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三水书名张淼,艺名三水,1932年出生于四川省万源市。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港澳台美协理事、台湾港澳台美协荣誉理事、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泼墨画研究委员会主委、中国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美术及书法研究会名誉会长。从事绘画事业70余载。曾荣获“共和国史记·人民杰出艺术家”,世纪采风“中国当代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华名人录“全球优越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1947年武昌国立艺专学习绘画。1950年作为美术工作者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20军文工团,主要负责团里的版报和演出的舞台美术设计。同年11月随军参加朝鲜战争,在二次战役中被敌军炮弹炸伤,被送往东北旅大市苏军医院治疗,治病期间创作了大量前线的素描画,引起了轰动,附近苏军艺术团的莫斯科美术学院诺干松院士看了他的素描画后,对他赞赏有佳,张三水拜诺院士为师,跟着他学习油画。直到养好腿伤,又重返前线,参加第五次战役。枪林弹雨,九死一生,幸存回国。1955年考上西南美专,后被推荐到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深造。1957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期间,诺干松院士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访问,结束后他跟随诺院士前往苏联莫斯科美术学院进修学习油画,期间临摹了大量的世界名画,还陪同诺院士去华沙、捷克斯洛伐克等地采风写生。1959年因中苏关系恶化毅然回国。回国后先后在四川成都市美术社、内江市美术社工作。后遭遇反右倾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批斗。

张三水2001年创作了《中国抗战史》系列油画40多幅,在众多老战友的支持下在四川大专院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巡回展览。张三水2003年开始对长江进行采风写生,他从上海坐船沿江而上到万州,用相机拍摄长江沿岸繁荣绚丽的城市风光和气势恢宏的自然风貌,照了七千多张照片,但洗出后照片效果不理想。2008年他第二次采风长江,从上海出发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一路步行或者坐车,沿途他用铅笔、木 炭笔、钢笔在速写本上写生,一直到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德格县,一路采风,画了三本速写。在四川安岳县一个偏僻的地方租了一户人家里一间大房子,作为画室,在那里进行创作。用了近八年时间创作完成《长江万里图》,全长约252米,宽约1.6米,作品呈现了改革开放以后长江两岸繁荣绚丽的情景,生动细致地绘画出了九省两市气象万千的无限风貌,其中桥梁100多座,行船300多艘。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描绘长江,记录下长江流域的发展变迁,反映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