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小萌
2021年9月28日 泰州晚报
听的夸奖多了,头一回受到如此深奥的表扬:
有个女记者叫杨蕊,好像是学美术出身的。那天她这样评论我的微信体散文:“写的人,像飞;看的人,只能跟着跑。不留神,思维落了一道,满地标点符号。”
我开始收起想象中的翅膀,俯身去捡想象中的标点符号。粗粗查了一下,按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其中点号7种,标号9种。似乎可以囊括人类的七情六欲。
1
资深政协委员李士杰拉我们几个去“北京华声天桥”走了一遭。这个占地64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文化园,是著名画家王树声的杰作。李士杰的“湖边草公益书店”想在这里建分店。根据书店宗旨,我建议:直接叫“政协委员公益书店”好了。可是“政协委员”这个专用名词不能注册。多少有些遗憾。有个聪明的家伙留言:可叫“委员公益书店”。我回复:不错,可以试试看!
经过政协大家庭的熏陶,我们这群人,不论在职还是退休,个个都想发点余热。这,在金钱世界中显得格外高尚。为此要点八个赞。其中一个,是给俺自己的。
2
在没有牡丹的季节,去牡丹之都,是不是有点可笑?山东菏泽市牡丹晚报总编辑潘若松是我的老朋友,三年来每逢牡丹花开,潘总都发出邀请。可惜本人屡屡因其他活动错过。这次请我去讲手机摄影,潘总“先斩后奏”:“邀请您的事,风我可是放出去了,别让他们认为我说话不算数!”好吧,没有牡丹,不用遗憾,因为还有“水浒好汉城”:菏泽市郓城县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所以叫“中国好汉之乡”。在梁山县梁山寨大门外,我们一行人尽情搞怪,来了个“梁山新好汉表情秀”。不过,照片发到朋友圈后,大家“众口一词”:个个像“金刚葫芦娃”!
个个像“金刚葫芦娃”!
3
商丘日报社也请我去讲了一课,仍然是手机摄影。随后我用了一天半时间“走马观花”,记录商丘景,抓拍商丘人。我坐着哥们、商丘日报社副总编张浩哲的新车,享受着这位脾气极好的“司机”的服务。我“走哪拍哪”,他“指哪停哪”。让这个拥有超五百年历史、如今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商丘城,永远留在我的镜头里。也算是手机摄影课的延续吧。当然,以俺的素质,违规的事是不会做的。
听说,商丘城的地底下,还沉睡着至少六座古代都城。哇,悠久的中华文明,隐藏着太多的宝藏和太多的秘密。
4
这应该是最精彩的道歉信了。因为没能派人参加我们的盐城采风,于是……道歉信用我的六篇散文的题目贯穿起来。看罢,笑得我“花枝乱颤”!
全文如下:司马老师好!由于疫情原因,“任时光匆匆”,我们这里对在职人员“特殊时代的日常”管理收紧到让人无语,傅新春主任最后也未能前往并“跑起来有风”。我等失去了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只能在“好评世界”中“坐在家里鼓掌”并“傻傻地笑”。再次向您致歉!——沧州晚报总编辑杨云亮
我的六篇散文是:《任时光匆匆》《特殊时代的日常》《跑起来有风》《好评世界》《坐在家里鼓掌》《傻傻地笑》。
结论:杨总有才!绝对有才!
5
在位于盐城大丰区的4A景区“荷兰花海”看了一场戏剧表演。两个小时,《只有爱》。无论内容还是形式,绝对大胆,相当前卫。把号称“见多识广”的我,看得目瞪口呆。
去年来盐城,正值“盐通高铁”开通之际,我斗胆断言:“苏北腾飞,重在盐城。”今年再来,被盐城一个又一个大手笔震惊。我又开口了:“文旅融合,盐城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真心喜欢这个大气磅礴的城市。
6
虽然偶尔也控诉一下老天爷,但其实我是很少埋怨的。因为屡屡得到他老人家关照:每逢去外地拍照,总能遇上阳光明媚的好天。但殊不知,我极其怕晒怕热:日日汗流如注,头发水洗一般,形象“差评”。十天来,走了三省三市,都是如此。我盼风盼雨啊!
谢谢,回京赶上一天一夜不紧不慢的雨,让我着实凉爽了一回。有人欢喜有人愁。第二天,人大学妹海涛在朋友圈欢呼:“一天一夜还多的雨,终于停了!好评!”
7
节日。坐在行驶的汽车里,接到“泰会拍”摄影版编辑留言,想和我这个顾问商量点事。俺郑重告知:“本人正在前往掼蛋途中。有事晚上再说。”开车的小杜,重复了我的话,然后诡异地笑了。我,也狡猾地笑了。
不够敬业是吗?其实本人很“劳模”的。今天过节嘛。再说,9秒98的百米速度,不,在最近的全运会上9秒95了,只能由苏炳添这样的大神来实现。咱们这些凡人,不用太苛求自己,也就“丁是丁,卯是卯”,按部就班吧。
8
云啊,你还能变幻得更快一些么?……二十分钟里,我用手机记录了白云迥然不同的两种形态。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和捉摸不定,既令人敬畏,也让人感慨。也许“变”才是常态。由此想到,有些事一定要趁早做,有些爱一定要及时说……适逢中秋佳节,郑重道一句:“爱你们!”我就不一一发微信打扰了。
哦,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据了解,从2021年到2023年,连续3年,中秋都将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借用某篇文章的标题作结束语:《愿世间所有团圆,都不必跋山涉水相见》。
虽然有些伤感。
作者简介
司马小萌近影
司马小萌,北京晚报高级记者。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曾出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十五年。在新闻摄影领域颇有建树,是国内新闻摄影公益平台的领军人物。如今“跨界”,在文字领域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