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舟归航了。
在被加拿大和美国方面非法拘押1028天后,孟晚舟女士终于在北京时间9月25日晚22时踏上了一直牵挂和关怀着她的祖国的大地。25号上午,孟晚舟将被无罪释放的消息不胫而走,各种消息铺天盖地,成为当天最火的新闻。
【德望天下.民本情怀】相信,中国的老百姓如此关注孟晚舟事件,决不仅仅因为她是一家中国科技巨头的高管。更是因为,孟晚舟被加拿大和美国非法拘押,华为被美国政府在全球围堵打压,是自对华贸易战以来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打压的代表性事件。经过漫长的三年时间后,现在人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憋着的一口气终于舒坦了——孟晚舟回家了,曾经在全世界随意抓捕、拘押、打击竞争对手的美国,这次失手了!一,孟晚舟事件,不是个人事件,不是法律事件,而是政治事件2018年3月,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8月就授意加拿大拘捕华为高管孟晚舟。当年12月1日,加拿大非法逮捕了她。拘捕相关企业高管,是美国人用来打压其他国家高科技产业、扶植本国产业的惯用套路,法国阿尔斯通的殷鉴不远。美、加对孟晚舟进行政治构陷,目的在于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阻碍中国的发展势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5日就表示,对孟晚舟女士所谓“欺诈”的指控纯属捏造。就连被美方指为“受害者”的汇丰银行也出具了足以证明孟女士清白的文件。美国、加拿大所作所为是典型的任意拘押。
因为孟晚舟事件是政治事件,是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行业的一次出手,所以孟晚舟归国,相关事件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但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打压不会就此告一段落,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打压和遏制不会就此停止,未来中美博弈将是持久、复杂、艰巨,我们对此要有思想准备。
在回国的中国政府包机上,孟晚舟发了一条朋友圈,她写道:“近乡情更怯,不觉间泪水已模糊了双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昌盛,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自孟晚舟被美国、加拿大非法拘押以来,中国政府多次表明严正立场,不断要求美国、加拿大放人。中国政府为孟晚舟获释做了大量的努力。人人都清楚,孟晚舟不止有她身边的律师团队、同事,更有身后一个强大的祖国。从孟晚舟顺利回国,人们看到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党和政府的艰苦努力、全国人们的鼎力支持。人们看到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当年中国政府从也门撤侨、从利比亚撤侨,今天中国政府把孟晚舟从美国、加拿大罗织的陷阱中解救出来,这是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最新写照。当年“银河号”事件发生后,中国只能憋着一口窝囊气。没办法,实力不如人,只能先埋头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埋头苦干,中国国力大幅提升了。新冠疫情暴发,不仅没有阻挡中国发展的步伐,更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发展韧劲。中美力量对比的天平在朝着中方倾斜。圈哥相信,美国人一定觉得像构陷孟晚舟这种事儿做起来轻车熟路、水到渠成,可也一定没想到这次会在中国这里碰了钉子。答案很简单,因为道义在中方一边。所谓一时胜负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美国、加拿大对孟晚舟搞政治构陷,对华为无底线打压,在道义上根本站不住脚,自然遭致中国人民和世界范围内很多人的反对和反感,所谓失道寡助。在中国媒体在网络上发起的要求释放孟晚舟的签名活动中,有超过1488万网民联署,人心向背可见一斑。
中美力量对比在变化,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国力不断稳步提升。有了强大国力为后盾,斗争才有力量,外交才会得分。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全球大搞扩张主义,打断了多少国家的发展进程,毁灭了多少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也消耗了美国的国力,令今天的美国力不从心,阿富汗撤军即是最好的写照。正如有中国的美国问题专家所写的:“过去20年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当前拜登政府对外议程的推进不力表明,美国延续百余年的对外扩张可能快没劲儿了。”现在,孟晚舟事件又为这“一系列重大事件”添了新的一笔。
在孟晚舟事件中,加拿大从一开始就积极配合美国。现在看来,加拿大不过给自己挖坑,犯下了近年来最为严重的外交错误。三年来,中加关系急剧恶化,加拿大夹在中美两国之间日子并不好过,特鲁多政府想要振兴经济却失去了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力支持。从孟晚舟案件中,加拿大得到什么呢?加拿大现在应该明白,如果损害中国利益,今天的中国有充足的工具进行反制,后果是严重的。我们希望加拿大回心转意,理性看待中国发展,积极开展对华合作。我们也希望以加拿大为鉴,不要再有谁甘为美国利用反华而给自己挖坑了。25日晚的深圳,城市亮起了欢迎的灯火,人们举起了胜利的彩幅。【德望天下.民本情怀】相信,回家的孟晚舟,一定会尽情享受“天朗气清、暖阳和煦”的祖国秋日。

七律(新韵)祝贺迎接孟晚舟女士专机绕道.经俄上空顺利回国
文/刘胜楚
中俄联手碧空安,
绕道飞行避美栓。
国宝华为回孟女,
中华社稷稳江山。
蒸蒸旭日光环耀,
济济英才树影颜。
国富民殷强大企,
爭分霸主出加关。
注释:
中国政府迎接孟晚舟女士回国的专机是避开美国空域绕道飞行,经俄上空平安回国的。中国政府的严谨防范,充分证明了国家对公民人身权的重视,对高科技人才的特别保护。
2021年9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