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常说,出生时遇到好父母,上学时遇见好老师,工作时遇见好领导,这一生的命运就不会差。这句话很有道理,至少在龚如仲(Ralph)老师的身上就得到了验证。老师不平凡的一生,应该说就是拜托这些贵人的成全,也正是这些人转变了老师的一生!请继续欣赏龚如仲(Ralph)老师的作品,感谢您的阅读欣赏!
【作者简介】龚如仲(Ralph)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毕业,曾任外贸部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驻美国公司总裁。
有关作品: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翻译作品——美国动画电影小说《忍者神龟》(Ninja Turtles),台湾采薇出版社出版、发行《岁月如重—兼谈华国锋》(此书已被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纽约市市立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东西南北中国人---细谈如何在大陆做生意》、《悠然时光》、《如仲诗语》、《My Life--Family, Career & VIPs》,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悠然斋诗文选》《花儿在身边开放》。
作者现旅居美国,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经典文学网特约作家、台湾采薇出版社资深顾问、奥地利英文网Sinopress特聘专栏作家、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会员、中诗报七室创作者。

《命运被转移的男孩》(第三部分)
命运的十字路口
文/龚如仲(Ralph)
正如我一再强调的,我家当时的家境并不富裕,而生性仗义疏财的父亲动不动就把家里吃饭穿衣的钱拿出来救济一些从江苏老家来上海哭穷的村上人,所以家中的日子有时特别难熬。即使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大字不识的父母咬着牙、勒紧裤腰带,省下钱来供我上学读书。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我都是在家中寅吃卯粮的情况下完成学业的。
可是,就在我初中即将毕业的那一年,有一天从老家来了个中年人。听父亲说,他是乡下出了名的好郎中,不但医术高明,且医德颇佳。这郎中来上海的目的是为了配几味乡下无法寻觅的好药。为了节省食宿费,他到了上海后自然就“下榻”于我的家中。经与我接触了几天后,郎中突然对我发生了兴趣。于是他主动劝我父亲让我这个﹁颇具慧根﹂的“好苗子”放弃学业,随他到乡下学医,将来可以“体体面面地当郎中,丰衣足食地过日子”。父亲一听,怦然心动,于是他就和母亲商议此事。可母亲一听不干了,她坚决反对让还是一个孩子的我,这么小就离开父母“到乡下去吃苦”。父母争执不下,决定去学校找我的班主任喻老师作一决断。
在我父母那一辈人的心目中,老师是他们值得信任的有学问的人,老师的权威是毋庸置疑的。好在喻老师眼光长远,听罢我父母的诉说后,她认为:虽然我是个读书不大用功、生性相当顽皮的小男孩,但我中文上的潜质还是有的。“小小年纪,就放弃学业去乡下当郎中,实在太可惜。”父亲自然心悦诚服地听从了老师的劝说,放弃了让我回乡学医的打算。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到了我即将高中毕业的时侯,我又一次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那是一个礼拜天的下午,父亲休息在家。恰巧同住一个里弄的邻居、一位名叫刘博诚的老先生突然来我家拜访。父母见是刘先生光临,显得相当意外,但又十分高兴。原来刘先生不仅是个极有学问的旧大学毕业的“秀才”,而且还是上海滩上曲艺界的名人。这位专攻扬州评话的刘先生,一部《大明英烈传》在喜欢听评书的广大人群中久负盛名。虽说刘先生平日里见到左邻右舍总是客客气气、彬彬有礼,但对我家之造访还是头一回。父母自然对刘先生端茶递烟、恭敬有加。
双方坐定之后,刘先生开了腔。他说他昨天偶过“张瞎子”家大门口,看到门上有副对联写得不错,一打听原来对联是龚家的“小把戏”写的,他有点好奇,所以特意前来证实一下。“小把戏”在我们江苏老家是指小孩子(刘先生也是江苏扬州人)。父亲一听马上把我叫来询问此事。
原来我家一近邻张先生是一个在街道工厂糊纸盒子的盲人。春节来临前,张先生请我胡乱给他家写副对联,说是“贴在门上给人家看看也可图个热闹”。我当时也是一时兴起,编了副对联交差。我记得上联是“朝持明杖闭门去”,下联是“暮携浊酒踏月归”,横批是“苦中有乐”。想不到我这副闹着玩儿的对子能入刘先生的法眼。
得知对联果然是我所写,刘先生点头微笑。接着他又和我聊了一些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话题。好在我从小爱看书,除了熟读“水浒”、“三国”、“红楼”、“西游”等名著外,尤其喜欢读诸如《封神榜》《四游记》(分东游、南游、西游、北游四个神鬼故事)、《搜神记》《大八义》《小五义》之类的神鬼、侠义小说,老少二人谈得相当投机。
谈到这个火候,刘先生突然郑重地对我父母说道,他在曲艺界火了多年,如今年事已高,一直想找个能把他的评书艺术传承下去的弟子。找了许久,今天才发现我是个“可造之材”。他的意思是,可否让我放弃考大学,到他所在的曲艺团当他的徒弟。
要知道,那时侯的中国刚刚度过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平常老百姓的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生活十分艰辛。父亲的每月工资也是勉强支撑着家用。而刘先生说上一天的评书,其收入足可抵我父亲一周的薪水。“艺人多金”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为了让我早日学会说书、“挣大钱养家”,父母这一回双双动了心,而懵懂的我自然也是蠢蠢欲动。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我高中的班主任叶老师把我从“说书人之路”上拉了回来,奇迹般地改变了我今后的命运。
叶老师不仅是中学语文老师,而且还是上海一位小有名气的小说家。他的一部小说还被编成“小人书”(即“连环画”)。由于我在中学时偏爱文科,语文、外语在班上名列前茅(数、理、化只求及格),所以叶老师对我另眼相看。当叶老师得知我要放弃高考、去当一名“说书先生”时,他大声责备我是“胡闹”。于是他亲自来到我家,以一位老师的权威性说服力,打消了我父母让我去当评话艺人的念头。正是由于叶老师的及时斡旋,我在命运的十字路口选择了继续读书。于是,一年后我成了一名大学生。
***本文选自拙作《岁月如重—兼谈华国锋》之第一章“懵懂少年。此书已于2012年由台湾采薇出版社出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