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提示:作者杨进文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燕子山国有林场当了一辈子的看山员(护林工)……
"天人合一"乡村景
杨进文(苗族)
"天人合一"乡村景,在哪里呢?也许我曾经为此迷茫。在人生的长河中,有蝴蝶翩翩而过,告诉我,它就在我身旁;也有蜗牛缓缓爬过,告诉我,它就在前方……
古树群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威公路”(西岩-威溪)的西岩镇陈石村中心地段路边,有一处千年古树群。数量众多,形状各异。甚为壮观,吸引眼球,远近闻名!

在古树群旁边,建有一个乘坐客车的"招呼站"。旁边车辆人行,川流不息。那天,我在赏树之后,坐在招呼站歇息时,邂逅年近古稀的原村党支部书记杨和平,他热情地向我介绍:这一处古树群就在我家右侧,2020年春天,县林业局给这些古树予以挂牌保护--它们是属于“国家三级"保护的古树名木呢!我曾经听父亲讲过,在清朝时期为了保护这些古树,族长拟写了"护树条款",载入了《杨氏族谱》,每年的"清明会“上都要"老调重弹"一番!古树群经过几十代人的精心保护,才完好无损地延续到今天!
我在实地一数,被林业局挂牌的古树有5棵。其它树龄少的暂未挂牌。树种多样,既有古樟,又有大叶榉,还有红枫,不胜枚举。古树相距适宜,错落有致。树茎挺拔,冠幅似伞。古藤似龙,盘缠向上。
观树归来,感慨万千: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先辈爱林,后生传承。空气净化,天然氧吧。古枫古樟,古色古香。保护生态,小康生活。城(步)武(冈)边界,最佳地标。苗家山寨,生态文明。游客观赏,流连忘返!
红石榴
湖南省武冈市邓元泰镇蔡家塘村是我外婆家,那里的红石榴,是村子里的一张名片。在上世纪的"集体化"时期,社员在自己家的屋前房后,或自留地里栽培了不计其数的石榴树。因为红石榴果大皮薄,鲜美汁足,那红扑扑的脸蛋儿远远胜过那俏姑娘的芳容。所以,在当地名声鹊起。

蔡家塘的红石榴,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石榴外皮红里透黄,里面全是珍珠般璀璨的果实;那熟透了的石榴,有时会炸开了皮,就像乡里的小孩在相互之间“嬉戏",张大了嘴,露出了那整齐的牙齿。无怪乎,人们在夸张谁的牙齿长得如何匀称漂亮,总是用“石榴齿"来作比喻。
蔡家塘那红石榴,晶莹剔透,鲜艳夺目。硕果累累,酸甜可口。含在嘴里,清爽润喉。
"门前屋后绿油油,四季飘香入画楼。桃树花开红艳艳,石榴果熟滑溜溜……”这是蔡家塘村的一幅美丽画卷。
每当我见到蔡家塘的红石榴,便情不自禁想起外婆村里《一把锄头闹革命》的红色革命故事。这个故事在周边的城乡广为流传:
1927年3月,广西军阀万石山部所属的程澍(又名程文林,蔡家塘邻村赤塘程家人)团窜来湖南武冈招兵买马,扩充部队。蔡家塘农民协会从程团部下的段石培(蔡家塘田塘里人)排得到一批枪支弹药,成立了蔡家塘农民自卫队,由蔡时斋(思思学校庶务)任队长。
早在头一年(1926)8月9日,省农运特派员张五美同党部农工委员夏佩文以国民党武冈县党部名义发出了《关于敦促成立各级农协组织的公告》。随后,张五美、欧阳东、夏光(天心桥人)等深入蔡家塘、天心桥一带进行具体发动组织,走村串户个别交心谈话。当月,在蔡家塘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基层农民协会,开创了城步“农协组织”的先河。
那时,老百姓家门口的石榴正处于成熟阶段,红石榴压满了枝头。红石榴的颜色象征了农协的性质。
蔡家塘的红石榴,从雨露中吮吸生命的精华,从太阳的光辉中提取最为浓烈的色彩,在烈日里经受那漫长的烘烤,于是,有了锻造后的富丽。红石榴,是蔡家塘一张永远不褪色的“名片"!
草莓园
冬阳高照,喜游云山。放飞心情,途经伴山,邂逅"一把抓"草莓园。拱形棚架,映入眼帘。入园采购,厢厢莓果,不计其数。

诱人草莓,挂满藤蔓。颗颗朝阳,人见人爱。垂涎欲滴,解渴解馋。是谁经营?采访得知,岷王后裔,姓朱名勇!
草莓诱人,品种优良。鲜红漂亮,晶莹剔透。功能独特,滋阴壮阳。绿色食品,满园芳香。红绿之韵,处处呈祥!
"田园舞"
我岳母娘九十多岁了,出生于民国19年(1930),属相为马。家住湖南省武冈市辕门口街道办事处落子铺村第12组(移民队)。她老人家生育有二儿二女。因为她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如今年至九十,依然还乐此不疲地"跳着田园舞,唱着丰收曲"。

阳春三月,与家相距,八百余米。对门田园,扬锄翻土,分厢打凼,弯腰播种,掩土复穴。手脚麻利,环环相扣。
农忙季节,田园舞场,躬身除草,勾背施肥,伸手摘蔓。宛若花篮,五彩斑斓,玉米绽白须,南瓜开黄花,饭豆裂紫瓣。
收获之时,菜叶肥嫩,露珠晶莹。赠予子女,送给邻居。玉米地里,犹如士兵,站岗放哨。结实棒子,挂腰似弹。
“天人合一"乡村景,湘西南地区的美景,我无法用优美的词语去描述!
(配图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会员。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拓展阅读
点击文字打开:山径文学社作品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