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夏天
杨惠卿
我们国家位于北温带,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在我们朔州明显的是夏冬两季长,春秋两季短。节气过了芒种就热起来了,最难熬的还是小暑后的“三伏”天,这从当地的一句老话“入伏三天热死牛”就可以看出来。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虽然走出农村近半个世纪,但对故乡的生活仍有着很深的印象。农村人过暑没有像城里人那么讲究,但村子里也没有城里热的那样湿闷,那样压抑。农民家里不装空调,外出不打遮阳伞,也不套冰丝袖。可农民有自己减热消暑的办法。在我们小的时候就更简单更方便。那时候没有雪糕、啤酒等冰镇饮品,虽说一根冰棍才5分钱,也没钱买,村里的代销店里也不卖。最有效的消暑办法,那就是“喝苦菜水”。那时候,村子里基本上家家都要沤一两大瓮苦菜,预备着天气热时消暑解喝。每年入春地里刚发绿时,孩子们就到地里挖苦菜了,白根粉叶的嫩苦菜是开春后最好的鲜菜。随着天气变热,地里的野菜也疯长起来,这时挖回来的大叶子苦菜就能“沤苦菜”了。苦菜挖回来后,先是仔细地捡干净,把咬不动的根子和发黄的老叶子都捡出来,然后洗干净煮熟,切细了攥成圆型的球,一个挨一个,一层压一层放进瓮里,加水盖住等着发酵。入伏后这“沤苦菜”就派上了用场。人们从地里锄田回来,一进家就先到苦菜瓮里挖一大碗酸苦菜,再从水瓮里打些凉水掺起来,边吃边喝。那味道是酸中带苦,苦里透凉。一大碗酸苦菜水入肚,从头顶凉到脚心,全身一阵轻爽。伏中有这碗苦菜水,就是天气再热,农活再重,也不用担心会上火,会生病。就是现在,农民们的日子好过了,村里小卖部也有雪糕、啤酒、饮料等冰镇饮品了,但一些老农的家里还要沤些苦菜水,而城里的人们也专程回村,就是想着喝一碗老味道的“沤苦菜水”。
村里人的饮食一般也就是大烩菜。但进入夏天后,在吃食上也淡了许多。地里有野菜,院子里也种的各种蔬菜,午、晚饭凉拌鲜菜下饭。虽说没油少醋,抓把咸盐就得,吃进嘴里反而显得清淡。就连主食也要想办法吃的凉快一些。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叫“凉粉”的食物。当然了这种“凉粉”和如今街面上卖的凉粉不是一回事,就是把玉米面粗粮细做而成。先把玉米面打成熟糊糊,再用铲子摊到盆呀、盔呀等盛器里,摊的越薄越好,等着凉了用刀划成菱型小块。这种
“凉粉”沾着调好的鲜菜汤在肚子里没有了滚烫感觉,凉凉的特别舒服。但这种饭也只能是偶尔吃上一次,一来是做起来太麻烦,主妇们从地里劳动回来时间有限做不出来,二来是太费粮食,一般也舍不得吃。
还有一种消夏食物在村子里却是家常便饭了,那就是“沤酸饭”。其实,“沤酸饭”是我们朔县老城的传统名吃,只不过,在城里是叫“粉浆”,在做法上也稍有不同。“粉浆”是做绿豆粉的副产品,喝着有点尖酸的味道,而“沤酸饭”是村里人把剩下的稀饭加凉水生面搅起来,放在热炕头上发酵。虽说在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沤酸饭,但一百家的酸饭就会有一百个味道。这其中既有加的生面不同,但更主要是主妇的手法各异而致。豆面酸饭就酸的厉害,莜面酸饭就好一些,最好喝的是用玉米面沤出来的酸饭,那是酸中带甜,甜里有酸,特别的入口。三伏天,村里人的晚饭就是拌上一大盆鲜菜,再熬上一大锅酸饭,喝上两碗酸饭就成。就是现在,村里人的晚饭也基本上是熬酸饭。当然了,配饭的干粮就上档次了,不是馒头,就是面包饼干,喝酸饭只是想换个品味罢了。
城里人对穿戴特别讲究,夏天的穿戴可以说是五光十色,离奇古怪,但村子里的人对穿着却十分淡。我们小时候一年冬夏两身衣服。进入伏天后,干脆就是光膀子,套上一条裤子,白天穿上晚上脱下。一个夏天下来,整个后背肩膀让太阳晒成油黑的。就是大人们也大都是光着膀子。到了地里劳动把裤子也要脱下来,只留着内裤。这样是为了节省衣服,更重要的是为了干活方便。入伏后,地里的庄稼就像从地里往上拔,一天一个样。晚上人静后,你站在地里就能听见那四面八方都是“蹦、蹦”的拔节声。农民们光着身子走进半身高的庄稼地锄田,汗水油浸的背上,再让长着小毛刺的庄稼叶子一划,就像是小刀子割一样,痒痛难忍。但他们仍然是一步三低头,一步三滴汗,等从地里出来时,整个背上胳膊上七划八道的汗水和血水都溶在了一起。
回到家里,家里人早在院子里晒了一大盆水,进院子把锄头一放,就把头伸进不热不凉的温水盆里,好一阵痛快的猛洗。再用水把光背上的汗水血水和小杂叶子一冲,那个爽快劲,瞬间就把劳累抛到了九霄云外。近几年,村里农民们种庄稼大都用上了机械,播种、锄苗、收割全是机器。地里的庄稼活没有那样累了,但只要是从地里回来,就要用太阳晒的水冲一冲,这也成了村里人冲凉消暑的一个习惯了。
和城里人一样,夏天的夜晚是最悠闲,最爽意,最开心的时候。城里有公园、有小区广场,人们能跳广场舞,能唱歌,尽情地享受着现代生活带来的快乐和安祥。村里也有自己的消夏方式。晚饭后,天还不是太黑,温度也没有白天那样的热了,一家人拉着个小凳子围成一圈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天南海北地拉着闲话。消遣着一天的劳累和紧张。直到深夜,天气也凉了下来,喧闹的空间也安静下来了才走回到家里。
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生活习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说,有些习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更多的有利有益的生活习俗仍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传承发展,点缀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为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奉献上了另一种精神、物质享受。故乡的夏天,说不上有什么情趣,却是那样的实惠;故乡的习俗,也说不上是什么高雅,那样的平静,那样的丰富,让我们这些离开家乡的游子们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