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洋烟相关的清江浦记事
郭应昭
看到旅居加拿大的淮安市清江浦籍作家文章《清江浦城墙上的美国香烟广告》和淮安市作协主席龚正关于一张清江浦老照片的文字说明,方知一张留有清江浦城墙、拱宸门、船桥等及人物活动的照片是二十世纪初一名美国传教士所拍。这张照片真切地记录了当年运河重镇清江浦的部分历史风貌,正如龚主席转发此照时所附文字云:“淮阴的历史,厚重而璀璨!”
这张照片让人穿越时空见证了二十世纪初清江浦的岁月沧桑,也让人看到英美商人在清江浦商业活动的一处痕迹。城门西城墙上的香烟广告勾想起我外祖母60年前跟我说过英美香烟在清江浦推销的情景和清江浦孩童玩过的扇洋片游戏。
新中国成立前, 清江浦人爱把从美国、英国进口或在中国制造的商品冠上个“洋”字。上世纪五十年代,清江浦人还习惯地将国产的煤油、铁钉、香烟、火柴、机制小麦粉称为洋油、洋钉、洋烟、洋火、洋面。
洋烟也做广告
烟草十七世纪由外国传入中国种植后,中国人爱上了用旱烟袋或水烟袋(壶)抽烟。根据清江浦的这张老照片城墙上的洋烟广告,英美的纸卷香烟应在二十世纪初传入清江浦。出生于清末年间的外祖母曾跟我说,当年的洋烟商人专门雇洋鼓洋号队连续几天在清江浦的安澜、迎薰等城门口吹吹打打,招呼行人,有打扮时髦的女人向进出城门的人免费散发纸卷洋烟,并点上火,让路人立马体验香烟的新鲜。许多人抵不住诱惑和好奇,成了英美香烟的俘虏,香烟由此打开清江浦的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多的人竟以抽洋烟为时尚。我的外祖父就是在上世纪一十年代十几岁时染上香烟瘾的。

买烟要凭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江浦的香烟瘾君子颇多,但所吸香烟一般价格都不高。鹰球牌、雄狮牌香烟一毛多点,玫瑰二毛多点,好一点是飞马和华新近三毛……
国内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香烟紧俏,按成人人头发放烟票计划供应。烟票有甲、乙、丙之分,甲级是中华之类,一般烟民既发不到,也买不起,仅发供应几包飞马、华新的乙级烟票和购买几包鹰球、雄狮、玫瑰的丙级烟票。那时有许多嗜烟者的香烟票不够用,于是动脑筋自作“香烟”。具体做法是把买来的黄烟放在下有温火炉的锅里炕脆,再把炕脆的烟叶揉碎或切碎,向烟末(丝)上喷点酒和糖水。抽的时候,有的在三寸长的长方形纸片上放上烟末(丝)用手卷,用稀浆糊封口;有的把烟卷成喇叭状;还有的用木制的人工土卷烟机来卷烟。带着酒香和甜味的自制香烟曾让一些嗜烟者很是享受,美得不行。
早期香烟有纸质包装和铁皮罐装,每包(罐)烟里都会夹有一张印有人文风景的画片,俗称“洋片”,这是英美香烟的一种促销方法。烟可抽,系列成套的洋片可让收藏爱好者收藏。
好玩的扇洋片游戏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孩子们爱上扇洋片的游戏。无论是上学到校,还是下学回家都会带着一叠洋片,不管在教室住家,还是在街边巷道,只要有堵墙,地面无水,孩子们就会即兴玩起扇洋片来。
洋片是薄纸板印制的,很精美。画面内容多为《西游记》《三国演义》《杨家将》《封神榜》等故事中人物。洋片上人物画得栩栩如生,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参加扇洋片的人数二至六七人不等,比赛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孩子们都自觉遵守。第一步,贴洋片确定出手先后。贴洋片前,比赛人要把洋片的宽育成一定弧度便于飘远,再踮起脚,用手把洋片举过头顶贴到墙上,松手后,让洋片自由飘落到地,根据洋片落地后离墙跟远近的距离来确定掀洋片的先后顺序。洋片贴得高、弧度育得好,飘落地面后离墙远,当然,个子高的孩子要占优势。第二步,扇洋片决定高下。飘落到地的洋片有的弧度朝上,有的弧度朝下,还有的落到凸凹处留有较大缝隙,轮到扇洋片的孩子就像打仗一样仔细观察被扇洋片的地形状况,找到突破口后,把自己的洋片育成稍许弧度后再猛力向突破口的地面掼去,掼下去的洋片会产生局部的风力扇动被扇的洋片,若被扇过来,这张洋片就归获胜的孩子。成功扇胜一张再扇下面一张。若扇不过来,扇的洋片落地后让下一个顺序的孩子来扇。

益智又练身手的扇洋片游戏给当年的孩童们带去过几多乐趣。后来的洋片并非都来自香烟的包装盒,而多是印刷厂家印制的大开本多张的“洋片”,上面印的内容更丰富了。这些“洋片”由小店或路边摊出售,玩时需一张张剪开……
烟草在清江浦销售一百一十多年了,对吸烟人和被动吸烟人的毒害自不待说,戒烟应是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
2019.9.5

作者简介:
郭应昭,当过知青、教师、公务员,退休后为淮安市党史学会理事、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认证作家。爱写“三亲”史料及地方历史题材、农村题材的散文,作品在《中国乡村》《钟山风雨》《江苏地方志》《淮安日报》《淮海晚报》和多个网络平台上发表或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