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是在原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基础上历时10多年改扩建的,于2021年9月14日正式开园。本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原馆情况,第二部分展现新园临近开园时的场景,第三部分为开园后的新貌。
第一部分 原馆简介

1992年时的西大门

银雀山汉墓坐落在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西南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4月在银雀山发掘古墓两座,定为银雀山一号、二号墓。墓址开凿在岩石上,为长方形竖穴,均为一椁一棺。椁内有隔板一侧放棺、一侧为边厢,边厢内放置随葬器物。考古人员在边厢里发现的竹简。经专家整理,其中有中国古代四大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经》《曹氏阴阳》等先秦古籍。二号墓出土的《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这批珍贵的竹简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文学、音训、简册、历法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和孙膑是否一人、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汉简出土名扬四海,震惊中外,与“马王堆”“兵马俑”齐名,被列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银雀山汉墓坐落在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西南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4月在银雀山发掘古墓两座,定为银雀山一号、二号墓。墓址开凿在岩石上,为长方形竖穴,均为一椁一棺。椁内有隔板一侧放棺、一侧为边厢,边厢内放置随葬器物。考古人员在边厢里发现的竹简。经专家整理,其中有中国古代四大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经》《曹氏阴阳》等先秦古籍。二号墓出土的《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这批珍贵的竹简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文学、音训、简册、历法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和孙膑是否一人、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汉简出土名扬四海,震惊中外,与“马王堆”“兵马俑”齐名,被列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1992年7月29日,江泽民来馆视察並题写了馆名。以前的馆名为启功题。

启功最初题写的馆名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西南麓,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第一座汉墓竹简博物馆。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由临沂市博物馆管理和运行。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馆藏一、二号西汉墓发掘出土了7500余枚以先秦兵书为主要内容的竹简,有《孙子兵法》、《孙子佚文》、《孙膑兵法》、《尉缭子》、《晏子》、《六韬》、《守法守令十三篇》、论政、论兵文章五十篇;阴阳、时令、占候、相狗、作酱等其它杂书。这一考古成果,被评为20世纪100年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自开馆以来,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先后接待了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馆视察。

▲银雀山汉墓词条群石碑
在考古队员看来,银雀山位于汉墓群区域内,周围存在大量普通汉墓,因此他们起初并不是太看重这个古墓,想着早点儿清理完毕,以免影响工地施工。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古墓出土了轰动世界的先秦古籍,其内容堪称我国考古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4月14日一大早,考古队派出四人在孟季华的带领下来到发掘现场。根据既往经验,考古队决定由成员刘心健和杨殿旭负责地下发掘,成员王文起负责传递器物,成员张雪负责看管工具及出土器物,工人孟季华则负责维持现场秩序。
在工人的帮助下,刘、杨二人打开了木椁盖板,露出了椁室,同银雀山出土的众多汉墓一致,此墓椁室构造也为一椁一厢式。在西边厢中,刘心健和杨殿旭发现大量随葬品,包括鼎、盒、壶、盆、罐等陶器和杯、盘、耳杯等漆木器。遗憾的是,这些器物同已出土的大多数汉墓随葬品基本相仿,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直到下午四点左右,发掘工作才出现新的进展——刘、杨二人将边厢北侧的椭圆形木几和彩绘筒形漆耳杯小心取出,连同黏在其底部的烂木片一同交给了张鸣雪。张鸣雪乍一看,认为这些木片跟边厢南部取出的篓片一样,就随手将其堆在棺木上,用一张破布打湿盖好,期间不慎折断了几根,但也没有特别在意。
随后,杨殿旭又从水中发现几枚西汉文景帝时期的“小半两”铜钱。就在此时,水面上漂起一片黑乎乎的竹片,杨殿旭顺手捞起之时,隐约觉得上面有字。在简单冲洗后,竹片上果然出现几个黑字。众人大喜过望,争相传阅此竹片并试图辨认竹片上的文字。成员刘心健更为谨慎,他小心地用沾着清水的毛笔仔细冲洗竹简上的淤泥和水锈,最终确认竹片上的文字为隶书,内容为“齐桓公问管子曰”。刘心健激动到不敢相信,又取出一块竹片清洗,直到“秦缪公问百里奚”的字样出现在他眼前,刘心健才意识到这堆竹简十分重要。他急忙告知众人,并要求现场马上停工,由他及文管所领导向省里报告。当日,省局接到消息后,连夜协调并派遣一个班的战士前来协助保护现场。

银雀山汉墓椁室内景
同月16日,省、地、县三级考古工作者紧急组成专家队伍,迅速制定了详细的发掘及保护计划。次日,专家从西边厢中又清理出少量残简。18日下午,考古队又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在该墓室西侧不到50厘米的地方发现了另外一个墓室。其构造与此椁室相对称,东侧为边厢,内有随葬品和部分竹简。经过高强度的抢救性发掘,银雀山汉墓竹简和随葬品全部出土完毕。竹简出土后经过简单的防脱水处理和登记,便被转送至省里,随后被紧急送往北京,由“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负责保护清点。

竹简出土

部分清理后的竹简
经过统计,此次共出土4974枚竹简及残片,其中一号墓出土4942枚,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兵书和众多先秦珍稀文献;二号墓出土仅32枚竹简,内容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孙子和孙膑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有人坚持司马迁的观点,认为孙膑是孙武的后人,两书作者不是同一人;有人认为《孙膑兵法》源于孙武,完成于孙膑;更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孙武和孙膑其实就是同一个人。由于《孙膑兵法》在魏晋时已经亡佚,因此史学界始终无法拿出实证对第二种观点予以反驳。随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日出土,千年谜案终于真相大白。因历史意义重大,银雀山汉墓被列为建国50年影响最大的考古大发现之一。

专家清理整理竹简
遗憾的是,由于缺少确切史料记载,至今仍无法确定这两座汉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仅能从随葬的兵书和阴阳风水杂书等进行推测,墓主人极有可能是某个大将军的谋臣。另外从墓内发现的“半两钱”及《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可以推出,墓主应生活于在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至于真相究竟为何,或许永远不得而知。

原馆小景

1992年4月12日临沂市著名书法家张寿民参观银雀山竹简博物馆留墨,用四尺整宣书写了“兵学宝典,武经冠冕。”八个大字。

1995年12月4日,中国邮政发行《孙子兵法》邮票一套五枚。因孙子兵法竹简出土于银雀山汉墓,临沂自然地成为该套邮票的原地。

《孙子兵法》邮票原地实寄公函封
第二部分 临近开园时的场景

兵学文化公园简介
















第三部分 开园后的新貌 (2021年10月2日上午摄影)

临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其中一部分)于2021年9月14日正式开园,临沂市市委书记王安德、市长任刚出席开园仪式。主馆匾额用了建馆初期启功题写的。


目前,进馆参观还须提前预约。








出土竹简的汉墓现在主馆内






出土竹简复制品


























当年在其中一汉墓中出土了一幅彩色帛画(200×42厘米),巳很陈旧,模糊不清。由王小古、张鹤云、高天祥三人负责临摹,重新绘制。此幅即当年复制的原作。


新片手机摄影:张新华
编 辑 制 作 :张新华
13505391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