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蚊蒿
文/风轻云淡

袅袅青烟,淡淡的蚊蒿的香气。此景此香气久违了。
立秋以后的蚊子可能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发疯一样的叮人。
今天下午因有些衣服要洗,我不得已在院子里。因就几件单衣不愿用洗衣机,就打算用手洗了。可刚坐下,就被许多蚊子无声无息的盯上了。往常我大凡在院子里待久一些便会点上蚊香,虽然那蚊香的气味刺鼻,难闻,但迫于蚊子们的强势,也只能忍耐了。这次再去找蚊香发现已没有了,想要去卖,互然想起了前年做的蚊蒿绳还有几根没舍得用呢,再不用就烂掉了。我便在堆放旧货的屋子里找出来一根。虽没有被雨淋,但经过了两个夏天的潮湿,己看着不新鲜有点发霉了,好在这不是吃的东西。
蚊蒿是前年去大姐所住村庄的山坡采的。蚊蒿搓成的草绳不足半米,因我也是不怎么会搓绳的,那草绳看着松松垮垮的,蚊蒿叶也多已干落。
蚊蒿绳不精致一样可以驱蚊。
点上蚊蒿绳的一头,不让它燃起火焰,它就像点起的香,看着青烟缭绕。青烟慢慢地扩散,不一会儿,满院氤氲着淡淡的蚊蒿香气,烟味儿又不至炝人。这时蚊子真就消声匿迹,再没有来找麻烦的了。
闻着蚊蒿的香气,洗着衣服,我的思绪飞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小时候。
小时候,那个贫穷,没有七花八门的人造品问世的年代。每到夏天和初中秋,一样都会有蚊子出现。人们没有几个钱,也没有蚊香问世,我们驱蚊的办法就是点蚊蒿草绳。
每到荒草繁盛的季节,人们去坡上干活,回家总会捎回些蚊蒿。我和姐姐们去拾柴,也常会采些蚊蒿回家。记得那蚊蒿生长在贫瘠的荒坡上。我想它应该是不适合潮湿的环境。的确在土壤肥沃的地方你不会见到它。夏季里它们开着紫色的由许多小紫花组成的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团,蜜蜂们正忙碌的采花蜜。有一种我们管它叫老牛蜂的好像特别喜欢蚊蒿花蜜,因那时我多见这种硕大的蜂在蚊蒿花上乐此不疲。蚊蒿根部牢牢固在土里,托出的秧匍匐在地上,丝丝络络,一棵棵互相牵扯,形成不规则网状。蚊蒿偏质脆,用手撕扯很难把他们全部根除。这次你撕扯一些,过不去几天它们又托长了秧子互相牵扯起来了。幸好如此它得已生息不断。所以采蚊蒿的前赴后继,你好像在一处永远也采不多,可你也不会空手尔还。
采来的蚊蒿不用凉晒,衬其当鲜,大人们会把它搓成结实的草绳,然后凉晒起来。
蚊子最盛行时间是下午和晚上。小时候没有蚊帐,没有纱窗,纱门,屋里屋外任蚊子横行。那时当然没有电视.电脑.手机。收音机是每天最先进的消遣,那也是只有每天进夜暮时听长篇评书了。其它时间就是东邻西舍晚饭后走出家门,在大街上,或是离家不远的麦场里,聚一块闲聊。
几家人,男女老少坐下来,大人们摇着麦秸编制的扇子,拉着古老的传说,讲着新进听来的趣闻。小孩子依偎着大人,痴痴呆呆的听着津津有味。这时候为免蚊子骚扰,总会有一家拿出自家晒干的蚊蒿绳,放在大伙儿中间,点燃驱赶着蚊子。结实的蚊蒿绳通常能燃两三个小时,等它燃完,夜有些深了,小孩子们有了困意,人们也凉快的差不多了,大家才陆续回家。回家后,屋里也要燃会儿蚊蒿,待确定蚊子没有再来叮人的了,才关门睡觉。
在那贫穷年代我们能免遭蚊虫祸害,那时大人们常感恩的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一物降一物啊!上天造出了蚊子,他就让长出了蚊蒿。要不长出蚊蒿,蚊子谁来治它,那不就成了灾害。”
现在想想老人们的话不无道理。那时没有蚊香,没有喷洒的药物来药蚊虫。蚊虫好像没有现在这样多。我们自小就见过,蚊子的幼虫在水里,它的天敌是青蛙的孩子小蝌蚪,还有青蜓的幼虫也在水里。变成蚊子后,它的天敌多还是青蛙和青蜓了。那时的池塘边,水沟里到处都是青蛙和蝌蚪,当然还有飞着的无以计数的青蜓。想想这些年药物滥用,青蛙和青蜓一个夏天竟然少见,到是蚊子日渐繁盛。
回忆小时候蚊虫竟没给我的童年留下困扰。唯有不能磨灭的印象是蚊蒿那淡淡的独一无二的香气还萦绕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