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绝对文学 绝对文学 今天
绝对文学 第154期(总第843期)
说说“糖尿病”
任晓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症状的人数逐渐在增加,如果天长日久不注意,遇到意外情况,人就有可能会发展成脑出血、脑血栓、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很多中老年人自购血糖仪检测血糖,自我调整饮食。偶尔血糖值偏高,并不代表得了糖尿病,连续血糖值高,需要去医院做耐糖实验,由医生诊断是否得了糖尿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正常人空腹血糖值为3.9——6.0(毫摩尔/每升),正常血压标准范围是90——140/60——90mmHg(即收缩压范围为90——140mmHg,舒张压范围为60——90mmHg)。“三高症状”提示人们注意身体健康,经常体检,坚持体育锻炼,做好疾病预防。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健康,健康在于保健。现在有很多人早晚锻练,适量跑步、走步、练太极拳、练剑、跳舞、跳绳等等,这是很好的习惯。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患糖尿病的多数人是因为经常暴饮暴食,饮食过多糖类食品,运动少,长期熬夜休息不当造成。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以及血糖高、尿糖高、病程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糖尿病是导致心脑血管儿疾病、死亡、截肢、失明、肾衰和心衰的重要原因。
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约有4.25亿人,其中女性患病率约占8.4%,男性患病率占9.1%,我国患病率占11.2%,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可达到6.29亿人。2017年,中国20——79岁人群糖尿病患者有1.144亿人,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诊断率仅占30%——40%,每10个患者中,只有3至4人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所以中老年人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非常必要的。
糖尿病的类型可分为三种:糖尿病一型,少见,常在幼年和青少年阶段发病,占患者1%以下。病因上可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发病机制为因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或显著减少。糖尿病二型,常见,占我国糖尿病人数的95%以上,病因包括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或两者兼有。特殊类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所致糖尿病,罕见,多有家族遗传史。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所致糖尿病,罕见,多有家族遗传史,胰岛素受体基因异常,不发挥作用导致抵抗。胰腺外分泌疾病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饮食禁忌,由于实际情况不同,总体可采用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糖,低盐、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不推荐饮酒。此外,饮酒可诱发低血糖,不要空腹饮酒。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等盐高的调味品或食物,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产品。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分泌胰岛素减少所导致的疾病,因此,一般医生建议患者通过服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类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缓解治疗效果。而糖尿病患者最好治疗办法主要取决于患者病的类型,一般来说,糖尿病一型患者通过胰岛泵来治疗,而二型患者则需口服药物治疗。但二甲双胍对部分人易产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乏力、头痛、过敏等明显症状,对老年人易产生缺氧、心肺肝肾反应,存在着叶酸、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的现象,但毕竟这个药已经安全用药了五六十年,是临床一线的常用药。一个人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这是富贵病,关键是你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要管住嘴(不该吃的东西不吃),迈开腿(多做适量走步)。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人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副作用很小,能有效缓解胰岛素不足问题,平衡血糖高或低,但需要医院医生评估验证注射剂量和持续时间。糖尿病常用的胰岛素主要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以及长效胰岛素。其中,超短效胰岛素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短效胰岛素有胰岛素注射液。中效胰岛素有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长效胰岛素又包括了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等。有提前半小时打的针剂和饭前或饭后打的针剂,然后能正常用餐。针剂有国产和进口的,现在比较好的胰岛素就是人胰岛素类似物,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有:诺和锐(门冬胰岛素), 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优泌乐(赖脯胰岛素) ,美国礼来公司生产。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了解注射部位,在腹部周围、大腿外侧、臀部外上1/4象限以及肱二头肌的位置注射;轮回注射,每隔两厘米注射一个部位;以注射点为中心进行螺旋状消毒;胰岛素温度需接近常温后再注射。注射胰岛素针剂用量很重要,打多了容易出现低血糖,有时出现胰岛素水肿和注射部位过敏。血糖高低,人都能够有所反应,血糖高,人能承受,血糖低,人不能承受,会出现大汗淋漓头晕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生命危险,所以糖尿病人兜里要常放糖类食品,预防血糖低时及时补充糖分,要保证及时用餐。

2021年是胰岛素发现100周年,它的出现拯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也影响了人们看待科学的方式。但胰岛素的出现并不是一场纯粹的胜利,它没有真正治愈糖尿病,后者至今仍是一种与痛苦相伴的慢性疾病。100年后,复杂的糖尿病管理、对并发症的担忧和不断增长的二型糖尿病患者数量,都对胰岛素的使命和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问题真正的解决之道,或许就隐藏在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之中。有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表现为视力模糊近乎失明,还有的糖尿病患者并发为肾衰竭,每周靠血液透析2---3次维持生命,一次血液透析需要4小时左右,一次透析价格400元左右,除去医保报销和慈善资助,个人花费也要近100元左右,患者为此付出了痛苦的代价。
100年前,一组加拿大科学家首次发现并提纯了胰岛素,使一种致命的疾病首次得以攻克。1919年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名名叫弗雷德里克.班廷的28岁年轻人以军医的身份退伍,从法国回到加拿大开了一间诊所,为补贴家用,又在西安大略大学谋得一份教职。1920年10月30日晚,他在为学生备课时,读到了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摩西.巴伦的一篇论文。巴伦记录到,在一些胰腺结石的案例中,由于石头完全阻塞了主胰管,所有负责分泌胰液的腺泡细胞都萎缩了,但是大多数胰岛细胞是完整存活了下来。反复阅读文章,班廷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现了一些极不寻常的东西。他匆匆记下几行笔记:糖尿病、胰岛结扎、分离内分泌液、排泄糖尿。由于太兴奋,笔记上满是错别字。
当时,一种可能的方法降临在班廷的脑海中。他的计划是这样的,通过结扎动物的胰管,让负责消化的胰腺细胞萎缩,再从存活的胰岛细胞中提取胰岛素。一周后,班廷找到了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约翰.麦克劳德,后者是一所加拿大知名糖代谢实验室的负责人。在班廷的反复恳求下,1921年5月,约翰.麦克劳德准备回苏格兰过暑假时,把自己实验室的钥匙留给了班廷,同时还有为狗做胰管结扎的技术、一名叫查尔斯.贝斯特的助手和十只用于试验的狗。实验一切进展顺利。7月30日,班廷和贝斯特从结扎狗身上获得的提取液在一只编号为92的糖尿病牧羊犬身上起效了。9月,当所有的实验狗都快用完时,麦克劳德返回了多伦多。尽管对两个年轻人的实验数据充满质疑,但他还是加入了项目组。最后,正在多伦多大学进修、来自阿尔伯塔大学的生物化学家詹姆斯.科力普被邀请加入,负责粗提液的提纯工作,大大减轻了实验动物的炎症反应。1921年底,他们终于得到了可以用于人体的纯净胰岛素——一种含有大量沉淀物的浑浊浅棕色液体。
1923年5月,班廷和麦克劳德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两人分别提出要和贝斯特与科力普分享荣誉。为了让更多人及时获得药物。班廷和伙伴儿们还以每人一美元的价格,将有关胰岛素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转让给了多伦多大学董事会,之后多伦多大学与制药公司礼来达成非排他生产协议。满载着冰冻牛胰腺的卡车源源不断地从芝加哥列队开进工厂,经过工业化的分割、浸泡和提纯,到年底,礼来胰岛素的产量达到了每周10万单位。
发现胰岛素的故事是一个纯粹的科学故事,它体现了科学最让人尊敬的特质:好奇、合作、坚持,以及无私。发现胰岛素确实是个伟大的发明,但治疗糖尿病的现实更为复杂,让我们共同期待科学工作者能够完全攻克糖尿病的那一天早日到来,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完全治愈疾病,让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