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行,诗散文的前路宽又广
文/点墨流云
如果,有这样一种散文,能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轻松思绪,愉悦心灵,朝气蓬勃,阳光向上,字句简炼,词语优雅,朗朗上口,意境深远,那么,这样的散文,会不会有人喜好,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这种散文,用杨朔的话说叫“以诗写文”,用淡墨的话说叫诗散文。

中国文学历史上,有一个不该有却一直存在的陋习或者说糟粕,叫“文人相轻”,总有那么一小撮自诩为高于他人的文人,最好指谪攻讦,中伤抵毁,不得不说,这是文学蒙羞的一种悲哀,当然,也可以说是促长了文学发展进步,不过,代价大了一点,代价高了一些。
有人怀着善心善意这么说,你写诗,我写散文,合起来就可以说是诗散文。有人苦口婆心地举例劝导,诗散文的路走不通达,走不长久,前面很狭窄。
不得不说,这类言论对于正行走在诗散文研究实践道路上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无异于春日遭五雷轰顶,冬天遇热汤泼雪。
在此,我不会说什么事实胜于雄辩,也不会想要和谁去争个胜负高低,因为,有杨朔“用诗的语言写散文”,也有淡墨“我喜欢散文的自由和随意,我崇尚诗意的深厚和含蓄,所以,我的人生选择了‘诗散文’”。
那个曾经给散文下定义的沈均儒更为直接证明:形神都不散的散文,写得很集中的散文就不好了吗,当然不是!还有神散形不散,甚至形散神也散的散文,虽然较为罕见,散了神、没有神的散文名篇,似乎很难找到例证,也不是不可以尝试。都是可以的。一切皆可探索,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第一种质疑纯属废话,不值一提。
没错,散文诗的路很窄,因为诗歌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散文诗只是借用了散文的外衣,其本质依然是诗歌,正如对仗工整,讲究韵律的文章可以为诗,长短句组合,含蓄意境的大白话,也可以为诗。
至于诗散文,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杨朔和淡墨创作理念,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诗散文是一种脱胎于诗歌和散文,又融合了诗歌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用自由的语言来书写心灵或主客观情绪的一种新型文体。
从肖云儒的话语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思想中的散文,已不再局限于狭义的散文了。
广义的散文,是除了诗词歌赋之外的各类文体大集合,通讯报道,消息贺词,小说传记,论文评价……
我们将广义的散文运用新诗的语言来进行创作,诗散文的路还会窄逼吗?!

多少年来,人们总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散文进行细化,是的,就是细化,记实散文,回忆散文,抒情散文,情感散文……却没有一家之说多家建言,没有也不可能明确定义。
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认为,那些在散文中融汇了诗歌语言的作品,那些在散文诗中结合了散文描述的作品,都是诗散文。
可见,诗散文的前路不会也不可能越走越窄,会有荆棘,会有坎坷,但是,我们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脚下的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2021年9月30日匆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