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在《诗经》中
文 | 高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诵读和运用它有声的语言,以传承文化,丰富生活。在有闲暇的时候,我喜欢捧一卷书,斟一杯茶,咀嚼和运用《诗经》中的诗意语言,让我的生活变得精彩。
子衿,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国风·郑风·子衿》
那天见外婆捧着青花瓷碗发呆,指肚摩挲温暖着上面豆大一块冰凉的缺口,她的身影融进月色光河,一如那徒留孤影的皓月多少星辰嬉戏也填不满内心的寂寞。
她在等待,一场望穿秋水的等待,久得连《子衿》里的那位姑娘的爱恋也要化为惆怅,久得分不清月下树影斑驳了多少时间,忘川河畔盛开了多少红莲。
我静静品味着这份等待,它像一枝残花,却会因心意的浸润而馥郁芬芳。

采薇,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听过一曲《采薇》,悠扬处,如天女展袖飞舞;婉转处,如美人蹙眉低泣。
同一曲,懂的人听来如赏涴溪畔娇颜初绽的西子之美,不懂的人听来如面对没吃饱饭的八十岁老妪之姿。外婆说,她总是会为后一种人惋惜的。以前,我也只是似懂非懂地听着。
后来外婆经历了离别,陪她一起折过烧给外公的元宝,看过她一整个下午坐在沙发上念平安经,我忽然懂了这种物是人非的苍凉之感,只恨时光太匆匆。从此,便在原来并不当回事的祭祖仪式中会虔诚地跪拜,有点理解了外婆祈求亲人平安康健的祈愿,便也祈求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那些年,我读采薇,聆听语言中的苍凉诗意,生活中的每一次分别变得更加从容。

桃夭,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国风·周南·桃夭》
上周我参加了舅舅的婚礼。新娘着一袭大红旗袍,边角处绣着金线桃花,燃烧的红裳在白纱覆盖的会场中灿若雪中瑰丽春花,令人赞叹其华。可不是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到了给新人送祝福时,我脱口而出“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那艳若桃花的女子今朝出嫁,把快乐和喜气带给婆家。
舅母也是个喜爱诗书的女子,温婉一笑和我碰杯,悄悄在我耳边说:“小伙子,你以后也一定能找到一个‘宜其室家’的姑娘!”说罢我们都直笑。
那些年,我读桃夭,静享女孩细腻心思的诗意时光,那是一种真正的奢华。
捧一卷书,斟一杯茶,咀嚼《诗经》中百味的语言和诗意时光中浸着的馥郁芳香,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无比快乐。
薛汉忠指导

注、高钰是“叶圣陶杯”全国新作文大赛复试一等奖获得者。高钰2018年高考总分355分,超过一本19分,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