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夫子庙
皇甫素红
南京夫子庙早就来过。但由于来去匆匆,它留给我的印象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栉比鳞次的商铺和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风味小吃。
今天时间充裕。我细细地逛了一遍,才发现夫子庙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浓郁的人文气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游览品味欣赏之处。只把它看成是购物小吃一条街,实在是埋没了它光彩,低估了它的价值!

我从景区北边的牌坊进入,穿过林立的店铺和拥挤的人群,来到了夫子庙的主景区贡院街。向左便到了始建于宋代的孔庙。一进孔庙,高大的孔子塑像巍然屹立,他的两边排列着八位弟子。塑像的后面是大成殿。再往后是天下第一学堂以及明德堂。最后面是尊经阁。这里刚刚举行过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68年。拜祭孔子的人络绎不绝。孔子万世师表的风采可见一斑。

沿贡院街向东,不远处便是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时期的江南贡院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科举考场,有中国古代官员摇篮之称。从这里走出许多历史名人: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吴敬梓、袁枚、林则徐、施耐庵、方苞、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目前这里还保留许多当年考试的号舍以及监视考场情况的明远楼。这里建有中国科举博物馆。我十分好奇的买了门票,一探究竟。进了门,只见一条长长的坡道通向远处,坡道的尽头拐过弯还是长长的坡道,这样拐了几道弯,才到达位于地下负四层的展厅门口。原来,博物馆的设计者独具匠心,将博物馆入口设计成1300米长的坡道,寓意1300多年的科举历史。坡道一边高高的墙壁是用瓦片堆砌而成,看上去就像鲤鱼的鳞片,有鲤鱼跳龙门之寓意。博物馆展出了700多件物品,包括科举民俗,考试用品,号舍生活等。其中有科举制度渊源的探讨,有科举制度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描述,有科举制度深远意义的阐述。文字与展品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出了科举博物馆,已是灯火辉煌。贡院街南边便是著名的秦淮河。绘有二龙戏珠的100多米长的照壁在夜色中格外引人注目。来到泮池边,画舫灯影,人头攒动,一派繁华热闹景象。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朱自清俞平伯笔下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昔日的七板子和歌妓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靓丽的游船和热情的船主。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大家都兴高采烈,携老扶幼,乘船游览。我本想乘船饱览一下十里秦淮迤逦风光,却因人太多而放弃。

经过文德桥,我来到了秦淮河南边的街道。街的最西边有李香君故居。素有一代名妓秦淮八艳之美誉的李香君,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景仰。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艺,更主要的是她高尚的品格和不屈的民族气节。孔尚任著名的《桃花扇》写的便是她的故事。
离开李香君故居,我信步往东。不远处有一小巷,上面书有“乌衣巷”几个字,边上还有一石刻。仔细一看,是毛泽东的狂草书写的唐代刘禹锡脍炙人口《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原来这里是东晋时期世家大族王导谢安的故居。早在三国时期曾是吴国驻守石头城的军营所在地。因士兵皆穿黑色衣服而得名。我顺便参观了王导谢安的故居,领略了一番魏晋遗风。

夫子庙附近的瞻园和白鹭洲公园也都各具特色,是游览休闲的极好去处。
夫子庙,有时间我还会来逛逛的。

作者简介:
皇甫素红(笔名:维生素),中学退休教师。喜欢旅游,偶尔写写游记或散文,记录所见所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