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家利用外资建立的饭店——兆龙饭店。饭店的投资者是有“世界船王”之称的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包玉刚。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公布后,怀有强烈爱国心的包玉刚,很想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出力。但由于国内“左”的思想尚未彻底消除,包玉刚尚有顾虑。他以探亲的名义回来探路。
1978年10月,回大陆考察后,所见所闻,给包玉刚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大陆后的第二年,他想回大陆捐赠2千万美元,其中1千万美元,用来在北京盖一座旅游饭店;另外1千万美元,在上海交通大学兴建一座图书馆。
1980年3月15日,包玉刚应邀到北京同中央有关领导人会谈中,表示愿意积极支持祖国发展旅游事业,在北京出资盖一座旅游饭店。他只有一个要求,为了纪念他父亲,饭店以他的父亲的名字命名: 兆龙饭店。只要得到同意,资金即可到位。
这本来是件大好事。但是,有人说:“饭店以资本家的名字命名,这不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吗?是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有人说:“建国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自力更生,拒绝外援,资本家建饭店,这是搞什么名堂?”当时,高层的部分领导也有不同意见。
包玉刚用于建饭店的1千万美元的支票,没有人接受。人家白送给我们一座饭店,我们却不敢要。其实,在广东、福建一些侨乡,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家乡捐资办公益事业,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做法早就有过。主管侨务和港澳事务,兼任国务院“利用侨资、外资建设旅游饭店领导小组”组长之一的廖承志将此事直接报告邓小平。
邓小平说:要求命名“兆龙饭店”为什么不可以?人家讲孝心,想以此表达对父亲的深情,是好事嘛,我们共产党人要讲人情啊,纪念纪念应该!还说:别人不同意,就让我出面接受这笔捐赠,替饭店题个名。他大笔一挥,写了“兆龙饭店”四个大字。这是邓小平唯一一次为外资饭店题名。
邓小平亲自出席了建设兆龙饭店签字仪式。在签字仪式上亲手收下了包玉刚递交的1千万美元的支票。1985年10月, 兆龙饭店落成,邓小平再次破例出席饭店的剪彩仪式。
邓小平支持的兆龙饭店的建成,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一座旅游饭店——兆龙饭店的建立,成为改革开放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给人启示,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