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鱼缸里的‘秘密’
王俊
金鱼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美不胜收。养金鱼是中国人的传统,古时就有之。它能赏心悦目、陶冶性情、静心养身,不失为一种高雅有趣之举。三年前,小妹为了给母亲去寂、打岔、消磨时间,赠送其家用大中号(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56厘米)金鱼缸一只,老母高兴不已。现在,母亲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养金鱼给她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让她在喜悦中变得更年轻。

话说金鱼缸到家后,我们为其精心装扮了一番。将细黑沙洗净置入缸中,然后再把大一点的彩石匀撒黑沙之上。这些彩石在黑色的背景映衬下赫然醒目,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钻石在细小的水波作用下彩光四射、熠熠生辉;将石质拱形小桥嵌入沙中,让小鱼在桥的拱洞、桥的两侧和两头自由自在的嘻戏玩耍;把几株水草沉入水中,虽然是塑料的,但比真水草还要漂亮,完全可以以假乱真;鱼缸靠墙的一面贴上了一张‘水底世界’,让鱼儿感受到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增加亲近感;缸壁右侧安装了一个与缸的容积相匹配的增氧泵,籍以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供鱼儿使用;缸的上面安装了两盏日光灯,增加光照以弥补无紫外线照射之不足。
鱼缸‘装潢’好后,家人到文庙宠物市场‘请’回了品种齐全的鱼‘主角’入住新‘家’。品种有‘望天龙’、‘水泡’、‘龙眼’、‘珍珠’、‘杂鱼’等;颜色有红色、黑色、黄色、白色、花色等;长度约三至五厘米,分类上属于幼鱼。这些鱼来自‘五湖四海’,有的还未曾谋面、素不相识,竟能相安无事的生活在同一环境之中,互为友好,看来它们对这个‘新家’还是蛮满意的。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平静安逸的生活被逐渐打破,水中无形的魔魇不断地吞噬鱼儿鲜活的生命,鱼儿的数量与日剧减;‘同类相煎’导致部分鱼儿落下终身残疾。笔者担负着鱼缸和增氧泵的清洁、鱼缸换水等‘管理’工作,与鱼儿比较‘亲近’,故能从中体察到其中的一些缘由,揭示金鱼缸中变故一些‘秘密’。
开始养鱼,我是‘门外汉’,但为了能尽快‘入门’,让金鱼顺利完成由‘外’转‘内’的自然过渡,我就上网查资料,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到卖鱼的地方和人‘赤寡’,掌握一手技能。‘取经’后,我照本宣科、规范操作。缸中的水(自来水)按要求加好后,放入少许‘速效杀菌去氯剂’,以消除自来水中的隐患;鱼‘请’家来后,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从‘老’水中渐渐过渡到缸中,让其有个缓冲适应的过程……
尽管如此,不到两个月,入缸的近20条小金鱼就死了一半(死的都是上乘鱼,如‘水泡’、‘望天龙’、‘龙眼’等),补充的新鱼,也同样不能幸免死亡的厄运。我很寒心,也失去了养金鱼的信心。
但为了让老母开心,我与家人采取了‘缺一补一’、‘保持平衡’、‘维持现状’的办法。就这样,不觉一晃三年过去了,没想到我们的‘法则’也在顺其自然中起到了神奇效果。现在鱼儿的生存能力也加强了,死亡率几乎为零。个个长的体态丰盈(长的有巴掌大小〈连尾巴〉)、婀娜多姿。鱼儿在水中穿梭不绝、游玩甚欢,时而上演‘鲤鱼跳龙门’;时而表演‘水上芭蕾’;时而献演‘捉迷藏’……。见到了人就‘列队’欢迎,与人成为了好‘朋友’……。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对此,我经过认真分析和仔细观察,认为水是鱼儿由‘逆’境到‘顺’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管理’好水,直接影响到金鱼的成长和生存。具体来讲:以前我是一周换一次水,认为水要保持清洁,浑水不利于鱼儿生长,也影响观赏。后来是半月左右换一次水,让鱼儿尽量在‘老水’(存放时间稍长的水,利于鱼儿生长)的环境中生存;以前是一次换二分之一的水,后来是一次换约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水;以前是在自来水中加入‘速效杀菌去氯剂’,后来是在自来水中加入1-2小勺精盐(撒在增氧泵的喷口处,让其均匀溶于水中),有效起到了杀菌防疾之作用。另外,以前光照(日光灯照射)多少无所谓,想起来就开灯照一下,后来每天光照不低于4小时。从以上便能看出,我们养鱼不囿于书本,有自己的做法和特点,坚持只要鱼儿存活不死就是‘真理’的信条,此法在指导实践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笔者还发现,金鱼的杀手除了是它赖以生存的水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同类相残’。这种‘本能’在我们家的小小鱼缸里得到了充分演绎和证明。
如今,我们的金鱼是生活在和平、共存、祥和、安宁的‘太平盛世’的环境中,但以前‘战争’所带来的‘伤痛’却永远不能消匿。现在的成鱼(早前进缸的)中有的仍是伤痕累累、残缺不全。一条‘龙眼’鱼只剩下一只眼睛;一尾‘水泡’鱼丢了一只‘水泡’还赔上一只眼睛;一只‘观赏’鱼也成了‘独眼龙’……。不难看出,这是鱼儿逞凶、斗狠、‘兄弟’互残所致。大概几个月前,大妹买了近10条小鱼补充投入缸中,不到一月间就死的死、亡的亡、所剩无几。幸存下来的唯一一条‘小龙眼’也是度日如年,现状悲惨。‘小龙眼’双目及它的扇形的尾巴不翼而飞,也不知是谁下此重手?没了眼睛的‘小龙眼’觅食全靠‘吓碰’,‘听水由命’;少了尾巴也只能依靠两鳍和尾部身体来平衡自己。它在水中艰难的游动着,我常常看到它从水面无力的拖着疲惫身体就像被击落飞机一样斜着栽入水底,时而又使出浑身的解数从水下艰难的游到水面……。我尝试让它脱离苦‘海’单放在盆中‘生活’,吃吃‘小灶’,但由于环境变化加之缺氧此法行不通又回归缸里。见此情景我非常同情,但也无奈,只能力所能及。
在给鱼儿喂食时先把鱼食放在‘小龙眼’的嘴边,待它吃好后再给其它鱼喂食。借此,我也真诚的希望‘小龙眼’能顽强的生活下去,并为它祈祷……。不难看出,‘小龙眼’及‘小伙伴’不幸遭遇的元凶就是‘以大凌小’的大鱼了。
另外我也观察到,有的性‘烈’的鱼同样可以攻击和自己同样大的性‘温’的鱼,被攻击的鱼胆战心惊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刚入缸的鱼往往惧怕先入缸的鱼,它们好像是二等‘公民’,小心翼翼地躲藏在缸的一隅活动……
为避免或减少鱼‘兄弟’之间的伤害,我认为在购买‘新鱼’时要尽量选择与‘老鱼’个头悬殊不太大的鱼。缸里的‘鱼头’也不宜过厚,厚了也会影响鱼儿生长甚至造成缺氧死亡。这就要求我们的养鱼人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了。
几年养金鱼的经历,让我增加了对金鱼的感情,了解了养金鱼的一些‘秘密’,可谓收益匪浅。同时,也使我联想感悟到:人类同动物一样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弱肉强食’、‘以强凌弱’、‘以大欺小’、‘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令世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憎恨不已……
原创发表于2016.6.2《淮水安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