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院沟
——护国孔雀寺
文/李德胜
今扶风县原黄堆乡农林村韩家坡东窑后山,有一条山谷,自古至今称为“孔院沟”,因西方极乐世界准提道人在此收复商营大将孔宣得名。
西周留下了真实历史和封神榜神奇故事,据传纣兵三山总兵孔宣率领大军扎营金鸡岭(今鸡家山),摆开阵势与姜子牙决以高低。孔宣不但善于用兵,而且道术很高,先用“五道神光”收去了姜子牙打神鞭,拿了西周大将雷震子、哪吒,以蜈蜂阵伤了黄天化,后来又拿了崇黑虎带五员大将。就在姜子牙心急如火之时,西方极乐世界准提道人来到西岐大营,愿帮姜子牙收复孔宣。
第二天,姜子牙和准提道人在乔山前一条山谷与孔宣对阵。准提道人施展法术,显出一尊圣像长出了许多手臂,一只手拿缨络伞,挡住了孔宣“五道神光”,一只手把杵架在孔宣身上。孔宣显出原形,原来是一只漂亮的孔雀。准提道人救出了西岐几员大将,并训孔雀“成心修道,善化人间”。

孔雀感恩点头向南飞去,落在东杜城大门外美水河岸高崖之上,化身孔雀之形,此地至今犹如一只孔雀,孔头高仰,脖子长伸,翅膀双展,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孔雀东崖之下有一眼清泉,自古泉水丰盈,水清甘甜,长流不息。古时河溪流波,游鱼可见,重柳碧桃,芳草铺地,风景秀丽,因桃花盛开引来彩蝶翻飞,南风送香,两岸桃花如火似锦,吸引游人纷纷观赏,后形成了桃花会,延续至今。
据说为了纪念西方极乐世界准提道人,秦时在此修建了极乐观,后在隋文帝五年(公元606年)改建成孔雀寺。
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高僧道贤国师在此处启建孔雀寺,隐居修行。据史料记载,道贤法师以诵读《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为日课。曾有一次,夜里梦见佛陀带着他行走在浓云之间,虽置身天际却犹如踏在陆地上。他们一边在天上飞驰,一边佛陀指着天空下,告诉道贤陆地上的情形。从摩竭陀国到占波国,从南印度到西印度等。道贤跟着佛陀边看边记,欢喜不已。等道贤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居然可以通晓天竺的五种梵文语言。
当时,有西域的僧人或者葱岭以北的胡僧来到岐山下,往往伪称自己是印度人。道贤一与他们对话,就会知道他们的破绽,指出他们真正的国籍。所以,北戎南梵的僧人,虽说言语各异互不相通,但没有一个人能够瞒过道贤。陇坻一代的僧俗都跟从他学习密教经典,尊称他为“阿阇梨”。
后唐长兴末年,明宗逝世,立李从厚为帝,即闵帝。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不服帝命。闵帝派遣王思同率领军队讨伐,李从珂坚城自守。当时,道贤正好在城中,潞王前去咨询,问道:“现今围困城中,危险至极,敢问大师,如何是好?”道贤说:“召请窦八郎,可知战事胜负。”李从珂不知道窦八郎是何人,道贤告诉他,“无须多虑,窦八郎会不请自来。”
在李从珂登上围城巡视军队的时候,忽然一个身披盔甲、手持兵戈的人,来到他的面前。护卫吓了一跳,以为要谋害潞王,赶紧防备。没想到,那个人先是像要战斗的样子,跳跃了一番,然后扔掉兵戈,脱掉盔甲就跑走了。后来询问才知道,那个人叫窦八。这个窦八郎是岐州人,家境富裕,但是行为怪异,常常披衣散发,在市镇卖水。有时遇见马车驴车,常常立定拍掌,大笑不止。死后化作金色蝴蝶,为一时传奇。
潞王将此事告诉道贤,道贤笑着回答说:“这是敌军投降的征兆。”后来,潞王迎战王思同,果然交兵不久,敌军溃败,纷纷投降。潞王乘胜追击,向东征讨,最后攻占洛阳,登基称帝,即末帝。潞王称帝之后,改年号为“清泰”。道贤听了,上奏说年号取得不好。末帝问缘由,道贤说:“水清则石现。”
到了第二年,末帝欲调动并州石敬瑭的部队,但石敬瑭拥兵不动,还暗中联络契丹,合力攻入洛阳,末帝自焚而亡。这也应验了道贤“石现”的预言。在石敬瑭还没有攻入洛阳城的时候,道贤已经圆寂。后来大宋两京的高僧,多为道贤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宋时孔雀寺有主祀黑煞神,佛道同住,规模盛大,香火旺盛。清代末年规模逐渐减小,民国年间曾挖出佛像。1947年,原唐代塑像毁于动荡兵灾。1958年在寺院原址出土窑藏唐宋铜钱万余斤,俱用于大炼钢铁而流失。至“非常时期”结束,仅存一处殿堂、三孔窑洞,一直是当地老人拜佛的地方。“改革开放”国家恢复、落实宗教政策后,1988年当地信众首先恢复了每年“农历三月三”的古庙会活动。1992年善男信女自筹资金修建了山门和小庙,修葺了供奉佛像的窑洞。
2003年,受当地父老礼请,如孝法师在几近无存的遗址上重建孔雀寺,亦称“护国孔雀寺”。法师1972年8月出生于军人家庭,自幼善根深厚,博学多识。1979~1989年在扶风读书期间,搜寻研读儒、释、道各家典籍,参学就教于族中乡里的有道之士,最终选择以修学佛法为人生志向,于1989年皈依佛门,1995年于圣地五台山依澈性大和尚剃度出家。
因读《华严经》甚为相应而感怀,故依《华严经》宗旨为圭臬,奉普贤菩萨行愿精神为法乐,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榜样,先后依止净天长老、澄观法师、圣一法师、融灵法师、正文老和尚、贺嘉寅老居士学习经教,并广泛参学于界诠法师、本焕长老、梦参老和尚、传印长老、星云法师、清德长老等大德,深研教理,持戒清净。因多年来潜心佛法,深为教内大德所认可。
2005年任西安白马寺住持,发愿恢复祖师道场。本着“不结人缘,不结财缘,只结法缘”的宗旨,以坚定的信愿,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克勤克俭、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个僧人对于佛教“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的建寺情怀,历十余年艰辛,终于恢复孔雀寺、白马寺两座古刹。

2016年任大明寺住持,以华严为圆见,圆融为行,净土为归,接引大众,分享正信佛教的精神生命与人文生活,并以“华严行者”自勉,服务社会,奉献人生,实践上求下化的大乘济世精神,助力新时代的文化自觉。法师内在对佛教的信念,对社会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感动了无数的有识之士,得到了广泛的善意支持与鼓励,成为新时代佛教与文化的一股清泉,产生了积极的贡献与广泛的影响。
孔雀寺宛若一颗明珠,镶嵌在法门镇的顶端。从地理位置上看,孔雀寺坐落于岐山山脉的主峰,美山之下。美水出美山,美水河绕孔雀寺东侧,向西南蜿蜒流至法门寺,可谓一脉相承。东邻姜子牙封神台,正南面朝法门寺,寺后(北向)东、中、西三座观音山环抱,远眺太白山,属纯阳之地。
孔雀寺的整体布局与建筑设计,基于《华严经》的思想,现已初具规模。愿以清净的华严思想与当代人互动,为世人提供一方清净的心灵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