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闲话
文/何大年(谷济子)
今天,老天终于下雨了。下雨本是件平常事,不值得大惊小怪。可这是全国最高气温城市,白露节气后仍然闷热无比中的第一场雨,况且不是蜻蜓点水般的过客,而是痛痛快快、扎扎实实的下了一回,具有改天换地的意义,这就是不平常,值得大赞的雨了。
我的家乡南昌,是出了名的火炉城市,夏日的毒热让人无法忍受。太阳的光芒倾洒在大地上,就像铁炉沸腾的钢水喷泻而出,发出剌眼的白光,那光芒将大地烤熟烤焦。在这烈日下,树木萎缩着、耷拉着脑袋,树叶卷曲着自己稚嫩的身体,让受热面积尽量缩小一些,再缩小一些,保存着体内那稍纵即逝的一丝凉气。树木下干枯的草丛中发出小猫“喵喵”的声声叹息。马路上偶见几位行人,也都是撑着遮阳伞匆匆而过。只有那不知疲倦的蝉,还在无韵律、杂乱的鸣唱。即便太阳躲在云层里,那也是虎威不减、呼出滚滚的热浪气息,“云里的日头,晚娘的拳头”这句俗语,就是对此最形象的比喻。对南昌的热,我曾经这样描述:低温三十一,大道铁炉倾。何方观此景,暑气火连营。好似笼中坐,空机响满城。
立秋了,暑热何时了,秋来十八追,秋老虎的热仍然让人气闷窒息。我曾诗曰:午后秋情至,何来退暑凉?蝉闲得意闹,虎躁更嚣张。若要风清爽,还须露白扬。西山新雨后,早晚看金黄。可今年白露已过去近一个月了,仍不见有清凉之意,闷热还在持续,且有更加疯狂之势,人们仍然是露胳膊露腿、动则大汗淋漓。大街上忙碌的洒水车就像在桑拿房的红碳上浇上一盆水,让整个天空弥漫在热气之中。久热盼甘霖,今天的这场雨给耀武扬威的热当头一棒,让闷热的天顿时有了凉意,你说、还不应该欣喜点赞么?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以雨为题作文,以雨为意赋诗,比比皆是。人喜雨喜,人悲雨悲,于是有了“天街细雨润如酥”的欢喜,有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叹。大文豪苏轼曾写下散文《喜雨亭记》,以雨为亭名,记述喜庆事件。而周作人先生的书斋却取名苦雨。可见,心境不同、环境不同、时代不同、用意不同,对雨的感受、表述,也是大不相同。
对雨而言,早年我是不喜欢的。1968年,我随下放的母亲来到农村,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村民们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就像披着盔甲的角斗士,威风凛凛,而我却套一件小而薄的塑料雨衣,雨水顺着脸颊顺着脖子直流直下,那雨衣湿透了,就像一块膏药沾在身上,特别的难受,至今想来,那滋味也是一言难尽。四月寒天,年少的我冷得直哆嗦,哪知春雨贵如油的道理。那个时候,我是讨厌雨的。十六岁时,锦江洪水告急,我参加防洪抢险。昏暗的天、浊黄的水,道道闪电从不同的角度将夜幕撕裂,随着骇人的声声炸雷,狂风卷着暴雨歇斯底里倾盆而下,黄豆般的雨粒抽打在脸上,我背着沙袋在大堤上跌跌撞撞。那个时候,我是惧怕且厌恶雨水的。
长大了,对雨的感受因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冬天厌雨,秋天喜雨。雨季到了,雨势云头起,倾盆落太虚。连天暴雨,堤坝告急,防洪严峻。此时,对雨既无喜欢也无厌恶,而是怀有担忧之情,心情与洪水情势牵在一起:滔滔水势紧,拍浪别破堤。
如今,我坐在小院的回廊中,欣喜的看着这期盼已久的雨,欣喜的看着大雨后的丝丝小雨,这小雨或密或疏、漂漂洒洒,丝丝都带着诗韵,丝丝都带着深情。我喜欢这柔柔的、温凉扑面的小雨。人生在世,喜欢的事物很多。对大自然而言,我喜欢高山的巍峨、喜欢松竹的青翠、喜欢大海的波涛、喜欢月光的皎洁、喜欢阳光的明媚、喜欢花开的香,喜欢叶落的美。这一切的一切,都曾是我生命里轻轻划过的印记。
也许会有人说,你这是自作多情。我说,人其实是需要多情的,情感是人的精神寄托,情感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红线。父母之亲、兄弟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哪一种不值得赞美?当农民兄弟手握铁犁,在田地中犁出道道沟壑时,他付出的是对土地的深情,寄托着丰收的愿景。当解放军战士怀抱着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庄重地缓缓走来,他们怀抱的是烈士的英灵,凝重中透出的是对英魂的悼念深情。
长大后,我常常会默默地注视这绵绵秋雨,回味在往事中,沉思在秋风里。在外人看来,一个发呆的模样,仿佛是心事重重,身陷孤独。人处于尘世间,是不愿孤独的。老人怕孤独,是渴望亲情。年轻人怕孤独,是怕失去活力。热闹与孤独,我们都曾经经历过,将来也会再持续。孤独与热闹本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依偎。万物自有其道,就像是春去秋来,花谢花飞。人生莫不过如此。何况,在喧嚣的人群中,你怎知道就没有孤独的灵魂?当孤独来临时,又何尝不可有一颗丰盈的心?
撇开老年人不论,其实孤独并不是件坏事。孤独时,没有迎合、没有纠葛,没有违心的献媚。就像卢梭所说:社交场的闲逸让人厌恶,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自愿的。孤独可以修炼品质,孤独可以坚持自己。当一个人独坐时,可以想想逝去的往事,想想过去唱过的歌,想想过去流过的泪;可以在一纸素笺中,去留下流水般的诗意,去留下群山的壮美,去留下炽热的感情。考验一个人的质地,最好的时刻,正是他孤独的时候。
秋,是迷人的。当秋阳高照,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那是何等的壮观。想到前几年秋季我的婺源之行,篁岭天街外晒秋的红辣椒,石村山头上参天的红枫叶,热辣辣、红彤彤,一片浓郁扑面而来。当日暮西斜,那软软的夕阳洒在大地上, 那房屋、那树木,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金色中。“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活脱脱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婺源的秋天就像篁岒天街外秋晒的红辣椒、就像石村山头上那参天的枫叶,热辣辣的、红彤彤的,醉人的风情让人看不饱、尝不够。当时我曾想,如果此时来一场丝丝秋雨,那这篁岭是否更有张力,这幅美丽的山村画卷岂不是要变成一幅水墨画而更有灵性呢?
如今,夏季早已过去,江南的秋收已经结束,可是秋热仍在继续。太阳继续露出老羞成怒的面孔,人们依旧汗流浃背。此时,若再来一场秋雨,让那丝丝小雨滋润万物生灵,让那小雨夹着凉意扑面而来,顺着额头而下,慢慢吮吸着她的甜味,那岂不是惬意至极。那时,小狗撒欢、百鸟争鸣、蝴蝶飞舞、蔫叶生辉,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真是心想事成,国庆长假的前夕,期盼已久的秋雨终于来了。天空中,淡墨色的青云像片片柔软的薄纱随着习习的凉风移动累积。渐渐的,云层越来越厚,掩去了太阳的光辉,整个天空变得阴凉起来。随着一声声沉闷的雷声,雨开始发点了,雨点洒在干燥的地面上,一点一点就像一粒粒淡色的黑豆。很快,雨滴变大了、密集了,地面上再无雨点与干燥并存的观感,瓢泼的大雨让大地瞬间潮湿起来。凉风一波又一波拂过田野,拂进小院、拂过全身,也不知是布谷鸟还是斑鸠,不知疲倦的欢唱着,“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此起彼伏,欢庆这闷热后秋雨的降临。此时,我才真切的感受到,真正的秋天终于降临。
下吧,不要停歇,下得畅快些,把这尘世间的污渍荡涤干净!让我们去享受这意味深长、沁人心脾的秋意!

作者简介:
何大年,笔名谷济子。全国优秀律师、2004年至2015年任江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江西省政府首届法律顾问成员,江西省财经大学、省科技学院兼职教授,江西豫章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中华诗词学会、江西省诗词学会、江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南飞雁、益友、竹韵汉诗、墨庄等诗社文学社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