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我们那批战友
——献给纪念黑龙江省乒乓球队1970年入队队友相识50年聚会
作者:王长明
合诵:相逢一笑 大梅 安湛 月娥
孔祥会 云朵 朱绍明 田玲
月影 刘建华 艳玲
岳谦 张桂芳 笑看人生 聽琴
音频合成:大梅

(相逢一笑)
时光荏苒,岁月难留。
一晃,
年轮从1970来到了2019。
当年的我们那批队友,
如今已相识50个春秋。
半个世纪的相识,
虽说它已是长久,
可我对队友的那份情谊并没有被逝去的光阴带走,
它在我的心中始终依旧。
都说见物思情。
为了找到当年的感觉,
寻觅出抒发情怀的灵感,
我特意来了一次旧地重游。
我缓步地走在我们曾经训练和生活过的大院里,
左右观望,上下打量,
仔细找寻可能勾起我回忆的那些地方。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大失所望。
当年院子里的许多场景已改变了模样。
曾经的那球馆、那宿舍、那食堂已不复存在,
只剩下当年我们经常去跑步,现已苍老的体育场还在原地默默的平躺。
我从5号门走进体育场,
坐在看台上,
心情茫然,思绪惆怅……
——感叹
感叹,斗转星移、世事沧桑。
——遗憾
遗憾我没能再一次走进当时住了好几年的那个三层红色小楼,
再走进我曾经住过的那个房间,
去看一眼里面那桌、那床是否变样;
遗憾我没能再像从前那样自己拿着餐具,
再一次走进窗外有几株丁香树的那个食堂,
再进去吃一次运动灶,
去品尝一下饭菜的味道是否还跟当年一样;
最遗憾的是我没能再一次走进当时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去院里把角的那个老乒乓球馆,
再看一看那里的场地、球台和灯光,
再听一听那再熟悉不过的声响,乒乒乓乓。
虽然此行未能如愿以偿,
但它却激发了我对它的感慨和思量:
光阴啊,你可以改变有形的物质,
甚至你也可以让许多东西一扫而光,
但你却无法抹去我心中的那份眷恋和难忘,
因为,那是我在人生最美好时光中留下来的过往,
我怎么会轻易地把它遗忘。
往事那一幅幅、一帧帧的画面,
它早已在我的脑海中定格成像,
只是需要把那记忆的闸门打开,
让那记忆的泉水涌出、流淌······
(大梅)
还记得,
50年前,
我们那批队友,
大多数还是懵懂的少年,还是青涩的年纪。
是缘于乒乓球,是缘于机遇,
让我们从小便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家里,
从全省不同的地方走到了一起,
走进了省乒乓球队这个令我们十分向往的集体。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
我们才彼此认识并相互熟悉;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
我们才开启了一段难以忘怀的队友之旅。
还记得,
我们那批队友刚刚入队时那一个个的小样儿。
稚气的脸庞,单纯的目光,
看去就觉得亲近,不用设防;
那时的我们,衣服穿着都是家里给做的,
朴实得体,没有花样,
虽不显高档,却暖在心上;
那时的我们,言谈举止自然简单,直接了当,
少了扭捏,多了大方;
那时的我们,老实听话,朴实无华;
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乐观开朗;
那时的我们,心地善良,学好向上;
那时的我们,富有活力,充满阳光。
回想到这里,
我真想再回到那个从前,回到那个时光,
因为,那是我人生心目中的天堂。 
(安湛)
还记得,
那时的我们,
男女队分别住在不同的楼层,
每个房间住3到4人,
我们朝夕相处,
无论每个人来自哪里,
无论队友之间性格、习惯有啥差异,
彼此都能接纳,
相处的很是融洽。
那时的我们,
几乎每天都在往返于三点一线,宿舍、球馆与食堂,
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出操、吃饭、训练和睡觉。
看去虽说有些单调,
但我们从未感到厌倦和枯燥。
因为,在训练之余,我们经常还是有说有笑,
尤其是在玩的时候,全是开心没有烦恼。
那时的我们,
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
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寒,
我们一直按照“三从一大”的训练要求从未间断。
冬天,在零下20几度寒冷的天气里,
每天早晨出操跑步,尤其是每周的身体训练到室外长跑,
每次练完回来,累得那是气喘吁吁,
帽子和运动服上不但挂满了霜,而且还冒着气。
夏天,在闷热的球馆里,
我们打拼的是汗水淋漓,
许多男队友索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在练习。
其实,有的球友光膀子练习不光是因为热,
而是有意在向大家展示一下他的胸肌。
一拍一板的重复,
一天一日的累积,
再加上严格的要求和刻苦的练习,
不但促进了我们运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而且它还是培养锻炼我们勇于克服困难、增强意志品质的最好洗礼。
(月娥)
还记得,
那时的我们,
队内进行比赛练习,
我们之间互不相让,彼此拼杀在一起。
赢时,心情自然高兴,有时还会沾沾自喜;
输时,少了很多话语,有时还会显得有些垂头丧气。
其实,胜负都是暂时的,
总结之后,我们又将重新开始和继续。
对外比赛,
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一起面对对手,
不论是在场上还是场下,
我们总是相互鼓励、互相打气,
为的是取胜,
为的是队里和省里的荣誉。
还记得,
那时的我们,
在体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日子里,
我们去过工厂、矿山和部队,
去进行表演,去参观学习,去接受再教育。
在为基层,为工农兵打表演的过程中,
队友们尽展了自己的风采、特长和能力。
放高球10几大板打不死,
台下的喝彩声随着球来球往而时断时续。
有的队友不光能在舞台上表演球技,
还时常在那里亮亮嗓子,给观众来一段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
难得的锻炼与体验,
不但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也让我们接触并了解了生活的实际。 
(孔祥会)
那时的我们,
每周星期三上午是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
通过传达文件和读报,
我们不光及时了解了政治形势,
而且也使我们知道并开始关心国家大事以及时事政治。
也正是从那时起,
我们对于个人的成长开始有了初步的思考和认识,
那便是我们不能仅仅光知道自己打球的那些事。
还记得,
那时的我们,
在生活上,
相互关心,互相帮助。
调整宿舍时,
男队友自觉地帮助女队友抬床、搬东西,
对于年龄小一点的男队友自己干不好的活,
女队友便主动地帮助他们洗衣服、缝被里。
那时的我们,
不光是队友,
我们还恰似情同手足的姐妹兄弟。

(云朵)
队友们,
回头望去,
一路上走过也不全是欢声笑语。
不顺心时发过脾气;
不如意时也曾跟球拍过不去,摔在地上去解气;
不高兴时,上来那劲还控制不住自己,教练批评几句便扬长而去。
回想起来,
这都是因为我们不成熟应交的学费,
这都是因为我们还年轻所需要付出的经历。
谁学路时没摔过跤?
跌到了并不是什么坏事,
重要的是,要知道跌倒了应该如何爬起。
天复一天,年复一年,
一晃几年过去。
一部分队友留在队里继续;
一些队友因为年龄、球技等原因相继离开并各奔东西;
一批新的小队员及时充实到了队里。
这就是运动队新老交替的常态,
这就是运动队发展的客观规律。
(朱绍明)
各位球友,
回顾到这里,
我可以肯定地说,
这不是我们当时全部生活的写照,
那只是我个人记忆中的点点滴滴。
请队友们原谅,
我的拙思拙笔怎能把那拍拍板板、岁岁年年形成的历史,
回顾的那么客观,
描绘的那么清晰。
队友们,
坦诚地说,
我在队里的时候也很努力。
晚上曾多次主动到球馆去加过班,
星期天也曾放弃过休息去练过习。
但几年下来,
也没能够取得让我自己都满意的成绩。
但我从来就没有过后悔,
没有后悔过我曾经的那段人生经历。
各位队友,
在队里,
在短短几年的时光里,
它不光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更多的是它让我在这期间学到了很多东西。
生活给了我很多感知,
实践也给了我许多启迪,
最重要的是,
生活和实践它让我学会了感恩和感激。 
(田玲)
——我要感谢我们的国家
70年代初期,
国家并不富裕,
可是为了人才培养,
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当时的我们,
入队后,吃穿住行几乎一切全部由国家供给。
试想,如果不是这样,
按照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说,
我们哪个家庭能够负担得起。
正是因为如此,
我们能有一技之长,
以及以后的成长进步,甚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些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
这些都是国家为我们做的奠基。
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
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恩负义。
——我要感谢那个时代
那个时代风清气正。
入队时我们没有花过一分钱,
在队的几年时间里,
没请领队、教练喝过一次酒,吃过一顿饭,送过一份礼,
领队和教练也从未向我们有过什么暗示或伸出手来进行什么索取。
当时的社会风气,
让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
这也使得我们年轻的心灵得以净化,品德得以升提。
那个时代社会安宁。
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治安秩序,
使我们从小10几岁便可以离开家里。
那时父母没有犹豫,没有舍不得,而是很放心地让我们去。
也正是这样,
很自然地营造了一个让我们自己独立生活的机遇。
那个时候的我们,
训练计划、比赛总结、学习体会等都要靠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笔拟。
那个时候的我们,
整理内务,上街买东西等日常生活所需所用,也都要靠自己去打理。
几年独立生活的锻炼和磨砺,
使我们从独立逐步走向了自立。
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便是:
自立是改变自己的阶梯,
靠天靠地更要靠自己。
我们那批战友

(大梅)
——我要感谢我们的领队
他对待我们就像对待他自己的子女。
每当我们有了一点进步或取得了一点成绩,
他总是发自内心的为我们感到高兴和欢喜,
既给予我们鼓励,
又提醒我们不要骄傲,不要自满,要继续努力;
每当他发现我们身上出现了毛病或有了问题,
他总能耐心地做我们的思想工作,
帮助我们查找原因,教育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自己。
可以说,那时的领队,
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就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我在队时的两任领队,
因为身体的原因已过早地离去。
虽然他们已经多年不在,
但我从未把他们忘记。
这里,我向他们表达深深的怀念和发自心底的敬意。
——我要感谢我们的教练
从我们入队的那一天起,
到我们离开队里的那一刻止,
教练几乎每天都和我们在一起。
每天带领我们训练,
指导并帮助我们提高球技。
他们为了我们能有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发展,
付出了太多的辛苦与努力。
如果说你曾经取得过一些优异的成绩,
我想说那里肯定饱含着教练所付出的心血和精力。
那些年里,
教练在指导我们打球的同时还经常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
那些年里,
教练的教诲就像春天里的细雨,
滋养着小苗,润泽着大地;
就像行风不熄的蜡烛,
照亮了我们,却燃烧了自己。
因而,我想说,教练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永远不应该把他们忘记。
因为,我们已经懂得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含义。
回顾我们成长和进步的轨迹,
可以感慨的说,
那些年里,
教练不光教会了我们打球,
更重要的是还教会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能够赢得起,也输得起。
在此,我向所有的老师和教练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月影)
——我要感谢我的队友
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那时,
有的队友积极挑战自我,面对新技术,放弃原有的打法,从头学起;
有的队友有创新意识,主动尝试着用新胶皮增加对对手的威胁程度和不适应的效力;
有的队友讲究实际,在前三板上狠下功夫,力争在短兵相接中解决问题;
更多的队友则是巩固自己的长处,弥补不足,不断的去完善自己。
反复的锤炼和日积月累的打磨练习,
汗水没有辜负队友们的努力。
男队几名有潜质的球友先后被选调到国家队里;
女队的“三英一萍”用实力用拼搏获得了1974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
不仅突破了自己,
而且,在黑龙江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我们那批队友中还有一位队友一定要提,
那便是张德英,
我们省乒乓球队第一位世界冠军,
我们怎么能够忘记。
她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并摘得桂冠,
不仅让队友们,让队里,让省里为她感到骄傲,
重要的是她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她的名字已经写进中国乒乓球队那个星光璀璨光荣群体的花名册里。
写到这里,
我从内心为队友们的努力,进步和成功感到欣喜。
同时我也很自豪,
自豪我也曾与队友们在一个球馆,一块场地,甚至一张球台上练过习。
一些队友对乒乓球的理解,练球时的态度和用心程度让我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这种学习对我来说它是那么的直接,那么的客观,那么的实际。
最可喜的是,我从队友们的身上找寻到了成功的秘密:
成功最厚重的基础是吃苦是耐劳;
最坚实的底气是能力是实力;
最可贵的精神是顽强是拼搏;
最非凡的灵感是头脑是心力;
最伟大的坚守是从不言败,永不放弃。 
(刘建华)
——我要感谢乒乓球这项运动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隔网的对抗性运动。
它的对抗性质告诉我们,
只要你是用心从事并经历过这项运动,
你就会在许多工作或事情面前表现得很坦然,
不会惧怕困难、挑战和压力。
作为乒乓球运动员,要想打好球,
前提是你要知道这项运动对球员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要求,
只有这样,
你才会有意识地去处理好诸多的具体问题。
这也告诉我们,
不论你做什么工作或处理什么事情,
首先你应该从全局或整体上去考虑问题,
不然的话,你会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于迷失自己。
队友们都知道,
要想打好每一板球,
你一定要根据对手的回球情况,
来调整好自己,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这也告诉我们,
处理任何工作或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具体范例。
可见,
乒乓球这项运动它不光是一项竞技运动,
它的本质中还包含了很多哲理。
懂得并掌握了这些哲理,
将会让我们的一生受益。
感谢乒乓球这项运动,还有一个重要的缘由,
那便是它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我曾想,
如果我们不会打乒乓球,
那么我们之间就不会彼此认识并相互熟悉。
如果我们不会打乒乓球,
那时的我们会做些什么?
以后的我们又会在哪里?
因而,是乒乓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是乒乓球改变并成就了我们自己。 
(艳玲)
队友们,
光阴似箭,
一眨眼,
我们已相识了50年。
在这50年里,
每当我见到队友,
就会想起那段难忘的经历,
就会产生一份特殊的情感。
这份情感,它源自于那时我们皆是青春少年,
这份情感,它质朴、简单、绿色、天然,
它没有过乔装,没有过打扮,没有过污染。
它不光清澈见底,
它还是我们人生中唯一的限量版。
因而我想,
不管我们曾经走过多远,
都不应该忘记出发时的地点;
不管我们曾经有过怎样的闪光,
都应当把最初记在心上。
在这50年,
我们在离开队里之后,
有的当了教练,有的成为了公务员,
有的当了教师,有的做了演员,
有的当了公安干警,有的成为银行职员,
等等······
我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做着贡献。
在这50年,
我们先后成家立业。
工作、学习、事业和家庭重负在肩,
虽很辛苦,却很少抱怨。
因为,在我们那批队友的字典里,
大家都在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做人的典范。 
(岳谦)
回顾这50年,
我们曾勤学苦练。
汗水没有白流,
磨炼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我们曾赛场比拼。
没有畏惧过对手,
敢打敢拼,迎来过凯歌高奏。
我们曾不惧困难。
在新的工作和选择面前,我们没有资本挑挑捡捡,
只能从头做起,勇敢向前。
我们曾勤奋努力。
因为相信人生最靠谱的便是勤勉,
进而始终发奋进取,不敢懈怠与放纵,
使得我们在平凡之中踏过了平庸。
我们曾敬老育小。
因为我们心中一直铭记立人原则,
只要活着,就要对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负责。
我们曾自强不息。
因为我们没有社会背景,没有政治靠山,
只能依靠自己不断努力,这是必须始终坚持的信念。
我们曾堂堂正正。
因为我们知道做事如何那是能力所然,
但在做人方面一定要坚守底线,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丧失做人的尊严。
队友们,
岁月匆匆,
我们已经走过了生命的大部分里程。
回顾过往,
我们那批队友的人生,
是经历丰富的人生。
共和国诞生不久我们便相继出生,
几乎与共和国的经历相同;
我们刚刚懂事,便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
体验到了饥饿,感受到了贫穷;
我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看到了什么是内乱,懂得了什么是政治斗争;
我们参与了40年的伟大变革,
见证了如何从贫困一步步走向繁荣;
如今,我们又走进了新的伟大时代,
已经感受到了美好生活的光明前景。
(张桂芳)
回顾过往,
我们那批队友的人生,
是幸运的人生。
我们生在新社会,
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中长成;
我们接受过传统的教育,
虽说受教育的程度不高,
但它却规范了我们一生的品行;
我们没有下过乡、插过队,
少吃了不少苦,少遭了不少罪;
我们参加了多次政治活动,
接受了教育,得到了锻炼,没有人落伍;
我们从小地方来,
留在了大城市中;
我们始终生活在和平安宁的年代,
没有遇到炮火连天的战争;
现如今又赶上了美好的生活光景,
我们正在与时代同行。
回顾过往,
我们那批队友的人生,
是勤奋的人生。
部分队友把乒乓球作为一生的职业。
从事教练之后,不辞辛苦,
精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乒乓球人才,早已事业有成。
多数队友离开球队之后,
遇到的是全新的环境。
面对陌生的工作,队友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迎难而上,矢志前行。
面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我们就用踏实努力去进行弥补。
为了提高文化知识,我们曾与时间赛跑,
熬半夜、起五更,在与知识获取的挑战中赢得了文凭。
事实证明,虽说我们打球耽误了受教育的程度,
但经过不懈的努力,别人能做到的,我们照样也能做成。
在工作上,我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交给的任务都能出色的完成,
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和认同。 
(笑看人生)
回顾过往,
我们那批队友的人生,
是负责任的人生。
当我们成了家有了条件,
便及时地把父母接到身边,
用心地去侍奉老人,
因为,他们疼爱我们一世,我们就要报答他们一生。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子女,
我们倾注心血,省吃俭用,
尽其所能地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力争使他们有着美好的未来与前程。
完善自己、赡养老人、教育好子女,人生三件事,
我们仍在继续努力完成。
回顾过往,
我们那批队友的人生,
是无悔的人生。
曾经的我们,
流过许多汗水,也有过泪水,
吃过许多苦,也受过许多累,
遇到过挫折、失败与痛苦,
也有过成功、喜悦与欢乐,
有过经验,也有过教训,
有过开心,也有过失落,
好在我们都曾经努力过,奋斗过。
可以说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活,
尝到了酸甜苦辣,
回味值得。
(聽琴)
队友们,
似水流年,
转眼间我们已经迈向了老年。
是尘土,终究要回归大地;
是滴水,终究要汇入江河流向海洋。
既然走向老年是人生中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那么,我们何不坦然面对:
老了,也要老的精神抖擞,
老了,也要老的内心丰盈,
老了,更要老的自信潇洒,
老了,更要老的睿智从容。
队友们,
我们期待这难得的聚首,
见面已是皱纹爬上了额头,
队友们紧紧握手,热情问候,
试问苍天能否让这真挚的情感长久拥有;
队友们从不同的地方,甚至不远千里前来参加聚会的足迹,
敢问大地能否将这厚重的深情保留永久。
在这相聚难忘的时候,
请我们举起杯斟满酒,
这酒可是50年的陈酿,
它比茅台还醇、还香、还浓。
让我们共同祝愿:
祝愿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富强!
祝愿黑龙江省乒乓球队再接再厉、续写辉煌!
祝愿领队和教练晚年保重、幸福安康!
祝愿队友们的情谊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2019年8月21日于哈尔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