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聚雅阁文学 关注精彩

聚雅阁文学投稿邮箱:
553952083@qq.com
重阳——
一个登高望远的日子
唐元龙/文


岁月,犹如坐上了宇宙飞船,转瞬间,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就要到了,这让我回忆起五年前登古剑山的乐趣来。
古剑山位于重庆市綦江县境内,其峰嵯峨挺拔,如剑指云,这大约就是山名的由来吧。。
正是由于此山地势险要而又别具风光,所以古时候每逢春秋两季,登山的人经常是络绎不绝。他们冒着可能摔下悬崖的危险,为的是一睹山间风景。对此,清朝诗人罗星有诗云:
春风吹我上山来,
百折危梯步九垓。
玉宇果然凝碧汉,
嚣尘从不到香台。
人间此日奔驰去,
世外桃园自在开。
月地云阶瓷一宿,
神仙何苦恋蓬莱。
连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曾慕名登山,并写下了《春风》诗:
远目随天去,
斜阳着树名。
犬知何处吠,
人在半山行。

仅管现在有石梯延伸到山顶,但山路依旧曲折,坡度依然很大,且每一级高低不一,稍不留神,便有绊倒的危险。面对700多级陡峭的石阶,许多人却步了,我们一车20多人,只剩下六、七人登上顶峰。
这峰巅名叫鸡公嘴,三面悬崖,气势雄伟,如若天气晴好,站在这里,俯瞰綦河两岸,真可谓一目千里,令人心旷神怡。只可惜今日天公不作美,秋雨一直伴随着我们,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朦朦胧胧的雨雾罩着山,罩着水,罩着远远近近的天空。上来的人,不是嘀嘀咕咕地说一声“真倒霉!遇上这么个鬼天气”;就是报怨此处山神不结缘,让我们历尽辛苦,好不容易爬上山顶,结果却是竹篮打水___一场空;更多的人则是望空叹息,然后打道下山。看着这扫兴的人群,听着这一声声哀叹,感觉着一颗颗虔诚的心,我多么想安慰一下众人。望着漫天风雨,豁然间,似有一股诗的灵感在撞击着我,倾刻间便吟成“劝君莫怨茫茫雾,风雨前头是故乡。”这正好是一首绝句的尾联。
下山时,又根据此山地处川黔两省结合部,且山高坡陡,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特点,将“古战场”作为首句的末尾,接着在次句点明高峰“鸡公嘴"和登山的时间,并结合天气,将这首诗命题为《重阳冒雨登古剑山》:
结伴来登古战场,
鸡公嘴上正重阳。
劝君莫怨茫茫雾,
风雨前头是故乡。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呢?
传说,远古时期,汝南县常闹瘟疫,究其原因,是由一疫魔每年九月九日来县传播的,由于疫魔凶狠无比,人们把它毫无办法。后来该县青年桓景发誓要为民除害,他
历尽艰辛,来到东南山寻仙学艺。三年后,仙人赠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和一包茱萸、一瓶菊花酒,要他务必于九月九日回家乡除魔。是日,桓景让每人喝一口菊花酒,头顶茱萸,登上高山避疫。他独自一人经半日苦战,终将作恶多端的疫妖消灭。
从此,人们记住了英雄桓景,也养成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
这登高,还有另一种说法。当代人认为九为吉祥数字,但古人却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皆为老阳之数,是大不吉利也。因而衍生出一系列消灾避祸之方式,其中登高便由此而来。这是精神层面的,也是古人务虚的一面。反之,既有务虚,还有没有务实的一面呢?有,肯定有!

每年的重阳节,都与寒露节气交织在一起。以2021年为例,寒露的交节时刻是10月8日(农历九月初三)9:38:53,此后的第六天便是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而此时太阳已经到达黄经195度,对我国而言,是日照减少,寒气渐生;昼渐短,夜渐长;大雁已经飞走,虫蛇开始休眠,大地呈现出的是一片萧索的景象。面对转眼就是寒冬的严酷现实,如何保证越冬的食物,这是最紧要的问题。因为远古的农业都是刀耕火种,收获物是不足以维持一个冬天的最低需要的。而此时高山上的野莱野果及药材正是成熟季节,但高山多猛兽,更有高峡深涧暗藏祸端,于是先人们想到了山神,就在寒露前后先上山祭祀山神,以求得仙人的保佑,然后进山狩猎、采果。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于重阳节登山祭祀山神就已形成习俗;汉代还有官方祭祀。但这个登高祭祀,都局限于乞求平安,保证大家进山有收获。以后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题目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拓宽了重阳登高的意境,使九月九日增加了一个登高望远,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内容。继后又有诗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
都是那个时期怀念亲人,怀念故土的代表作。

到了当代,重阳节又加入了尊老敬老的元素,并把九月九日确定为老人节,也叫敬老节。在我退休的单位___重庆龙职中每年都要在敬老节这一天开展庆祝活动,为年满60、70、80、90旳退休教职工祝寿,表彰为退休工作做出贡献的同志,并表演节目,让大家快快乐乐地度过这一天。
重阳节习俗很多,但最让国人认同的是赏菊,这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习俗之一。据《西京杂记》云:“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到了明淸,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
如何酿制菊花酒呢?史料也有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次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之。”
现在各种各样的酒充满了市场,反而突现不出菊花酒的功效了,但重阳乃至整个寒露节气,赏菊的人那就多了。在我的记忆中重庆市年年都要搞展花展览,有意思的是,我曾从美酒与菊花中演译出一首获奖诗。
那是近20年的事了。当年重庆有个工程师协会诗书画社,社长是刘有权。为了活跃诗坛,刘社长倡议,以诗书画社的名义,举办一次全市诗词评奖活动,并于重阳节召开颁奖大会暨诗歌朗诵会。

那次大会,来了约四、五十人,连梁上泉、董味甘、张熔等重庆顶极诗人也出席了。大家先参观菊展,然后到公园附近的一家宾馆开会。颁奖后就是朗诵会,诗人们一边细品茅台酒,一边朗诵自己的作品。本来,我并未打算登台献诗,但受到与会诗人的感染,联想到刚才鹅岭公园盛开的菊花,金色的黄菊,火样的红菊,纯洁无瑕旳白菊,黑如煤炭的墨菊,它们是怎样绽放的呢?是凛咧寒风吹开?是如雪寒霜冻开?想着想着,就将菊花与诗与酒联系了起来。于是不知怎么偶然冒出“畅饮三杯佳句出,好诗能令百花开”来,感觉还不错,赶快记录下来,并续上首联。上台一朗诵,得到诗人们的肯定,又在《重庆国诗》中发表,而后参加全国诗词大赛,获“华夏诗词奖。”这首绝句全文如下:
重阳感赋
才从鹅岭画中来,
又上巴山吟咏台。
畅饮三杯佳句出,
好诗能令百花开。
亲爱的读者们,再过四天就是重阳节了,你打算外出登高吗?去吧,如果身体允许,说不定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021年10日1至3日
于重庆南坪菊香书屋


【作者简介】:
唐元龙,笔名荒田,男,汉族,1941年生,中共党员,原重庆市龙门浩职业高中常务副校长,现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市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