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有一种婚姻形式,叫指腹为婚。我父母就是指腹为婚结婚的。听父亲讲:爷爷蒋万昌和姥爷李作洲是好朋友。当年,即1924年奶奶和姥姥同年怀孕!于是老哥俩就说,如果咋俩媳妇生的是一男一女,咱们就结为儿女亲家。第二年果然生了一男一女,婚约就这样定下了。
爷爷和姥爷家分别在两个临县的农村居住,相距50多公里,都以开荒种地为生。那个年代没有公共汽车,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多数人都是骑马、骑毛驴或是步行,步行需要两天时间。当时没有宾馆、旅店,只有县城里才有大车店,大车店就是给赶马车的车老板,打间、喂马、住宿的地方。大车店的四周都是平房,中间的院子里有一排排喂马的马槽子。平房里是通长的火炕,在大车店住都得自己带被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母亲20岁了,早都到了待嫁的年龄,也不见爷爷家里来娶亲。那个年代没有电报、电话,手机,什么通讯工具也没有,都是托人带信或亲自去。于是,大舅就徒步两天时间到爷爷家商定父母的婚事。爷爷家也正有此意,后来就给父母操办了婚事。
故事感悟:
一、说明两个家族,家风纯朴,信守婚约,讲诚信,守道义,充分体现了两个家族做人、做事的优良品质。这个故事要是放在现在,说不定早就悔婚了。
二、说明先结婚后恋爱的婚姻,照样幸福美满,仍然能相濡以沫到白头。
父母一生没有大吵大闹过,父亲在生产队赶大车,母亲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父母一生孕育8个子女,夭折3子。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弟姊妹5人(3男2女)抚养成人,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大恩大德没齿难忘,来世还做您们的儿女,天堂父母永远活在儿女心中!
三、说明婚姻是建立在道德观基础上的,一个人道德观的成因,是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受到良好的家族文化的熏陶和家族长辈们的影响。
在我的记忆里,在八十年代以前,我们两个家族,家风纯朴,深受家族文化的熏陶,没有离婚的。夫妻都是从一而终,相濡以沫到白头。
文化分三种:
一、祠堂文化:我们家族有家谱、家训、家规、家史、堂号、祠堂对联。
二、学堂文化:就是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
三、社会文化: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社会文化能让你学好,也可能让你学坏。一个人的好坏与否,关键是前两种文化的基础如何。
小故事、大道理,折射人生,洗涤灵魂,陶冶情操。
——蒋德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