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堤行(外三首)
作者|静好(英国)
赏析|蒋雯(中国)
柳堤行
文|静好 (英国)
朦胧豆蔻情
杨柳岸边蜂蝶迎
鱼戏波浪倾
回望月满盈
锦瑟年华伴君行
听取翠莺鸣

蒋雯赏析:
这首诗从构思选材及对景物的描绘均很美,可谓情境交融。诗人更是以此诗怀念豆蔻年华中那份最初最纯的感情。经历诸多后越发让人回味留恋,陶醉其中欲罢不能。那段生活是诗亦如画,值得我们一生去怀念,因为它是陪伴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初最难得真挚纯洁的情愫,因了它初入世时的干净纯粹所以尤其显得珍贵难得。诗人以此记述了这段经历也是大多数人的曾经,才能得到良好的共鸣。
诗不长,以优美的视角笔触描写了豆蔻年华情蔻初开时的美妙情怀。我们好像看到了一对两情相悦的年轻人相约黄昏相伴相依的甜蜜景象:月上梢头,杨柳岸边清风拂面,景朗心怡。看似普通的自然背景下,却用了几种隐喻物象的点缀让整首诗增添了延伸的意韵。比如"鱼戏波浪倾。"″听取翠莺鸣。"有双鱼戏水祥鸟相伴之意。水中,树上……上下节相对应,更衬托出了岸边恋人的幸福。"杨柳岸蝶蜂迎,鱼戏波,伴君行,听莺鸣……"诗人在不动之景中描绘的这些动态,″迎,戏,行,鸣。"这些动词不仅增加万物的灵动生机感,更以鱼欢戏,鸟畅语来突出"我与恋人″间的亲密甜蜜之情,这是亮点。更重要的是此诗有种穿越交替感,因共鸣总会把读者带进诗中,似乎与诗人似分又合,时常形成角色互换,会再次忆起自己也曾与心怡的人儿执手共享此景共度良辰的美境,幸福之味油然而升。诗对仗整齐押韵有序,描绘美妙,值得品读欣赏!

2.秋韵
静好 (英国)
又见枫叶红
秋色满园夜渐霜
纸墨亦悲凉
故里桂花香
云破黄昏月破窗
谁人不思乡

蒋雯赏析:
时下正值秋临,秋韵满眼满心,诗人倾情满纸都是秋情秋景。秋从夏来,暑消寒袭,此诗从景至情都抓住了寒凉的特点:"秋色满园夜渐霜/纸墨亦悲凉。"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所有的描述都是铺垫,"谁人不思乡。"才是这首诗的要点,整首诗都切中了渴望亲情温暖的特点,揭示身心之寒其实是来自于念及远方的亲人又不能团聚之憾。而中秋佳节就在秋季,所以秋月秋云在此时就有了别样的韵味。全天下都渴望中秋团圆,睹"月,云"怎不思念亲人相聚的欢乐时光,″云破黄昏月破窗。"中的"破"非常妙,有隐喻作用,把人急切地想冲破现状归心似箭之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气势从面至点,从近至远,写的大气又细致。由″又见枫叶红。"到″故里桂花香。"从近前枫红想到故乡桂开,秋天的冷是思乡的冷,这才是诗人要表达的秋韵之意。"纸墨亦悲凉。"更显无处话悲凉,只有借助诗文来独自抒发排解,怎不令人伤感?在渐凉秋之际,何以慰心?世间只有亲情的力量才能抵挡寒境,相信这也是游子们共同的心声。秋景因情而萧瑟,情又因景而感伤,这就是秋天带给游子的感觉。

3.照镜
文|静好 (英国)
明月映闺房
清晖注照无纤染
通透空大千
月朗独清欢
心月相映似明镜
君子空悲欣

蒋雯赏析: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是对一切文学作品价值的阐述。作家,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平实的生活中给人以启示领悟,这首诗即是,诗人以镜子的返照功能来借月镜返照指归心镜,"镜子"在此只是作为媒介,寓意人心应如明月清澈空灵,有禅意。诗的写作手法巧妙,从月映闺房着手,自然以月形转至其内质,月亮在诗人眼中以空明空垠洁净为主,并一心向往:"清晖注照无纤染,通透空大千。″作者有智慧,深知俗世是无常染浊之世,无论外在环境内在欲望皆如此。而禅家常悟到心念如尘应时时清扫才可回归月的明净,不必为一时利乐苦苦挣扎于尘网中。月在黑夜浊世中明耀于天,更明彻于心。诗以此中心意来引示指领人生妙理,实在让困惑人生得以开朗通透。所以有悟性之人见物不仅只停留其表层,可举一返三不断延伸,此诗即是如此。上下节是月镜与心镜的互照,空有本空与看空之意,″空大千"与″空悲欣" 是理与情的平衡,更是明了世间一切终空本空之理,随缘不纠结就达到了心明如镜的最佳状态。倘能时时以月镜照心,一生将会轻松自在。这是这首诗要给我们传达的深意所在,值得一读。

4. 回首
文|静好(英国)
人间秋正浓
房前枫叶红
泪眼朦胧望远方
遥闻故里桂花香
回首人生
独自漂泊海外
辛苦打拼
功名、悲喜
风吹过、云消雾散
一笑泯恩仇
大江滔滔向东流
初心不变
潇洒红尘
静待归期

蒋雯赏析:
与其说这是一首以回忆为主的诗,不如说是以回首往昔来面对当下更憧憬未来。此诗三节分别三重意,第一节忆乡,第二节忆人生,第三节通过回忆展望未来,扣题严谨。诗不长寥寥数语却涵盖面广,跨度大,几乎是一个人几十年经历的写照。另诗人以"秋″为背景也有几重寓意,首先"秋"景有"人生之秋″之意,人生是从生长到渐熟再至不惑的过程,如春去秋来的岁月流程。入"秋"后万物从旺盛逐步渐萧,易给人一种伤怀之感,包括思乡情结,所以此诗每一节寓意不同。第一节忆亲:″秋正浓,枫叶红。"惹起几多思乡愁:"望远方,遥闻故里桂花香……"通过望与闻可看出作者由于思乡的急切似乎希望一念间便可回归久别的故里。
第二节便把秋景与人生之秋很好地结合起来。"漂泊海外/辛苦打拼/功名,悲喜/风吹过,云消雾散。"看似淡淡几句,却是一生在外打拼的写照,满含多少坎坷磨难,点滴冷暖唯自知。一句"一笑眠恩仇。"便见作者对人生看淡看透的洒脱心情,所以经历诸多后文字却如此淡然。题意"回首"时时贯穿全诗,通过思亲忆人生,最后一节就是面对当下更展望未来。世事如浮云,唯大江大河永恒向东流,作者愿如江河一样,初心不变。虽潇潇红尘滚滚之势,酸甜苦辣尝遍,动到极致便是静,此时"静"有初始之意,更有回归之念,揭示人从来处来,多年生活磨砺后,更想回归,"初心不变" 一直伴随左右。回归家乡也好回归平静生活也罢,终极之念便是渴望"静待回归",这首诗有情境,更有对人生的哲思。

作者简介:
静好,原名王静,英籍华人。现任海外凤凰诗译社社长兼总编、世界名人会荣誉社长,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中国诗刊》《国际日报》等。多次获奖,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

赏析人简介:
蒋雯,女,江西临川人,【海外诗译】诗评师兼中文审核。现从事视听媒体编辑工作,喜诗,画,乐,诵。擅长散文和散文诗创作,也写小说和报告文学,有许多作品在各大刊物登载并获过奖项。《名家荟萃文化传媒》艺术总监,《如是诗刊》诗评师。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部分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