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龚如仲(Ralph)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毕业,曾任外贸部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驻美国公司总裁。
有关作品: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翻译作品——美国动画电影小说《忍者神龟》(Ninja Turtles),台湾采薇出版社出版、发行《岁月如重—兼谈华国锋》(此书已被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纽约市市立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东西南北中国人---细谈如何在大陆做生意》、《悠然时光》、《如仲诗语》、《My Life--Family, Career & VIPs》,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悠然斋诗文选》《花儿在身边开放》。
作者现旅居美国,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经典文学网特约作家、台湾采薇出版社资深顾问、奥地利英文网Sinopress特聘专栏作家、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会员、中诗报七室创作者。

【到大陆做生意】之八
追梦人子平一的故事(节选)
文/龚如仲(Ralph)
头一回见到子平一先生,我还以为他是一位“诗人”或是“画家”。因为他那清秀而稍稍瘦狭的面容,深思而略带忧郁的眼神都给我留下了“一介文人”的印象。等到彼此相熟之后,我才知道:这位来自云南香格里拉地区(丽江)的“书生”是个专门经营“为健康把关”、“为病情把脉”生意的企业家,一个有着执着梦想的“追梦人”。
(一)女娲补天,心系苍生
我深深地爱上了它、我爱上了它,
这美丽的香格里拉,
这可爱的香格里拉。
我深深的爱上了它这理想的家。
你看这山偎水涯,
你看这红墙绿瓦,
仿佛是妆点着神话妆点着神话。
你看这柳枝参差,
你看这花枝低芽,
分明是一幅彩色的画。
啊,还有那温暖的春风,
更像是一袭轻纱。
我们就在它的笼罩下
我们歌唱,喔,香格里拉……
子平一先生就出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所写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香格里拉地区。以这部小说为情节改编的电影主题曲曾被几代人作为经典歌曲传唱,其中有上世纪的周旋和后来的邓丽君。所以说,出生在这个被人深情歌唱美丽地方 — 香格里拉的子平一先生本身就应该是位诗人或画家。
子平一的出生地是位于云贵高原山麓一个名字叫团街的盆地型坝子里,一个方圆也就五六平方公里、但非常美丽的小地方。当小平一刚刚降生人间时,那时候的团街还是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离的世外桃源:恍若仙境的高山、峡谷、冰川和森林,还有那纯净蔚蓝的天空和漫山遍野的鲜花!除了环境优美之外,团街还独享着它本身特有的文化底蕴:基督教堂与佛教寺庙并存,三清道观与大儒祠堂同在,人们和谐共处,友善相待,一个真正的香格里拉。
小平一在家排行第三,是子家最小的孩子。就在他进入小学读书时的那年冬天,中国大地上突然掀起了一场“从‘土地归集体所有’改变为‘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改革浪潮,这在中国可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农民们乐坏了,因为被“大锅饭制度”伤害太久的他们终于有了“土地主人”的认同感。
立春之后,天刚回暖,兴奋了一冬天的农民们就在料峭的春风里迫不及待地下地干活了:乡村的道路上来来往往都是往地里送肥料的人,或肩挑,或赶牲口拉车,热热闹闹,人喊骡马叫,好一幅田园春光图。
土地包产到户第一年,老天爷也特别帮忙。春种夏耘之后,把一个金灿灿的秋天送给了那些原本是“祖祖辈辈劳作不休、却依然吃不饱饭”的人们。这一年,大伙儿终于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了,“五谷丰登”后仓满囤盈的农民们乐不可支。
但是,农民们除了种地之外还有大把的农闲时间。于是,“利用农闲挣钱”就成了那时候勤劳人们的共识。在小平一的家乡,本来就有一家专门生产耐火砖的工厂,同时还有一支经营矾石窑的强大队伍,所以要找点活儿干是不难的。于是一年到头,勤劳的乡亲们就不想休息一天,因为他们得憋足了劲要“发家致富”。
过了一年后到了春节期间,农民们家里有了余粮,兜里有了银子,不愁吃穿的农民们就用喜庆的爆竹来表达出他们心中的快乐。记得1983年的除夕夜,天还没有黑,喜庆的爆竹就搅动着山村的空气,把人们欢快的心情尽情地释放出来。爆竹声从除夕夜开始响起,直到大年初一的上午才慢慢减弱。没有任何人组织大家那样做,全是发自大家内心的由衷喜悦。直到现在,当人们提起“土地包产到户”第一年的事情时,子平一老家的乡亲们依然津津乐道于那年的欢庆盛况:“不断气的鞭炮爆竹声,乒乒乓乓地持续了整整一夜啊!” 从此以后,小平一一家人生活安定了,也富足了。子平一是一个对世界充满美好向往的少年。他从小就听过村上一位颇有学问的老先生讲“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从此以后,这位“女娲,古神女而帝者”的不朽传奇就在子平一幼小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查一下【史记·补,三皇本纪】,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大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害,于是她就亲自动手,炼出五彩石去补天空,然后折神鳖之足以控四极,最后又平洪水、除猛兽,人类得以安居。”
等到子平一长大成人后,他的人生最大梦想就是象女娲那样,造福人类、救助苍生。本着这一梦想,子平一也如许多山村里苦读后考上大学的主人公一样,是一只“山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因为他考上了一所地质学院,专攻应用化学。大学毕业后,他毅然放弃在家乡可以谋得的好职位,孑然一身,奔赴前程更为广阔的异乡,开始打拼自己的事业。
(二)初登职场,小试锋芒
子平一来大学毕业后不久到了浙江省府杭州,并在浙江大学所属的一家企业找到了一份推销“肺活量测试仪”兼技术服务的工作。对子平一而言,这可是一份有关人体健康的好活计。于是,他兢兢业业地打点,挨门挨户地推销。由于大学里的扎实功底,他不但对产品的性能、功效了如指掌,而且还能指导用户正确使用这种仪器。所以客户们都乐意与他打交道,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这个小伙子是真懂业务的,向他买测试仪一准儿没错。”
整整十八个月的推销辛劳,给子平一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同时也让他摸熟了如何干医疗仪器的门道。但“给人打工”总归不是子平一先生的“终极目标”,“只有自己创业才能真正地有所作为”。于是,子平一决定自立门户,以便“创造条件去了却一生所最求的梦想 — 做一番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真正事业”。
说来凑巧,一位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朋友找到了他,说是愿和子平一“共同开发一项名曰‘辅酶Q10’的医药中间体”。据说,那是一种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非常有效的辅助物。事实证明:目前只有美国和日本才有能力制造辅酶Q10,而这种辅酶Q10的原料只能从烟草的下脚料中提炼而成。其具体步骤是:先从烟草中提炼出茄尼醇,然后通过把茄尼醇进行合成的办法,就可获得附加值极高的辅酶Q10了。由于子平一先生来自云南,而云南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烟草生产大省。所以这位美国“海归”认为:他有从美国学成的技术,而云南人子先生有原料来源的极好人脉,二人之间的技术与原料的“结合”应该是“天作之合”的绝配“良缘”。更何况,这是一件关乎到拯救生命、功德无量的好事情。
带着特定的任务,子先生回到云南,开始建立烟草的下脚料的收购渠道。创业的初期是甜蜜的,因为合作双方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然而,事实却给满怀热情的子先生带来了难以接受的失望:在云南昆明辛辛苦苦地折腾了一年,磨破了嘴皮,跑断了双腿,散尽了资财,但等待他的却是一无所获。
(三)踏实创业,渐入佳境
面对失败的教训,“追梦人”子平一先生很快就冷静下来,并迅速调整了“追梦”方向:要想飞,先学跑,一定要从最基本的事情干起。通过积累经验、积累财力和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完成自己的“追梦”夙愿。
从昆明回到杭州后,子先生应聘到了一家特别对路的公司,干起了推销“基因检测仪”的“本职工作”。之所以说是“本职行当”,是因为子平一先生这一下可以学有所用。更为甚者,作为一种载体工具的“基因检测仪”可以被大量地运用到医学的临床上或实验室中。只要配以不同的试剂,就可以用这种测试仪对诸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SARS(即“萨斯”,或“非典”)病毒、艾滋病毒等进行测试。而“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是“追梦人”子平一先生一生的奋斗宗旨。所以说,能够干上“以科学手段来帮助病人测试病情、并能锁定每次或每天所需药量”的这项工作,是一件有益于人类的大好事。
当子先生正式踏上“推销基因测试仪”之路时,“基因测试”技术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可以说,这种测试技术当时是中国的一个新兴行业。那时候的中国,乙肝患者众多而医疗器材相对匮乏,这就给子先生和他的公司带来了无限商机。按传统做法,医院一旦查出某病人感染了乙型肝炎,医生就会立马给患者开药。但到底每次或每天要用多大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患者真正病情之所需?医生的心里没有底。而使用了“基因测试仪”,医生就可以准确地了解到患者病情所需的药剂量。这种对症下药的做法,既能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又不会因为药量过大或过小而伤害或耽误患者。这确实是一件“阿弥陀佛”的善举。
“推销基因测试仪”生意给子先生带来了创业成功的希望。由于生意兴隆,一年之后,这家杭州公司决定在北京成立分公司。于是,子平一先生被委任为该公司北京分公司的“掌舵人”。子先生在北京安营扎寨后,他不仅推销“基因测试仪”,而且还很快涉足到为“基因测试仪”搞售后服务的工作。由于对本行业务的精湛了解,再加上认真而地道的服务态度,子先生和他的北京团队很快就在京城首都打响了名号。不但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而且还广结了人脉,熟悉了市场,为自己未来的“自身创业”打下了基础。
2004年,这对“追梦人”子平一来说是一个非比寻常的年头,因为他下定决心自行创业了。在北京成立新公司,当时的注册资金至少要50万元人民币。可子先生一摸口袋,只有可怜的15,000元,离所需注册资金相差甚远。但好在当时北京专门有一类称之为“注册代理”的皮包公司,他们替子先生拿出50万元进行公司注册,但事后子先生除了退还本金外,还得付他们8,000元人民币的“好处费”。有了这种帮助,子先生的公司总算成立了。但付掉8,000元好处费之后,子平一先生的银行账户上只剩下区区7,000元人民币了。因此,子先生就只能用这小小的7,000块钱开始了他在京城的打拼生涯。
公司成立后,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为了节省费用,总经理子平一先生雇不起员工。于是,下至接听电话,上至拍板成交,全由他一人搞定,因为公司只有他这么一位“光杆司令”。当进货需要资金时,他只好向朋友们“临时融资”。好在几个比子先生先到北京创业的哥儿们混得还不错,他们可以时不时地借点儿钱给子先生周转使用。
公司成立的第一年是2004年,也就是子先生自立门户后的头一年,他就做了90多万元人民币的生意,其利润高达25万元,利润率为28%,这为子先生带来了自出道以来的第一桶金。
首战告捷,子平一先生信心大增。为了把生意做大、做精,子先生决定除了保持既有业务外,他还干起了测试仪所需的耗材生意,同时还买卖起小型仪器。随着各种测试仪及有关耗材的不断热卖,子平一先生在业界声名鹊起,生意越做越大。
到了2005年,子先生干了个260万元人民币的生意(利润达45万元),比2004年同期的业务量增长了近三倍!随着银子滚滚而来,子先生心中有了底气。于是,在2005年下半年,他雇了两名新员工。
除了经营老本行“基因测试仪”外,子先生敏锐地感到“北京空气污染严重、PM2.5值(雾霾尘粒值)几乎常常超标”的现状,于是,他就把另一个业务主攻目标指向了“呼出气检测技术业务”。具体而言之,由于空气中雾霾灰尘颗粒超多,而这种“雾霾尘粒”就会成为体弱者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诱因。事实上,不少北京人由此而出现了呼吸道方面的问题。而运用子先生所推销的“呼出气测试仪”,就可协助医生准确诊断出患者呼出气体里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乙晴的实际含量。医者随即就可得知患者吸道疾病的具体程度,从而能对患者进行对症下药的有效治疗。
2006年是子平一先生终生难忘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内,他抓住了一个机会,使他在业务发展上取得了一次飞跃。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一家位于深圳的国企公司被德国一家大公司收购,而该原国企公司的客户以前也和子先生的公司发生过不少业务来往。公司虽然到了德国人手中,但老客户们依然存在。子先生看准此良机,立刻大力发展与这些老客户的新生意。由于德国公司实力雄厚、业务量巨大,借着国内外业务的稳固平台,子先生由此而得以在生意上大展宏图。到了2006年,子先生的公司的业务销售量高达800多万元人民币,公司获利200万元(利润率高达25%)。
自2007年起,子先生的生意扎实而又高速地发展着,每年都不少于2,000万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而利润率保持在15%或以上。就其公司规模而言,子先生的公司目前已有20多名员工,办公室后面还有一个180平方米的仓库,生意越来越红火。子平一先生成功了,子先生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房有车,在北京立稳了脚跟。
(四)不忘追梦,策划未来
发达后的子平一先生时刻未忘自己的梦想。他的人生最大目标就是在他力所能及的的情况下,尽其所能,倾其所有,希望能在改善人类身体状况、改良生活环境方面有点儿作为。
在我采访子先生的过程中,他几次提到:在当下的中国,有两个问题最为严重,也最令他担忧。一个是:全国、尤其是北京的空气污染。为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因此而呼吸道被感染; 另一个是:当下中国还有不少居住在偏远山区和落后农村的人们,其生活现状堪忧。子先生对我说道:“就雾霾而言,2013年尤为严重。其雾霾程度是52年来最高值。追根溯源,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无非有三。其一、经济的高度、高速发展,使有关发达地区的污染显现出累积效应;其二、石化能源的消费增多造成了大气污染物的过多排放;其三、农村某些地区的农民肆无忌惮地过量焚烧秸秆,也对当地空气中PM2.5的增加负有一定责任。”
谈完雾霾问题后,子先生突然话题一转,提到了在好几年前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开胸验肺”事件。那是发生在2004年8月的一件大事。当时的情况是:河南省新密市一个名叫张海超的工人,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产生这个严重肺部疾病的原因,是源于张先生在其工厂长期“干磨材料、不断吸入粉末和有害化学气体”的结果。患者胸闷、干咳,身体日渐衰弱。但张先生所在工厂却以替张先生检查的“那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为由,宣布医院对张先生的“尘肺”诊断无效。由于工厂不承认张先生有病,张先生就无法享有求医治病的基本权利,更得不到应有的工伤补偿,张先生立即陷入了绝境中。
为了证明自己有病,张先生最后只能到一家医院,以“开胸验肺”的极端方式来告诉工厂自己确实得了“尘肺”病。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甚至惊动了中央。新密市当地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派专人到工厂彻查。最后,张海超先生赢得了社会舆论的支持,工厂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得了尘肺之疾。
子先生提到雾霾和尘肺这两件事情的初衷,是为了强调中国有些地区空气污染和工作环境恶劣的现状。同时,他也表示:今后工作的重点,不是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而是要推广更有效、更实用的人体疾病所需的测试仪器,从而造福患者。为了将来能够更进一步达到此目的,子先生还从其业务专业的角度,向我提起了当前世界上相当先进的eNO测定技术,并表示他有志于在中国推销这类有关产品。eNO有多种用途:既可以当作应用于检测气道炎症的“炎症计”,也可用作哮喘疾病的“预警器”或是抗炎药物所需剂量的“指示剂”,当然,也可用作控制管理的“呼气仪”。这是一项造福中国国民的新科学、新仪器。之所以决定做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为了追梦,追子先生“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梦。
除了在医疗仪器上多倾心血,子先生对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也是在尽心尽力。
在子先生祖籍的丽江地区,尽管大部分农村或山区已经迈上现代化之路,但少数穷乡僻壤之村落依然相当落后,有些地区连起码的照明实施都没有(因为没有电)。为了尽上一点“普济苍生”的义务,颇有悲天悯人之心的子平一先生投入了一项水力发电站的建设工程。
投资水电站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赚钱,但在“追梦人”子平一的心灵深处却总有那种“心系苍生”的“女娲情怀”。
这就是子平一先生,一个来自云南丽江的“追梦人”!一个“生命不息,追梦不止”的性情中人!
注:本文选自拙作【东西南北中国人—细谈如何到大陆做生意】,这本书于2014年由台湾采薇出版社出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