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名赋
文‖郭振朝
沙麓①灵秀之地,漳卫②流韵之乡,枕太行而望泰岳③,滨黄河而接齐鲁,交晋错豫,袤延广从,沃野千里,唐之魏州也④。魏者,巍也,故曰大名。城似卧牛⑤,雄关北扼,墙高地险,沟阔壕深。郭长四十有八里,漳卫之水包萦于郭外,神勇之卒护卫于城内。“界在中原,独殿河朔。”⑥雄哉!大名,兵家之地也。
夫大名者,首治之地也。形成于春秋,发展于秦汉,繁荣于隋唐,鼎盛于北宋,衰落于明清。曾两为国都,七为陪都⑦,数为路道郡府⑧,凡一千七百余年矣。昔莅府城,“朴茂之气,独盛于此” ⑨,“临惬堰以俯眺古河,登铜台而纵观晓嶂”⑩,“揽朝霞于菱岸,沐阴雨于莲池”⑪。城以古而见经传,名因高而蜚寰中。美哉!大名,史之名城也。
夫大名者,人文荟萃也。凤翥鸾翔⑫,王者兴焉。上古兴黄帝⑬,商汤为京畿,桓公筑五鹿⑭,武候建别都⑮。地之灵而诞“三帝”⑯,水之秀而生“六后”⑰,“九候五司马”18,汉末出贵乡。孙膑伏兵兮,马陵道中败庞涓⑲;膑足著书兮,《孙子兵法》留人间;诗仙太白兮,魏郡长吟有名篇⑳;哲人才俊兮,王充、束皙、齐履谦㉑。官于斯土而拜为首辅者,唐之狄仁杰㉒,宋之寇准也㉓;生于斯土而官于庙堂者,唐之郭震㉔,明之黄立极㉕、成基命㉖,清之成克巩也㉗。 谢台臣改革教育,成就一代大师㉘;冯品毅星火燎原,燃红直南大地㉙;郭隆真妇运先驱,伟业青史留名㉚;邓丽君天籁之音,歌后蜚声中外㉛。壮哉!大名之“大名”,史记之,歌颂之,聚乎于斯者人杰也。
夫大名者,宋之金埠也㉜。漕运舟楫不断,车马喧嚣不绝;驿站码头毗邻,茶楼酒肆相连。富商巨贾云集,墨客骚人兴会;王侯将相辈出,英雄豪杰际会。舞台歌榭千处,琳宫梵宇万座;店铺行货满目,商号钱财遍地。人物繁华锦绣者,北京大名府也。
嗟夫!兴于水而毁于水也㉝,福祸何哉?然则励后人者,精神也,故斯人,纳四海而容天下者大矣,敢改革而勇进取者多矣。噫!福兮何喜,祸兮何悲。
夫大名者,今之宝地也。历史悠久兮,厚重而绵长;文化多元兮,灿烂而交融。沃土肥美兮,三农富强;物产丰饶兮,百业兴旺。铁路横卧东西,国道贯穿南北,高速交织四方,省道钩连八面。北上冀中之首府,南下中原之郑州,东去齐鲁之泉城,皆五百余里,可朝发而朝至也。
君不见,万丈广厦入云端,日新月异谱新篇。南北湖上㉞,帆影点点,波光粼粼;东西园中㉟,百花争艳,万木葱茏。天蓝云白兮,月明而星灿;风和日丽兮,水秀而花嫣;物华霞蔚兮,芳馨而气岚。忆往昔,雄关漫道岁月峥嵘;看今朝,万里征程鹰击长空。写奋进之辞赋,谱时代之华章。
伟哉!大名,美丽之地,富强之乡,活力之城,和谐之家!
乙未年春
注释:
①沙麓:大名县境内春秋时期的一座名山,初名菹台,因周穆王而得名五鹿,因山为土山,山上林木茂盛,又名沙麓、沙鹿,今俗称“东土山”。鲁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八月五日,沙麓崩。今卫河东侧即其旧址,仅剩下数处沙丘以资凭吊怀古。
②漳卫:指漳河、卫河,两河贯穿大名县全境。
③泰岳:泰山。
④魏州:西汉时期的政区名称,原治所在今临漳县邺镇,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魏州改治贵乡县(今大街乡双台村),因永济渠的开凿,魏州地位迅速攀升,为当时天下六雄之一,河北道、魏博节度使治所。唐建中三年(782年),魏博节度使田悦擅改魏州为大名府,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魏州为兴唐府。
⑤卧牛:北宋北京大名府外城四十八里二百零六步,状若卧牛,故民间俗称“四十八里卧牛城”。卧牛头北尾南,腹东背西;北砖门西为牛项,北河门为牛首,魏县门、观音门、鼓角门之间为牛脊,南河门、南砖门为牛臀,朝城门为牛腹,冠氏门为牛前足,范庄村为牛后足。
⑥界在中原,独殿河朔:清康熙《元城县志》对元城县形胜的赞语。意指南以中原大地为边界,北依河朔,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⑦两为国都、七为陪都:后唐、藩齐建都大名府,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藩齐相继以大名府为陪都,时长达160年。
⑧路道郡府:自曹魏黄初二年(221年)设立阳平郡治元城县以来,至1937年日寇侵占大名,相继有阳平郡、贵乡郡、武阳郡、魏州、魏郡、河北道、魏博节度使、兴唐府、广晋府、大名府、河北路、河北东路、大名府路、大名路、直隶山东河南总督、直隶总督、保定巡抚、大名道、大顺广道、冀南道、大名专区等县以上行政机构设在大名,时长达1700年。
⑨朴茂之气,独盛于此:清康熙《元城县志》对元城县形胜的赞语。意指民风纯朴。
⑩临惬堰以俯眺古河,登铜台而纵观晓嶂:清大名县知县顾咸泰《大名县志序》中语句,描写的是大名县三处盛景:惬山古堰、铜台夕照、沙堤晓嶂,今俱不存。惬堰指惬山古堰,在今大名镇岳庄村南;古河指王莽河,西汉时期经流惬山东侧;铜台在今老堤厂,传为魏惠王拜郊台;晓嶂,在今沙堤村。⑪揽朝霞于菱岸,沐阴雨于莲池:清大名县知县顾咸泰《大名县志序》中语句,描写大名县两处盛景:卫水归帆、莲池阴雨。卫水归帆在今白水潭村,莲池阴雨在今龙王庙镇与三角店之间,今俱不存。
⑫凤翥鸾翔:鸾鸟盘旋,凤凰高飞。喻指大名是帝后之乡。
⑬黄帝:中国远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今大名县地当时为黄帝之子昌意的封地。
⑭五鹿:即五鹿城。周惠王十九年(前658年),齐桓公筑五鹿、中牟、邺、盖兴、杜丘,以卫诸夏之地。五鹿城,在今大名县东石家寨村。
⑮武候建别都:周安王六年(公元前396年),魏武侯即位,建别都于今大名县境内。明正统《大名府志》载:魏武侯庙在城东赵家里,去城一十里,有坛,曰“武侯坛。”明正德《大名府志》载魏武侯台在旧城南门南十里,为武候别都、魏武侯城在此地,今大名县李茂堤村一带正居其位。别都即陪都,这是大名在历史上首次作为陪都出现于世,开启大名辉煌陪都历史之端倪。
⑯三帝:指诞生于大名县的三位皇帝,新朝皇帝王莽、后汉隐帝刘承祐、后周世宗柴荣。
⑰六后:指诞生于大名县的六位皇后,汉元后王政君、汉平帝王皇后、后周太祖圣穆柴皇后、宋太宗淑德尹皇后、宋真宗章怀潘皇后、明嘉靖孝洁陈皇后。
⑱九候五司马:西汉时期,因元城县委粟里王氏家族显赫一时,家族中有王凤、王崇、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王音、王莽等九人封为侯,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五人为大司马秉政,故称元城县委粟里为“贵乡”,这是后世贵乡县的由来。
⑲马陵道中败庞涓: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在马陵道设伏,大败魏军,擒魏国太子申,射杀大将庞涓。孙膑,大名县束馆镇人,马陵之战后率族东迁山东阳谷安乐镇。马陵道在今大名县埝头乡东西马陵村。
⑳]魏郡长吟有名篇: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天宝十二年(753年)六七月,前往范阳(今北京市)探访安禄山谋叛虚实,路经魏郡贵乡县,魏郡太守苏晋、贵乡县令韦良宰盛情款待。李白留诗《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魏州的繁华富庶尽现笔底。
㉑王充:字仲任(27-约97),东汉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除《论衡》之外,尚有《养性书》十六篇、《讥俗书》十二篇、《政务书》等。祖籍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系元城王氏之后。王充的祖上在元城王氏势力急剧膨胀时期开始显达。“几世尝从军有功”,骁勇善战,后被封到会稽阳亭,后来王充祖上丢掉了爵位和封地走向衰落。全家由会稽阳亭迁居到会稽钱塘县(今浙江杭州),靠经商糊口,落户上虞章镇。《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束皙:西晋文学家,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约生于魏景元二年(261),卒于晋永康元年(300),享年四十岁。博学多闻,性沉退,不慕荣利。曾作玄居释,张华见而奇之。后王戎召皙为掾,转佐著作郎。复迁尚书郎。赵王伦为相国,请为记室。皙辞疾罢归,教授门徒。卒时,元城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有集七卷,(《隋书经籍志》、《唐书志》作五卷)传于世。
齐履谦:字伯恒(1263~1329),大名人,元朝数学家,太史院使,封汝南郡公。七岁,一过即能记忆。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补星历生。二十九年,授星历教授。成宗大德二年(1298),迁保章正。武宗至大三年(1310),升授时郎秋官正,兼领冬官正事。四年,擢国子监丞,改授奉直大夫、国子司业,与吴澄并命,时号得人。未几,佥太史院事。延祐元年(1314),复为国子司业。时初命国子生岁贡六人,以入学先后为次第。履谦乃酌宋制,立升斋、积分等法,择其优者充贡。帝从其议,自是人人励志,多文学之士。五年,出为滨州知州,丁母忧,不果行。英宗至治元年(1321),拜太史院使。泰定二年九月,以本官奉使宣抚江西、福建,黜罢贪官污吏四百余人,蠲免括地虚加粮数万石,州县以先贤子孙充房夫诸役者悉罢遣之.履谦治学博洽精通,《授时历》行五十年,未尝推考。著述颇丰,多已散佚,仅《春秋诸国统纪》行世。元宁宗至顺三年(1332)五月,赠汝南郡公,谥文懿。
㉒狄仁杰:大唐名相,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孙万荣大举南下,河北震动,起用彭泽令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孙万荣闻风退兵,民心得安。两年后,狄仁杰离职,魏州民众仰爱狄仁杰,为其立生祠。每月初一,魏州民众来祠堂祭祀狄仁杰,大名府城隍神即狄仁杰。
㉓寇准:北宋名相,寇准幼年在大名府生活,太平兴国四年秋,寇准与张覃、张咏等参加大名府解试,次年中进士,此后离开大名府。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寇准遭王钦若等南迁派排挤,罢相,命寇准知大名府兼驻泊都部署。寇准撰大名府堂联,文曰“东郡股肱今右辅,北门锁钥古天雄”,为千古府衙名联。㉛邓丽君(1953——1995),原名邓丽筠,艺名邓丽君,另有外文名Teresa Teng等。原籍大名县大街乡邓台村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1963年参加“中华电台”黄梅调歌曲比赛,作为年龄最小的参赛者以《访英台》获得冠军。1966年,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赛,以一曲《采红菱》夺得冠军。1967年9月,邓丽君推出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从那时起正式以歌唱为职业。16岁,应新加坡总统夫人的邀请出席在新加坡国家剧院举办的慈善演出,此后,她的歌唱生涯展开了国际运作。1971年2月至1972年的8月,先后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地进行巡回演出。1987年起,邓丽君逐渐淡出歌坛。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哮喘病突发,猝逝泰国清迈,享年42岁,长眠于台湾金宝山“筠园”。邓丽君在其三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共演唱了3000多首中文、英文、日文等歌曲,为世间留下了诸多不朽名作。1986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界七大女歌星”和“世界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星”之一,成为唯一一位同时获得两项殊荣的亚洲歌手,为华语乐坛的革新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努力贡献,也对大陆流行乐坛的启蒙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㉜金埠:自永济渠开凿以来,造就了大名府商业大都会的地位,史称“邺都六州户口,天下之半。”北宋时期,大名府的税收为全国第二,仅次于开封府。
㉝兴于水而毁于水:隋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使魏州成为连接南北交通的枢纽中心,造就了商业大都会的地位,魏州遂成为天下六雄之一。鼎盛于五代、北宋,大名作为国之都城,名东京、邺都、北京,史称“邺都六州户口,天下之半”,繁华冠天下。明建文三年(1401年),漳河、卫河决,北宋大名府城毁于洪水,九月,于御河北岸艾家口北一里处徙筑大名府城,即今大名县城。
㉞南北湖:今大名县城南的南湖公园、城北的北湖公园。
㉟东西园:今大名县城东千亩植物园、城西环岛的五鹿园。
作者简介:郭振朝,河北大名县人,1958年生,历任教师、教育局副局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主编出版《大名史絮》三卷、《大名革命老区发展史》、《大名历史文化读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