为古原州)有一位叫许理的青年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在明朝科举史上,镇原当时地处京城西北属于边陲防务重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频繁战乱,民不聊生,在朝廷科考中几乎很少有人中举。为了维稳发展,朝廷求贤迫切,但本地科举择录精英凤毛麟角,许理中了进士,成了朝廷的欣喜。正德皇上立即召见许进士,详细询问了大西北的农业、牧业、地域、生态、人文和民俗情况,更多也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当时甘肃和镇原的社会现状。许进士也借此机会向正德皇上讲述了镇原的农业、军事重要兴衰状况,皇上听罢感慨万千,深知这里的庶民为国付出的艰辛和壮烈,对许理说必须一定代表朝廷向镇原庶民问好祈福,也传递了朝廷倾斜支持西北发展的信息。许理锦衣回乡后,把正德皇上的问侯转达给百姓,全县民众感激皇恩浩荡,望北叩拜。不久,许进士赴京受封莅任,淳朴厚道,热情礼仪的镇原百姓精选镇原特产委托进士带进京城,奉贡正德皇上,以表镇原百姓的感恩忠情。在选择地方特产时,其中就选中了石蒜。正逢三月春暖花开,遍地泛绿,石蒜也破土而出鲜嫩生香,人们采挖后淘洗干净,精心包装。几天后许进士进京入宫,把石蒜献给御膳房主管大臣,他们验视之后都觉清香,绿白分明,少见之物。说来也妙,当时正德皇上因为北方战事频繁,愁得上火心烦,不思饮食。御膳主管大臣便令御厨用小蒜给皇上做了一碗清酸汤。当正德皇上听到是西北贡品石蒜做的汤,便端起细品慢喝,觉得清香,开胃醒神,而且清凉不腻,兴奋地说:“仙家味!仙家味
呀!”又叫御膳主管大臣端来小蒜亲自目睹,看到青白分明,散发一股清香微辣之味,便拿起小蒜生嚼而食,甜中带辣,辣中散香,有股明目,开窍,醒神之感,把郁积在心的一月之闷驱的一干二净,乐呵呵地问:“许进士哪?"不一会内务太监领进许理,皇上问了石蒜的生长过程,兴奋地说:“好东西!好东西呀!把它留在御膳房。原州和西北,绝对是我大明的仙境神地!”并再次要许进士向镇原人的热情礼尚致书表谢!就这样,镇原的石蒜列入明朝宫廷御膳菜谱,闻名至今。



作者简介: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任乡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供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定远文学》特约作家、编委,《祁连文学》特约作家。现因病蜗居故里从事一些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