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诗词与党史(65)
改天换地
——读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作者:虎跳峡
诵读:月亮泉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毛主席在北平看到这个捷报后,写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南京,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挨打屈辱史的发端。正是在这里,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赔款2100万银元,主要赔偿被焚鸦片和英国军费……这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从此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次侵华战争,通过血腥屠杀和政治讹诈,迫使腐朽昏聩(kuì)的中国政府与之签订了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中国东北、西北150余万平方公里领土和台湾等地,勒索了13亿两白银,攫(jué)取了驻军传教、筑路开矿、设立租界等种种特权。中国人民受尽了掠夺、欺辱和杀戮。
南京,经历了侵华日军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和强奸、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遇难人数超过30万。
这一天,南京解放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毛主席这首七律,诗意雄奇、气势恢宏、语言铿锵、风格豪放。表现了一个时代巨人的胆识气魄,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诗人活用典故,强调以项羽贪图“义”之虚名而失败的教训为鉴,号令乘势痛追走投无路的残敌,解放全中国。并推陈出新李贺诗句,用“天若”两句,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揭示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
毛主席纵观历史、透视现实,早在1948年12月30日,就在新华社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强调务求“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他用“农夫和蛇”的譬喻警醒革命半途而废的极端危险。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率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他对周恩来说,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主席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到了9月21日,在宣告共和国成立、发出新中国日出东方第一缕曙光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主席豪迈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值此新中国70华诞,拜读这首七律,感而得句:
金汤天堑蒋徒狂,
一举收拾喜大江。
七律麾军赓(gēng)奋勇,
改天换地立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