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铨,一个乐观的革命者
何望贤 刘伟光

▲彭铨的离休证
少年失父,青年学武
1914年2月出生于丰顺县龙岗镇坪丰村大輋农民家庭的彭铨,由于父母辛勤劳作,童年生活还算幸福。1925年到龙岗镇田坑村族祖读了几年私塾,私塾期间,还向前来当地传授武艺的谭弓师等人学武。可是就在他高小毕业那一年,也就是1930年,他的命运便彻底改变了。1929年10月,朱德率领红四军一、二、三纵队6000多人进驻马图前夕,坪丰村大輋成立乡农会,彭道胡任主席,村民们纷纷加入农会组织,彭铨的伯父彭维定、父亲彭维源成了农会的活跃分子。可是,农会成立不久,便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彭维定、彭维源惨遭杀害,伯父的女儿也受枪伤。从此,彭铨变成了一家四口的顶梁柱(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为了免受欺负,彭铨辍学之后,又努力回顾师当年武术师傅所教的武术动作,一旦有空便要练习一番。彭铨由于读了高小,又会武术,在大輋这个才一两百人的村庄便成了“文武双全”的人物,在村中很有威信。
中年从军,英勇善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开展了第二次“合作”。虽然丰顺,天还是那个天,老百姓还是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压,但彭铨所在的山村却是“平静如水”。而彭铨这“平静如水”的生活却因为他的威信高所打破。1943年,彭铨就是因为在村里有威信,愿为村民着想被推为大輋的甲长,后又被推为大輋与三坑尾的副保长。而正是这“副保长”的身份,在国民党蒋介石全面发动内战之后,1946年因为对国民党的征粮与征兵的政策进行抵触,彭铨被拘留多次,一次拘留在“新兵团”,一次拘留在乡公所,最后一次被伪县政府判坐牢一个多月。
1947年4月,在梅南山区猴礤村成立了梅丰边武工队,6月份,刘永生率领20多位“粤东支队”队员来到梅埔丰边。武工队为了壮大队伍,四处招募兵员。彭铨听到这个消息后,想起了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父亲和伯父,想起了被拘留、坐牢的耻辱,也想到了已经成年的弟弟和妹妹,当年10月,趁时任武工队队长的陈华,前来在马图北山嶂发展队员之际,只身直奔马图投奔到陈华的“麾下”。陈华见到彭铨,便对他进行了全面地了解,自此,彭铨正式成为了一名武工队员。
彭铨入伍后,发挥其善于交际的优势,一方面积极筹集粮食,一方面积极配合陈华发展武工队员,为刘永生的粤东支队提供兵员,据陈华的《赤子忠心谢春秋》(2001年中共梅县县委党史资料研究室编)回忆(第88页),“1947年底,部队人数已达300多人,所需物资更多,且斗争也已公开化。”这段时间,无论是增加兵员,还是筹集物资,都离不开彭铨的积极工作。在每一次战斗中,彭铨都变得十分勇敢,陈华在书中记录的1947年12月11日晚,袭击龙岗圩的紫汤乡公所“烧毁征粮户籍及文书档案、俘敌税收员数人,经教育后释放”,陈华说是“在武工队陈华、彭铨的配合下”实现的;1947年12月18日晚,袭击上林村反动分子朱斐然,“缴获长枪7支,子弹1箱”,也是“在武工队彭铨、朱锦彬的配合下”实现的(第89-90页)。
由于作战勇敢,善于沟通,彭铨于1948年1月在龙岗马图西华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在这年,国民党还曾以300块大洋悬赏买彭铨等人的人头。经受战争考验的彭铨,于1949年初,接任陈华的“丰北区区委书记”一职,1950年担任丰良区住区委常委兼副区长。

▲左三为彭铨,1949年6月梅县地区干联会部分战友留影
错误处理,不忘党恩
解放后的彭铨,没过几年好日子,就在1952年“三反”中被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54年,索性把他开除回家。回想起被开除的原因,让经历了那个年代的彭铨老同事无不唏嘘:一是出身不纯,做过副保长;二是曾经想与富农的女儿谈婚;三是包庇反革命分子黄集涯。但,无论是哪个理由,对于彭铨来说都是“冤”,特别是“包庇反革命”这一点。
“包庇反革命”黄集涯当然是最“要命”的。陈华在《赤子忠心谢春秋》的第107页中记载:1948年9月初,驻扎在马图石坜以黄集涯为首的团防被陈华所率的区中队第二分队打死1人,并放火烧掉黄集涯的几十立方木材之后。慑于武工队的威力,黄集涯主动与武工队联系,悉数交出武器表示投诚。而在1950年在马图召开批判会的时候,黄集涯被揪出批斗,当时有人煽动要枪毙黄集涯。此时,适逢彭铨前来指导工作,便在会上为黄集涯说了几句“公道话”,意思是,黄集涯算是投诚人员,按照党的政策,投诚人员不能按反革命论处。让彭铨想不到的是,这几句“公道话”断送了他的“大好前程”。虽然彭铨的“公道话”没有救回黄集涯,但黄集涯的儿子黄万祥一家,至今仍对彭铨一家依然感恩戴德。
彭铨是1950年同当时的区妇联干事朱羌结婚的,自1954年被开除回家后,彭铨夫妇俩到离家五公里的龙岗坪丰村三坑尾烧炭,每年投钱给生产队;在小孩出生期间,彭铨往往是一个人在山上:砍树、扛树、装窑、出窑……只是到了卖炭的时候,才雇人帮忙。就这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尽管辛苦,尽管自己曾经是共产党的干部现在变成烧炭工,但彭铨毫无怨言,村民们经常看到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充满笑容。过去的一些老战友,也会经常去看他,甚至为他叫屈,而彭铨却总是笑呵呵地说:“比起那些牺牲了的烈士来说,这算得了什么!”“我相信共产党,总有一天会给我一个‘公道’的!”“共产党就是从纠错——犯错——纠错中走过来的,我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让劳苦大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正是这种乐观的革命精神支撑着彭铨顽强地生活,用烧炭来赚取工分养活了五儿二女,并协助村里建成连接龙岗的三十多米长的石桥;也正因为这种乐观的革命精神,使他度过了艰苦的岁月,直到1982年古稀之年的他才落实政策恢复所有的政治待遇时,彭铨对身边的子女说:“我们要相信共产党。你们要创造条件加入中国共产党!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过上幸福生活!”后来,在彭铨的鼓励下,考进兴宁师范后来成为人民教师的三儿子彭祖发,于1995年也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教师,2018年小学校长的岗位上光荣退休。
彭铨于1988年含笑离开人世,享年75岁。

▲陈华复彭祖发信
【参考资料:1、彭铨的三儿子彭祖发的口述;2、2001年中共梅县县委党史资料研究室编的陈华的《赤子忠心谢春秋》;3“五镇联谊小组”编的《丰顺县城解放战斗史料》(1947-1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