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里城外好风光
----读《向阳轩诗稿新编》之《咸宁杂咏》
秦 凤
翻看手中沉甸甸的《向阳轩诗稿新编》,第一分册便是《咸宁杂咏》。由此可见城外先生对咸宁这块热土倾注的满腔赤忱。谁不说咱家乡好?美不美,故乡水。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城外先生也发自内心地吟咏道:“人说南鄂好风光,且借诗行美誉张。游遍五湖和四海,静思最爱是家乡。”
这一分册中,城外先生足迹遍布咸宁六个县市区,诗思随行成篇110首,外加上一篇诗序和一篇《定稿感赋》,而成此辑。诗集含地理、历史、人文、环境,以及文化建设和沿革变迁等等,可谓咸宁小百科。他以平实、简洁的文笔,亲切、易懂的语言,用绝和律的体裁娓娓道来。从中,你可以领略咸宁独有的风采。

以开篇的《香城泉都杂咏9首》为例,其视角独到,各具特色。《温泉小城》2首写市直之所在,其一从地理环境抓住温泉的宜居之美,其二以自然景观与现代科技共同构建一座美丽的小城。《咸安》2首,其一从孙郭胡古城址,沈鸿宾故居着笔,其二从北伐战争及向阳湖文化着笔;《嘉鱼》从《诗经》和湖乡文化入手;《赤壁》从新店、赤壁、羊楼洞入手;《通城》有天岳关八百壮士,有拍打舞;《崇阳》有提琴戏、殷商铜鼓,有王世杰;《通山》有九宫山、闯王陵,还有王明璠大夫第。短小的二十八个字,有自然美、有地理奇、有人文秀、有历史厚,涵括如此丰富的内容,实乃字字珠玑,不可谓不凝炼。结构上的紧凑、音韵上的和谐、加之内容上的丰富,使得小城有了厚重的神韵、丰盈的骨肉,浮现在每位读者面前。
新韵,也称今韵,新声韵。新韵诗是针对旧体格律诗进行改革,只保留旧体格律诗全诗句数、每句字数和起句平声隔句押韵(按普通话音押韵)的特点。而咸宁由于历史沿革的变迁,属于赣语言系,保持了很多古入声的读法。若是研习旧体诗词,有着很好的平水韵基础。城外先生与时俱进,在对旧体诗词求容存变的学习过程中,所创作诗词作品无一不是使用新韵。用何种韵部,只是一个习惯问惯,不影响诗词的优劣。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所谓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赋予一定的艺术形象,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特有的“境象”。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激活读者的心绪而共鸣。《贺咸马成功举办》中有句“人生须信步,慢跑亦成功。”通过对全民马拉松的举办,打破常人写比赛就是谈竞技,而发岀与众不同的声音。独具匠心,也是城外先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提炼生活,诗意生活的见证。
城外先生的《<咸宁杂咏>定稿感赋》,取体七律,源自肺腑:“礼赞家乡诗点缀,何欣尽享蔚蓝天。百余篇目情难尽,六县人文爱可延。淦水濯心滋浩气,潜山放眼赏温泉。此生幸作咸宁崽,桑样隆恩岂有边?”一如既往的平实无华,一如既往的情感真挚。身为咸宁人,他有幸,咸宁亦为有他而生幸!

近来,本人也拟出诗词集《咸宁百咏》,记录自己眼中和认知中的咸宁。在这一点上,应该是与城外先生有共鸣之处。但翻阅这辑《咸宁杂咏》,却是心生许多惭愧了。同样是百首左右作品,我对咸宁的各方面认识都较为浅薄,远没有城外先生阅历丰富、认识透澈。功夫在诗外,诚不欺人也。
苏东坡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城外先生说“乘舟高举一风帆,慰我情怀有港湾。吾辈征程何畅快,行吟处处见青山。”一个人的作品如何走出去,有没有特色,要作一个规划设计,你今天写写东、明天写写西,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打猪草”,行成不了一个体系,展现不了一个人的风格。作品如果没有特色的话,那就代表不了你自己。你写的东西我也可以写,他写的东西我也可以写,能够体现什么呢?而城外先生就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特色。他所研究的方向和对咸宁文化品牌的打造的专一性,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近年来,我出外参加学习的时候,人家只要是听说我是从咸宁来的,大多会尊崇地问一句“你认识李城外吗?”我很骄傲的告诉他们,“我认识。”当一个人能形成一个文化品牌的时候,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我认为城外先生的成就不在于他担任了多个岗位的领导职务,也不在于他是某某大学的兼职教授,而是在于他是李城外,他是咸宁的一张文化名片。城外先生这么多年埋头苦干,成果不断,我觉得从他的诗中,汲取他的精神,学习他锲而不舍挖掘咸宁文化,始终如一打造这张向阳湖文化名片,以至成为我们咸宁的金字招牌。我为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位诗人,由衷感到骄傲。且寄一阕鹧鸪天给城外先生,以表达崇敬之心“谁是向阳一尾鱼,游来游去绕田庐。风吹浪起长天望,藻拾花开诗稿储。明轶事,引清渠,轩窗摇竹月相呼。非关名利唯心迹,但记人生且寄书。”
作者简介:
秦凤,女,1972年生,湖北江夏人。系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