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欣赏的力量
刘克勤
当年,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四处打听,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肯定与欣赏。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当作者得知欣赏自己作品的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时,喜不自禁,创作的火焰顷刻点燃,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目标,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坚持写下去,最终成为具有国际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思想家,他就是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事例的情节并不复杂,却让人从中看到了欣赏的力量。
呵,欣赏就是赏识,欣赏就是领略,欣赏就是视线之内的一份美好。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无人欣赏则为一种不幸。
欣赏不同于好奇,需要有一双睿智而又敏锐的眼睛;欣赏不同于猎艳,需要具备虔诚而又澄澈的心灵。
生活中的我们,都渴望能得到别人欣赏或赞美。威廉.詹姆斯也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为有了欣赏,美就超越了自然的时空局限走进人的心灵。欣赏者的心灵也因美的净化而成为最自然理想的归宿。
正是欣赏,在真、善、美与纯真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彩虹,让真、善、美通向圣洁的心灵世界。也正因为有了欣赏,人才发现了美,读懂了美,而美也感染了人,启迪了人。这是自然真谛与人生智慧相谐相融的绝妙境界,惟善于欣赏者才会有幸揽胜其中。欣赏为欣赏者提供了足够的与美相伴的温馨感觉,让爱美之心与动人之美结下高山流水不解之缘。
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欣赏,是一种滤尽了一切利欲渣滓的透明情怀。对真、善、美倾心而不盲从,礼赞而不迷信,远观而不亵玩。用可靠的理智恰到好处地调控着审美情感既不凝滞,也不泛滥,保持一种平和心态。

(互相欣赏是一种美的情怀……)
于是,我们欣赏高山,自会在高山的巍峨中领略到强悍与凝重;欣赏大河,自会在大河的澎湃中感悟到壮美与开阔;欣赏大树,自会在大树的伟岸中品味到自立与尊严;欣赏小草,自会在小草的葳蕤中吸纳到执著与希望。
欣赏是一种健康心态,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拥有。譬如以赏花为喻,有不惜掏钱买花却疏于培育以至花儿香消玉殒者,有见花美而心动继而动手摘之者,还有徒羡艳外表而心仪于罂粟者,种种变味的欣赏或源于狂热冲动,可源于自私浅薄,使人受益不多反受累遭害。
透过欣赏之物,可见欣赏者气度、品位及意趣。凡是善于欣赏者,都拥有一颗不凡的慧心。于他们而言,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寸草可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享有一份与故知重逢的欣慰;与罕见之美面对,拥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惊喜。即使身处荒漠绝域,亦能欣赏到平日常景常情中难得体味的孤独苍凉之美。
一个善于欣赏的人自然是胸藏锦绣,天地就更开阔明朗更亮丽空灵。相反,一个缺乏欣赏细胞的人,很容易可悲地自沉于一个满目灰暗了无生气的世界。
你既然不相信自己注定就是平庸之辈,就要学会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试着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自卑冶炼成自信,把不满锻造成奋争,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委屈升华成振奋,把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锤打成练达......尽管脚下没有红地毯,头上没有美光环,但一生的欣赏也许会成为永恒的风景。

(欣赏别人,自成苍龙。戴建设摄)
轻音乐-班得瑞《晨曲》
延伸阅读-
点击文字链接-刘克勤作品选

作者简介:刘克勤,男,汉族,出生农家子弟,湖南邵阳市直部门工作。湖南省作协会员。业余码字30余年来,散见于各级报刊作品计300余万字,先后出版《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个人专著3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