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飘 逝 的 落 叶
文/吕晓蓉
今早我伫立窗前,正沉醉在无边秋意时,一阵电话铃声使我回过神来,我拿起了手机一听,传来了好友欧阳彤的声音。她今天的声音很低,还带有几分哽咽,我急忙问她:“你怎么啦?”她慢慢地说:“杨小凤,她昨天早上已走了。"
我一听“啊!”的一声,我惊讶极了,彤接着说:“我陪了她一个星期,本想陪她过她61岁生日,可她实在撑不到生日这天了,还差两天,只差两天她都等不到了,她永远的睡着了。”听到彤这几句话,我的心顿时感到了一阵酸楚,一种莫名言状的沉重笼罩在我的心头。窗外,那棵高高的银杏树叶正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此刻,我似乎看见了小凤手里拽着那一片枯萎的银杏叶从空中向泥土落去……
杨小凤还只61岁差两天呀,她的生命就在这个秋天划上句号了。
此时此刻,让我顿生隐痛和迷茫。我感叹生命太脆弱,太无常,一不经意间,生命就会消失。
我是在今年春天才与杨小凤认识与熟悉的,但一见她,却使我忘不了她,我还想与她成为好朋友呢,怎么几个月的时间,她就没啦,我感到槌心的痛。
人生如此短暂,徜若能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轮回常青该多好呀!花谢了,来年又会开;草枯了,春来又荣;落叶归根了,它化为春泥滋养故土,来年更繁茂葱茏……人的生命啊,就只有一次。
人的生命诚然珍贵,匆匆来世间一趟,若能留下光华存于人间,那便是很有意义的人生吧?就像臧克家在《有的人》诗里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在这诗里把生命的意义诠释得透彻精辟。使读者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是要使这仅有的生命活得有价值。
在此文中,关于生命的话题我就不多说了,我想写的是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慨,我是为杨小凤这个很普通却有大爱的人突然离世而伤感,为她平凡的生命而留有的闪光点而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
让我把时光溯回到春天,让我打开记忆之窗,让我把与小凤之友情重新回味……

杨小凤也是一名老师,才退休没几年,她是与我同届中师毕业的。我们同在一个县城,她在农村中学工作,我在县城中学工作,平时与她没有什么交往。与她熟悉及了解她还是我们共同的朋友彤在中间的牵连,我才逐渐了解小凤并对她为人的友善,仗义而产生了敬佩。
就在今年春,在清明节时间,我与好友彤约定一起从长沙回家乡城步去为父母挂青扫墓。4月3日这天,我与彤同乘一辆长途客车,由于正赶上清明节客流高峰,路上车流涌堵,我们坐了5.6个小时才到了城步县城湘运北站。
当时已是暮色降临了,天下着蒙蒙细雨,也到了晚餐饭点了,我与彤早已饥肠辘辘。彤与我说:"我们去哪里吃晚饭呀?”我说:“去饭店吃吧。”彤又说:“我们回到家乡了,还去饭店吃,也太没家乡味了吧?还是我联系下好同学杨小凤吧,她有车,要她来北站接我俩再说吧。”我听从彤的安排。紧接着彤马上打电话给杨小凤,电话那头传来了小凤热情而干脆的声音:“好,我马上到北站来!”
湘运北站在县城北面,距县城七、八公里,我与彤站在马路边,在微凉的细雨中等着小凤来接我俩。只有几分钟时间,小凤开着一辆红色小轿车就停在了我们面前,她热情地招呼我俩赶快上车,然后一路娴熟地驾着车,一边与我俩交谈,直接把我与彤接到她的家里。
一到小凤家,小凤女儿马上为我俩沏茶又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招待我们,我与彤顿时感到了宾至如归的温暖,感受到了同学的深厚情谊。
饭后,彤的另一位女同学打来电话问候,电话里说到杨小凤本来在与他们一起聚餐的,刚要吃饭,彤就打来了电话,杨小凤立马就来接我们了。
听了这位同学实情相告,我与彤都被小凤之举感动了。
小凤在同学需要她的时候,她干脆、利落,没有半点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并立马行动;同样是饥肠辘辘的时候,她面对满桌佳肴没有丝毫动心;面对外面凉风细雨,她毫不迟疑,不辞辛劳来接我们;她安排女儿准备饭菜热情周到。这些虽是小事,却看出她对待朋友的真情实意。
交一个真挚的朋友,不是听他(她)如何甜言蜜语,其实只要一次行动,就能感到这个朋友是否真诚,是否值得交往。
小凤的这次热情接待,使我感动了,也在我心里记住了她的这份情谊。
那晚,我与彤吃完饭后,小凤又送我们回家,把我们安全地送到了住所,小凤才放心返回去,我与彤深情地望着她的车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这晚我与彤的话题由文学创作自然而然地穿插了小凤的故事。
我对小凤不了解,她为人这么友善、仗义,不得不引起了我对她好感,也想交她这个朋友。
彤把她知道小凤的一切都告诉了我,原本她们是一届同学,却不是一个班。在后来同学们之间往来中逐步成为了好朋友。她们俩人性格相投,为人友善爽快,而且都有点侠女味道,所以日渐成为挚友了。
从彤言中得知,小凤命运坎坷,婚姻不顺,也没有生育。后来才收了个养女,相依为命。小凤心地善良,对养女似同己出,悉心抚养,关爱有加。如今养女已成家立业并有一儿一女,已是幸福美满了。
彤说小凤的病情在早三年前就发现了的,那年她觉得身体很不舒服了,是全身的不舒服。才独自一人去了北京协和医院做了检查,诊断结果是肺间质纤维化病变。
小凤从北京回来后,她没有把实情告诉亲人与朋友,怕亲人和朋友为她病情担心。她仍每一天照样乐观地与人相处。彤是她挚友,背地里悄悄地查了她的病历,也咨询了医生,了解到“肺间质纤维化’病理及存活率年限只有3.7年。
面对这个结论,小凤的同学们心情都十分沉重,大家协商好好陪她度过生命最后一程,不让她在原本孤寂的人生中再受孤单冷清。县城里的同学轮留每天喊她去玩或陪她到郊外四处游游。小凤人好,她能遇上这群真诚、真心待她的同学们是她的福啊。
这三年中,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小凤仍保持着一颗乐观平常之心,该做的她尽力去做。
去年,一位同届住在邵阳市的老同学丈夫患绝症住院期间,城步的同学的也捐了款,而小凤不认识这位同学,她听到了这事,不仅捐了款,还自驾车带同学代表将捐款送到这个同学手上,她承包了往返四百多公里的高速公路费和小车加油费。在下高速收费站时,她不慎将前面车刮擦了下,又赔了几百元的修车费,彤说这些钱由她来出,可小凤坚持着自己一力承担。
其实,这一切都发生在小凤生病期间,但她仍把同学的事放在心上,仍尽全力而为,怎不让人感动。

我第二次遇见小凤是和彤一起去乡下参加文友聚会。
清明节过后,住在离县城有四十多公里歌舞村的一位文友邀请我们县作协的几个文友聚会,可是我与彤没有车,临行时,彤说:“我们只好又麻烦小凤了,趁她现在身体状况还好,就喊她一起去乡下玩玩吧。”我也表示赞同。于是,彤就打小凤的电话,小凤也正好有空,她一下子就开车来接我们了。
一路上,我们三人有说有笑。山区的公路崎岖不平,弯道多,小凤驾着车,一路稳稳地行驶,风景好的地方她放慢速度,让我们尽情地欣赏沿途风光。我打心里佩服小凤娴熟的驾技,也感激她这么热心细致。
近距离接触小凤,我对她有了深刻印象。论外貌,小凤长得不漂亮,如果真实的评价她,倒有点丑。她个子高,至少有一米六、七样子,穿着很朴素。如果说女人温柔如水,妩媚像花,那么这些在小凤身上是找不到柔性的,她倒是有几分阳刚与帅性,豪爽与大度的男性化风度。她讲话的声音也有些沙哑,但她很稳重,不随意言笑;她办事作风干练、果断;她在我眼里一点不像病中的弱女子,是我印象中的“伟丈夫"形象。
那次小凤把我与彤送到了文友家里,我们文友们要去周边村子采风,邀小凤随行,她却婉言谢绝了,也许她体力不支,也许她不好意思随同,而她却安静地在朋友家等着我们归来,好送我们一起回去。她就是这样一位克己待人的平凡人,实在人,一位充满着爱心的人。
那次后,我再没有见到她了,只偶尔地与彤交流中打听到了小凤是一日比一日地消瘦了……

杨小凤,这一个很普通很平凡有爱心的人,她的生命在她61岁还差两天就划上句号了。生命如此地脆弱,使她还来不及与她生前的亲朋好友道别,她就停止了一切生命迹象了;她平时省吃俭用存下的钱还未来得及交待女儿,孙子,她就这样匆匆离开人世了;她一生孤寂,没有享受过爱情,也没有享受过晚年的幸福就这样走了。
但是,小凤的一生不幸中又是有幸的,她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对她疼爱有加,培养了她师范毕业。她有自己热爱的事业,热爱的教学岗位,她聪明好学,能力超强;她博爱,爱同事、同学、朋友,还收养了养女。她的大爱也得到了回报,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有这么多的同学、朋友陪护在她身边,送她最后一程,这也使她值了,这就是她生命中不幸的有幸。她一生平淡,默默无闻,但她却能尽已之力去帮助比她更需要帮助的人,她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她为人善良、友爱、正直,这就是她人生的闪光点,凭这些她就值得我赞美!
小凤,你一路走好吧!愿天堂中的你再没受病痛折磨。
生命赋予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它是何等的宝贵,让我们都敬畏生命吧!
小凤,她赶在了这个秋天走了,她不带走任何东西,就像一片脱离了生命树枝的秋叶在秋风中无声无息地飘落了。

【作者简介】
吕晓蓉,笔名雨露,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城步第四民族中学退休教师,县作协会员。本人热爱文学,笔耕不辍,有散文、诗歌、通讯作品在省市多家媒体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